斯威齐·保罗·马洛1910~Sweezy,Paul Malor
美国经济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主流理论家之一。1910年4月1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 193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32年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33年回到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并于1937年获得该校博士学位; 1937年任哈佛大学讲师,1939年升为副教授,1946年升为教授; 1958~1959年任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 1960~1961年任斯坦福大学教授; 1971年出任剑桥大学马歇尔 (A. Marshall) 讲座教授; 1972年任耶鲁大学教授; 1975年任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曾于1938年获哈佛大学戴维·韦尔斯(David A. Wells) 奖金; 1964~1967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49年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利奥·休伯曼 (Leo Huberman) 创立了左派刊物 《每月评论》 杂志; 现担任 《每月评论》 主编。
斯威齐主要著作包括: 《英国煤炭贸易中的垄断与竞争,1550~1850年》 (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in the English Coal Trade,1550~1850”,1938); 《资本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 “The Theory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Marxian Political Economy”,1942); 《社会主义》 (“Socialism”,1948); 《作为历史的现在》 ( “The Present as History”,1953);《垄断资本》(“Monopoly Capital”,with P. A. Baran,1966,与巴兰合著) 等。重要论文有: 《卖方垄断条件下的需求》 ( “Demand under conditions of oligopoly”,1939) 等。
斯威齐不仅以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而且以他对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而知名,他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是研究了不完全竞争和长期停滞问题。
斯威齐运用一种折弯的需求曲线 (kinked demand curve) 分析了寡头垄断市场定价问题。他指出,如果寡头垄断企业削减其价格,它的竞争对手也会削价; 而如果它提高其价格,其对手却不会改变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该寡头垄断企业的产品需求曲线对价格上升的弹性较强,而对价格下降的弹性较弱,其需求曲线出现了折弯的情况。需求曲线的拐折引起边际收益曲线断开,从而使价格和小量的成本变动的反应不敏感,价格易呈刚性。斯威齐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在 《卖方垄断条件下的需求》 (1939) 一文中,该文被认为是现代价格理论的经典论文之一。
斯威齐一生致力于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美国学术生活中一个完整的受人尊敬的组成部分,参与建立一个严肃的有权威性的北美马克思主义分支,因而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把熊彼特 (J. A. Schumpeter) 对企业发展的分析与马克思的积累理论进行了比较,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突破性的研究; 把马克思的 《资本论》运用于现代,并对盛行的凯恩斯正统理论进行了有力批评; 对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和马克思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资本聚积和集中的理论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有一种强大的停滞趋势。正是由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研究,他被认为是同代人中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斯威齐用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联系当今实际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垄断资本的控制权实际上已落入经理阶层手中,公司资本家已代替了个人资本家,资本家职能已经制度化; 工人阶级也不再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无产阶级,非生产工人的人数大大增加,已经大大超过了 “生产工人”,加之经济主义思想的渗透,整个工人阶级的革命潜力大为减弱。因此,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就必须联合世界上广大的劳苦大众,同时拓宽 “工人阶级”的队伍,把白领工人也包括在内。在对资本主义的积累和经济危机进行分析时,斯威齐提出了一个 “经济剩余” 的概念来代替 “剩余价值” 的概念。“经济剩余”是指社会的生产物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他认为,在垄断条件下,竞争和技术创新虽然使产品成本下降,但却没有使销售价格相应降低,结果是利润不断增加,经济剩余越来越大。这种不断增大的经济剩余加剧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引发了经济危机。这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斯威齐与其他一些激进经济学家都认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仍在继续,具体表现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存在着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国际分工所形成的不平等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