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截句(同)断章取义 引用 引用援(援用;攀援) 攀引 引用典故:用事 隶事 在书、文章中引用例证:引例 引用成例:援例 引用以往的案例:援案 引用同类的事物:引类 牵物 审察引用:甄引 多方引用:杂引 广泛而大量引用:繁称博引 引用广泛:繁博 不完整引用别人的话:掐头去尾 去头去尾 斩头去尾 不顾全文或原意,孤立地引用别人文章或文句:断章摘句 不顾全文或原意,孤立地截取、引用别人的文章或语句:断章取义 断章取意 断章截句 (用别人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引用)
另见:写作 方法 证明 根据 ☚ 引用 引证 ☛ 断章截句duàn zhāng jié jù截取一章一句,不顾其义理是否全面。《宋史·选举志》:“绍兴三年,臣僚请学校场屋,并禁断章截句,破坏义理。”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截句 duan zhang jie ju 【断章取义】 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截取其中某段某句的意思。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断章截句】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某段某句而歪曲原意。也作“断章摘句”。 ﹝例﹞ 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朱自清:《清华的一日》) 断章截句,破坏义理。(元·脱脱:《宋史·选举志二》) 断章摘句,如娠始生。(唐·李商隐:《樊南文集·卷七·谷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 断章截句duàn zhānɡ jié jù截取诗文的个别章句。意谓破坏了诗文完整的义理。 断章截句duànzhāng-jiéjù〔并列〕 截取文章的只言片语而歪曲原意。《宋史·选举志二》:“~,破坏义理。” △ 多用于文章方面。 【近义】断章取义。 也作“断章摘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