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断章取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章,本来是指《诗经》中诗篇的某一章。《左传·襄二十八年》: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礼记·中庸》:“《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唐孔颖达疏:“记者引之,断章取义。”后来用“断章取义”形容引证文章或谈话,只取合乎己意的一句两句,不问原意,不顾全文。 ☚ 子书 出脱生发 ☛ 断章取义 本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庆封喜好狩猎并嗜酒,他就把权力临时交给儿子庆舍掌管,自己带着家人和财物搬到大臣卢蒲嫳(piè)的家里,与他喝酒作乐。过了几天后,属下有事就来到卢蒲嫳家中拜见请示庆封。不久,一个逃亡在外叫卢蒲癸(guǐ)的人返回齐国,做了庆舍的家臣,他不但受到宠信,还娶了庆舍的女儿做妻子。庆舍的另一个家臣有些嫉妒地说:“男女婚嫁应该区别是不是同姓,你却不回避同宗同姓,这是为什么呢?”卢蒲癸回答:“同宗的人不回避我,我怎么能偏偏避开同宗呢?这就像赋诗的断章取义一样,我只要拿来所需用的就行了,管它什么同宗不同宗。” 现通常用以讽刺引用他人文章或谈话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且全然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内容主旨,引用意与原意不符。 断章取义谓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本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不顾整篇文章或讲话的内容和原意,孤立地摘取引用其中的个别段落或词句。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成〉引用他人文章或谈话,只截取其中一段的意思,而不顾全文和原意:断章取义地引用│文章被人断章取义。 断章取义(同)断章截句 断章取义不顾作者本意,随意截取诗文一章一句以为己用。春秋时,齐国国君庄公荒淫昏庸,把朝政全交给庆舍处理,自己跑到卢蒲氏那里交换妻妾,饮酒作乐。在外逃难的卢蒲癸回到齐国,庆舍把女儿嫁给了他。卢蒲氏与庆氏同姓,按理不能通婚。卢蒲癸坦然地说:“庆舍都不避讳,我还避讳什么?这就像赋诗断章一样,都是各取所需的意义,以为己用!”(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引用 引用援(援用;攀援) 攀引 另见:写作 方法 证明 根据 ☚ 引用 引证 ☛ 断章取义斷章取義duàn zhāng qǔ yì典出《左传》。本义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泛指引用他人文章或言论,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的意思,而不顾全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证治汇补·凡例》:“此集录其紧要,断章取义,所以有摘一二句者,有留一二法者。”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quote in broken sentences (/out of context); damnable iteration;distort through garbled quotations; garble a state ment; make a 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 out of the context; phrases torn out of context 断章取义quote (or take sentences,interpret)out of context;garble a statement or message,etc 断章取义duàn zhānɡ qǔ yì比喻引证文章或谈话,只截取合乎自己意愿的一句两句,而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interpret out of context, truncate, distort through garbled quotations, dredge sth. out of context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解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断章取义《辞源》源云:《古文孝经开宗明义》“《大雅》云亡”汉·孔安国传:“断章取谊,上下相成。”“谊”,同“义”。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随意引证诗文的章句为自己所用,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礼记·中庸》:“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孔颖达疏:“记者引之,断章取义。”《古文孝经·开宗明义章》:“《大雅》云亡”孔安国传:“断章取谊(义),上下相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探春笑道:‘如今断章取义,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断章取义公元前548年,齐国的大夫崔杼与庆封合谋杀了齐庄公,改立庄公异母弟杵臼为君,史称齐景公。齐景公封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断章取义duàn zhānɡ qǔ yì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顾及所引诗句的原意。后指不顾全文和原意,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孤立地摘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断章取义duàn zhānɡ qǔ yì【释义】割裂全文,专取合乎自己意思的一两句。 断章取义duàn zhānɡ qǔ yì断:截断,割裂。章:章节,段落。本指摘引《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诗篇原意。后指不问原意、不顾全文,孤立地摘引文章的部分,以满足自己的需要。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纪要》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话,有许多是~的。” 引文与原意不符断章取义格式 会意式。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截句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指不顾全文和原意,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孤立地摘取文章或谈话中的某些片段。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断:割断,割裂。章:指诗歌的段落。本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以表达己意。后以“断章取义”指引用他人文章或谈话,只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来满足自己需要,而不顾全篇文章或全部谈话的真正内涵。 断章取义duàn zhānɡ qǔ yì❶ 原指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 断章取义duàn zhānɡ qǔ yì【解义】 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断章取义duàn zhānɡ qǔ yì断: 截断,割裂。章: 章节,段落。古人原义是说摘引《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诗篇原意。后来指不问原意、不顾全部内容,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满足自己的需要。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纪要》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话,有许多是~的。” 断章取义duan zhang qu yi章:篇章,指片断。不顾全篇文章或整个谈话的主要意思,只摘取于己有利的内容供自己使用。 断章取义 夸大其词duàn zhāng qǔ yì;kuā dà qí cí指引证他人的谈话或文章,不问原意,不顾全文,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用语夸张,超出事实。戴煌《“大右派”葛佩琦平反记》:“当时,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上登载的葛佩琦的话是吃了水分的,和事实是有出入的,~。”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断:截断,截取。章:篇章。原指截取《诗经》里的某篇某章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顾及其原意。今指随心所欲地截取他人讲话或文章中的片断,为己所用,而不顾原话、原文的整体意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4413【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引用别人的文章,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多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连动〕 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不顾及全文的中心思想。语出《礼记·中庸》:“诗云,相在尔宝,尚不愧于屋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写。”叶辛《风凛冽》:“捕风捉影,一鳞半爪,~,无中生有,上纲上线……办法多着呢! 难道这些年间看得还少吗?”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章: 本指《诗经》中诗篇的某一章。原指孤立地从《诗经》中截取一段,按自己的意思解释。后指引证别人的文章或谈话,不顾原文本义,只取其中片断,强加解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比鳞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