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斩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斩衰

斩衰

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左右和下边不缝。子、未嫁女对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服斩衰。

☚ 禽星   泣杖 ☛

斩衰

古代五种丧服中最重的 一种。衰,即缞,音崔。凡丧服,上衣为衰,下衣为裳。斩衰,即斩布成服,不及缝制。臣对君,子、未嫁女对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服斩衰。《仪礼·丧服》载:“丧服,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营屦者。”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喪服 > 斬衰
斬衰  zhǎncuī

古代喪服名。五服中最重的一種。用極麤的生麻布製成衣、裳,四緣及袖口均不緝邊,使斷處外露。當胸綴一塊長六寸、寬四寸的麻布,名曰衰;背後有負,兩肩有適。服斬衰者還須繫苴首絰、苴腰絰、絞帶,手執苴杖,腳穿菅屨。此先秦之制。後世斬衰喪服多無衰、負、適,首絰亦易以白布,繫以麻絲,鞋前蒙白布或小塊麻片布。斬衰服期二十七個月,號“三年之喪”,後世民間有服整三年者。適用范圍前後有所不同。如原定子爲父斬衰三年,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起改爲子爲父母皆斬衰三年,清制同。《儀禮·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絞帶,冠繩纓,菅屨者。傳曰:斬者何?不緝也。苴絰者,麻之有𥳡者也。苴絰大搹,左本在下,去五分一以爲帶。苴杖,竹也。絞帶者,繩帶也。冠繩纓,條屬右縫。冠六升,外畢,鍛而勿灰。衰三升。菅屨者,菅菲也,外納。”《儀禮·喪服》:“負廣出於適寸;適博四寸,出於衰;衰長六寸,博四寸。”《周禮·春官·司服》:“凡喪,爲天王斬衰。”《禮記·喪服四制》:“其恩厚者其服重,故爲父斬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門内之治恩揜義,門外之治義斷恩。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貴尊尊,義之大者也。故爲君亦斬衰三年,以義制者也。”參閱《儀禮·喪服》、《明史·禮志十四》。

斩衰—cui催

丧服名。中国旧制五服中最重的一种。丧服用最粗生麻布做成。不缉边,使断处外露,以示无饰,故名。服期三年。凡子及未嫁女为父母,承重孙 (如嫡长子死其子谓承重孙) 为祖父母,妻为夫,均服之 (《汉礼·丧服》及《清会典·礼部》)。

斩衰zhǎncuī

也称“缞斩”。省称“斩”。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等丧服,以最粗的生麻布做成,左右和下边衣缘袖口皆不缝边,简陋粗恶,犹如刀割斧斩,服制三年。亲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秦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斩衰时,男子戴丧冠,女子用丧髻。另以麻带结于胸前及腰间,脚着菅履。《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缞斩。”《礼记·丧服小记》:“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故也。”《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仪礼·丧服》:“为父何以斩衰也,父至尊也。诸侯为天子。传曰,天子至尊也。传曰,君至尊也。父为长子。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礼记·间传》:“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斩衰貌若苴,齐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缌麻容貌可也。此哀之发于容体者也。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汉书·霍光传》:“昌邑王典丧,服斩缞,亡悲哀之心。”唐韩愈《改葬服议》:“若主人当服斩衰,其余亲各服其服。”《新唐书·礼乐志十》:“斩衰三年,正服:子为父,女子子在室与已嫁而反室为父。加服:嫡孙为后者为祖,父为长子。义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妻为夫,妾为君,国官为君。”《太平广记》卷一七二:“镇州士人刘方遇家财数十万。方遇妻田氏早卒……乃遣令尊服斩衰居丧。”明谈迁《枣林杂俎》:“仁圣皇太后之丧,太宗伯范谦衣白入朝……斩衰,朝夕哭临。”《明史·礼志十四》:“其制服五:曰斩衰,以至粗麻布为之,不缝下边。曰齐衰,以稍粗麻布为之,缝下边。曰大功,以粗熟布为之。曰小功,以稍粗熟布为之。曰缌麻,以稍细熟布为之。”《清史稿·礼志十二》:“斩衰服,生麻布,旁及下际不缉。麻冠、绖、菅屦,竹杖,妇人。麻屦,不杖。”

 

 

 


斩衰冠、斩衰衽、斩衰裳、斩衰衣(宋聂崇义《三礼图》)

斩衰

斩衰

守丧服名。为五服之首。《元史·刑法志一》:“斩衰: (三年) 子为父、妇为夫之父之类。” 《经籍纂诂》: “斩衰者,以6寸之布,广4寸,为衰,帖于心前,剪而不辑也。”

☚ 皂轮车   展衣 ☛
斩衰

斩衰

古代丧服名,为“五服”中最重的一种。凡子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君,诸臣为天子,都服此重孝。服期三年。斩衰用最粗的麻布做成,周缘不缝边,使断处外露,以示无饰,谓之斩。用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连缀外衿当心之处,以示哀戚,谓之衰。《释名·释丧制》: “三年之缞曰斩,不缉其末,直剪斩而已。”《仪礼·丧服》:“斩衰裳。”贾公彦疏:“不言裁割而言斩者,取痛甚之意。”据《仪礼·丧服》载,男子成套的斩衰服当包括:斩衰裳、苴绖、苴杖、绞带、冠绳缨、菅屦等穿着佩戴之物,妇人斩衰服略异于男子。

☚ 丧服   齐衰 ☛
斩衰

斩衰

古代丧服名。斩衰服是丧服中等级最高的丧服,服丧期为三年,儿子为父服孝,诸侯、诸臣为天子服孝,臣为君服孝,父为长子服孝,妻、妾为夫君服孝,未出嫁的女儿为父亲服孝,为人后者为所后之父服孝,女子嫁后被丈夫休去而返归父母家为其父亲服孝。其丧服按 《仪礼·丧服》所载:“斩衰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 郑康成注道: “凡服,上曰衰,下曰裳。麻在首、在腰,皆曰绖。……首绖像缁布冠之缺顶,腰绖像大带,又有绞,带像革带。” 《丧服传》讲: “斩者何?不缉也。” 由此可见所谓 “斩衰”,就是因为这种丧服的衣裳制作时均不缝边。据《仪礼·丧服》规定,一般男子的成套斩衰服当包括: 斩衰裳、苴绖、苴杖、绞带、冠绳缨、菅屦等穿着佩戴之物。妇人的斩衰服略异于男子,据《仪礼》所载,妇女的斩衰裳除了衰无带、下无衽之外,其他形制相同。冠绳缨非女子所用,她们用的是布总箭笄。斩衰裳,须用三升或三升半做成。升,表示布的粗细。古时,布以八十缕为一升。三升布即每幅宽一尺二寸,约合今44厘米,有二百四十缕。这在当时是一种极粗的布。苴绖是指用作绖的麻制作而成,因其形状粗陋难看如苴,故名。它有首绖、腰绖二项,清人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 中解释道: “苴绖之大搹者,首绖之大,其围九寸,应中人大指食指之一扼也。左本在下者,本谓麻根,首绖之制,以麻根置左,当耳上,从前额绕项后,复至左耳上,以麻之末加麻根之上,缀束之也。” 斩衰的腰绖,大小为七寸二分,其结法: 男子服斩衰者,腰绖散重,三日后成服乃绞之; 妇人的腰绖不散重。苴杖是一种形状粗陋如苴的竹杖,其大小如腰绖,约七寸二分。长度则与拄杖者的心齐高。拄杖之法,以杖的根部向下。其使用的意义有二: 一是用以代表爵位或丧主的身份; 二是用来辅病。绞带以苴麻制成,其形状如革带。冠绳缨用六升布制成。冠右缝。毛边向外,再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制冠的布不得用草木灰椎洗,因为经草木灰椎洗过的麻布比较细白。菅屦即菅草制成的鞋子。妇人用的布总: 以六升布制作,首饰像冠数,裂布为之。用总布束发,既束其本,又总其末,故名。箭笄是用一尺长的小竹制作而成。

☚ 齐衰   缌麻 ☛
斩衰

斩衰

亦作斩縗,旧时,通行的丧服中最重的一种。原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摆不缝边,以表示无意装饰,俗谓“披麻带孝”。后改用未经漂白的原色棉布缝制,毛边,不设衣扣,用毛边布带代扣,俗称“布衫”、“孝袍”。子、未嫁女对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服之。

☚ 转亲   虎头鞋、帽 ☛

斩衰

古时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服式,用粗麻布制,衣边只裁开而不缝,服制为三年,为子女为父母等所服。

斩衰衰(cuī)

〈名〉一种最重的丧服,剪粗麻布做成,不缝边儿。服制三年。儿女为父母、媳妇为公婆、嫡长孙为祖父母以及妻为夫,皆持此服。
《金》七九: 合家大小都披麻带孝,女婿陈经济~泣杖,灵前还礼。
<异>斩缞。
《醒》七四: [素姐]出到门前布铺里面,取出二两银子递与薛三省,问他要三匹斩缞孝布,三匹期服顺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