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稱“絲燈”。以瑪瑙、紫石英等練製成玻璃(料)絲,以之作燈,故名。其燈晶瑩綺麗,尤以雲南所出者最為珍貴。明·徐𤊹《徐氏筆精》卷八:“料絲燈,出滇金齒者勝。詢之土人云:以瑪瑙、紫石英諸藥品搗為屑,煮腐如粉,然必市北方天花菜點之方凝,即繅為絲,織之如絹狀,上繪山水人物諸色,極晶瑩可愛。以煮料為絲,故名料絲。”後江蘇丹陽亦產。明·姜紹書《韵石壘筆談》卷下:“絲燈之制,始於雲南。弘治間,邑人潘鳳……見料絲燈,悦之。歸而煉石成絲,如式倣製,於是丹陽絲燈,達於海内。”明·薛蕙有《丹陽料絲燈》詩。《紅樓夢》第五十三回:“廊檐内外及兩邊游廊罩棚,將羊角、玻璃、戳紗、料絲,或繡或畫,或絹或紙諸燈挂滿。”參閱清·王夫之《薑齋文集》卷九、清·趙翼《陔餘叢考·料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