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昌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昌阁

位于乌鲁木齐市解放北路春风巷。建于清代,为两跨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原为乌鲁木齐市最早的一座回族清真寺,刘锦棠进疆时将其改为“文昌阁”。1925年前后将文庙迁到此处。现仅存一座大殿,破旧失修。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文昌广场中央。明万历十三年(1585)建于文津桥上。现存为清代建筑物,耸立于有11级台阶的高台上。阁身八角形,四面均开拱门,三层重檐,圆形攒尖顶,上覆青灰色筒瓦,二、三层设窗栏槅扇。阁上原悬“邗上文枢”匾,内供文昌帝君。1952年因文津桥下汶河水道淤塞,遂填河筑为汶河路,桥被埋在地下,仅文昌阁独立于地表。

☚ 仙鹤寺   朱自清故居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蛟洋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古时每年在此举行会试、祭祀和文会活动。砖木悬臂梁结构,高32米,外观六层,内四层。一至三层四方形,余为八角开窗成阁。顶冠饰为红色葫芦,每层檐角饰为凤尾反翘。外门“蛟得雨云洋远拓,文光牛斗阁长辉”一联,暗藏“蛟洋文阁”意。阁左天后宫,阁右五谷殿,后为镇水亭,亭侧有回龙桥。曾为广智小学校址。中共闽西“一大”在此召开,毛泽东到会指导。1933年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这里住过。

☚ 古田会议会址   3. 永定县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东门月城头。明万历十七年始建(1589)。清康熙八年(1669)总督卞三元重修;雍正、嘉庆、道光间又加修葺改造。系礼文昌、魁星及武安王而总名文昌阁(清刊《重修文昌阁碑记》)。阁高约20米,九角三层宝塔形木楼,攒尖顶,各层出檐不出挑,底层正面用插出两挑以承托檐枋,构造简洁,为我国较古老的斗栱形式。平面底层为方形,二、三层为不等边九角形,以使各层有较大空间。此种平面构图法和九角阁楼式样,国内极罕见。阁楼两侧置配殿,前以斋房联结配殿,其平面布局呈四合院状,风格独具。阁楼耸立于宽大高厚的月城上,益显伟丽。登楼远眺,天低黔蜀,更添胜概。

☚ 黔明寺   甲秀楼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贵州省贵州市东门月城之上。始建于明万历37年 (1609),清康熙8年 (1669) 重修,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又多次进行过维修和改建。文昌阁西向而立,占地约1200平方米,是一座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阁与两边配殿,及前面连接配殿的斋房,构成一四合院。主楼高约20米,横宽11.47米,进深11.58米。全阁三层三檐,顶为不等边九角攒尖; 各层多插拱,斗呈曲线,翘角不高; 窗花和枋板绘有彩图; 雀替的雕刻与北方古建筑迥异; 配殿和斋房都是重檐悬山顶。古时主楼上有铜鼓一面,还附设骡马店。整个建筑风格独具,尤以九角式在国内罕见。阁楼雄踞于宽厚高大的月城之上,气势宏伟壮观。登阁远眺,山川城郭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 文莱   火地岛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永定区双溪桥乡塘子湾。始建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阁高7米,二层,各层有檐。顶部用小瓷碗叠砌而成。第二层正面镌刻 “文昌阁”三字。

☚ 王烈墓   武昌塔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桃源县漳江镇沿江大道,东临沅水。沅水风光带景点。原名川上亭。始建于元延祐六年 (1319)。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万历七年(1579)两次重修。清康熙五十一年 (1712)重建,改现名。1964年维修。占地面积50平方米。阁高10米,砖木结构,六角重檐攒尖顶。

☚ 沅水风光带   石柜 ☛

文昌阁

文昌阁

又名逸矶阁。位于冷水滩区文昌阁路东南侧,南临湘江。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存观音殿、洞宾楼。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山墙。洞宾楼为歇山顶阁楼。文昌阁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形如鹄腾,气势雄伟。沿阁溯江上行,可见曲崖危石奔突入江,似中流砥柱矗立水中,湘水旋转翻腾,滔滔有声,终年不息。入夜蟾光朗照,静夜清辉,月影点点,波光粼粼。江水环绕石柱回旋波动,有如筛子摇动,满江月光,浮光耀眼,闪闪烁烁,奇幻无比。“逸阁看云”、“寒波筛月”均列于旧冷水滩八景。

☚ 虎岩公园   李达故居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江永县潇浦镇东。始建于明。清乾隆十四年 (1749) 重修。1987年维修。阁五层,通高18米。砖木结构,八角攒尖顶,飞檐斗拱。一至三层为青砖砌成,四、五层为木结构。底层南北向各辟券门。门额阴刻“狂澜” 二字。

☚ 江永县   瑞麟岩石刻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口,前临沫水。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旧时其东侧曾建有濂溪书院。现为上甘棠村小学校舍。四层阁楼式,高9米,三重檐歇山顶。第一、二层以青砖砌筑。三、四楼为全木结构,童柱所骑驼峰均采用莲花瓣座,具有明代建筑特征。阁楼整体呈护城墙箭形,远望如古城楼,庄重稳定,屹立旷野,蔚为壮观。

☚ 步瀛桥   寿萱亭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岩寨村南。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 (1818)。1985年维修。原供“文昌帝君”。占地面积64平方米。砖木结构,三层16柱,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每层四角均为4柱。底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南大门悬“文昌阁” 三字匾额。第二、三层设回廊,木柱板壁绘花草虫鱼,中嵌雕花窗格,具有浓郁的侗族建筑风格。

☚ 岩寨鼓楼   永镇桥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东。建于清代。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坐北朝南,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两层,高15米。穿斗式构架,重檐歇山顶。门额题“文昌阁”三字。阁外有砖石围墙。

☚ 荆坪村民居群   潘氏宗祠 ☛

文昌阁

文昌阁

位于新化县洋溪镇东南,居洋溪河畔。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 (1787)。初为一层,名回澜公所。光绪二十一年(1895)增设为三层楼阁,称回澜阁。为砖石木结构四合院式,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正中建三层六角攒尖顶阁楼,角上嵌石舫、风铃,两厢盖黄琉璃瓦。门框石刻浮雕双龙取宝,左右嵌石碑4通。碑文记述明太仆寺少卿邹庭望解袍归里创办三乡学社及会文将学之事。阁侧建平房三列,一纵两横,均饰花窗,周以围墙。内设大成殿、岳忠武殿等。

☚ 黎源信潮   邹庭望墓 ☛

文昌阁

文昌阁

又名文昌庙。位于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虎尾峰麓。据《凤凰厅志》载: 清“嘉庆六年(1801),同知付鼐奉文构修正殿三间,后殿三间,过厅一间,左右厢房屋六间,二门三间,头门一间,牌坊一座,月池一区,门楼一座,偏左附魁星阁厅六间,住屋二间”。可见文昌阁当时建筑之精巧、规模之宏大。清末因 “废科举、创新学”而在此创办 “蒙养小学堂”。民国时易名 “模范国民学校”。现为文昌阁小学。沈从文、黄永玉、刘祖春、朱早观、李振军、肖继美等人均曾在该校学习。校园内古木参天,翠竹掩映,存有春晖亭、月池等胜迹。

☚ 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观景山天王庙 ☛
文昌阁

文昌阁

在贵州省印江县城西隅印江中学内。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后于明崇祯,清康熙、道光年间多次重修。木石结构,八角七层,高36米,占地面积64平方米。拱门有石刻“江城砥柱”,二层护以曲栏,其他各层均有题额,如“仰之弥高”、“云蒸霞蔚”、“斯文在兹”、“峻接南天”、“翠连北斗”。飞檐翘角,耸翠流丹。阁东南石栏嵌砌,西北瓦房毗连,登阁顶层,可俯瞰印江全城,群山环抱,江水西流,市井城廊,风光绮丽。

☚ 石阡温泉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 ☛
文昌阁

文昌阁

❶位于济南千佛山舜皇祠右上方。建于清代,筑于悬崖之上,台上有台,级级拔起,层次分明。据《石志》载,清咸丰年间重修。光绪十九年(1893年)又重修扩建。增建朱衣拜阁台,并砌有石磴。台壁翠柏丛生,秋有丛菊。台上建有正殿三间,两侧配房各一间,拱门额书“文昌阁”三字。内供文昌帝君,两侧朱衣、魁星并峙。旧时文人学士认为供奉他们可以保取功名。传说,自建此阁,济南一带“文风蒸蒸日上,凤起蛟腾”、科名大振,人才辈出,“实为文垣黔佑之灵”。
❷俗称魁星楼。位于高青县青城内。基座为青砖砌成,高7米,边长10.8米,呈正方形。基座下为宽4米,高5.33米的十字形圈拱门洞,正好建于旧城中心的十字街上,成跨街楼阁,拱门洞衔接通往东西南北的四条大街。基座之上为三层楼阁。二层为暗层,每层四角攒顶,斗拱装饰,二、三层均为木结构。釉瓦覆顶,顶端冠以灰色大圆宝顶。造型庄严、古朴,结构严谨。从地面至楼顶高约15.7米。楼阁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到清代、近代均有重修。解放后修复一新,并作为烈士纪念祠。

☚ 文亭山   文峰山 ☛
000094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1: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