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乳病证名。即螳螂子。又作妬乳。各详该条。 妒乳病证名。又名螳螂子。出自明·秦景明《幼科全鍼》。
妒乳病名。出自《肘后方》卷五。因乳多或未被吮尽造成的乳房积乳。表现为乳房胀硬掣痛,触痛,或乳头生小疮,搔之流黄水。 妒乳dù rǔ《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痈、疽(天花粉)(8)。病证名,又名螳螂子。指小儿生后一月左右,口腔内两侧近牙龈处,出现肿硬隆起的脂肪垫,剖视之颇似螳螂子。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小儿患此,吮乳困难,甚至啼哭不能出声,日久则面呈黄色,尤以鼻准部为最显著。一般只要暂停吮乳6~8小时,将乳汁挤出,用滴管或小匙喂之,即可自愈。如硬块消退较慢,可用冰硼散涂之,日2~3次,切忌割治。 妒乳dùrǔ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乳妒。指两乳胀硬疼痛或乳头生疮的病症。因产后无儿吮乳或产妇壮盛乳多, 小儿未能饮尽, 乳汁积蓄, 与气血相搏, 而致乳房胀硬掣痛, 手不得近; 或乳头生细小之疮,或痛或痒, 搔之则黄水浸淫。治宜清热解毒。方用连翘散( 《医宗金鉴》: 防风、升麻、玄参、白芍、白蔹、射干、芒硝、大黄、甘草、杏仁)。如有破溃者, 外敷鹿角散(鹿角、甘草为末, 鸡子黄调, 热敷患处)。 妒乳dù rǔ❶acute mastitis ❷galactosta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