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昌书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昌书院 文昌书院在湖南祁阳县城天马山南麓,前临湘江。明万历十二年 (1584,一作万历十六年),邑人铜仁太守邓球倡建文昌塔于江滨,并建书院于塔前。故名。有石坊、讲堂等。堂前置三祠,一祀文昌神,一祀周敦颐、程颢、程颐,一祀前代寓贤与乡先达名流。集诸生 “日讲课”其中。天启间,邑人陈朝鼐 “误信形家邪说,倡众毁塔,而书院亦废”。清康熙九年 (1670),知县王颐建文昌阁于文昌塔废址,“并于阁后仍构书院为肄业所”。后以“踵增无人”,“阁犹存而书院则为僧院”。至乾隆十年(1745),知县陈大受重建文昌塔于原址,迁文昌阁于塔旁山阜。十四年 (1749),知县李映岱重建书院于新阁,有讲堂、大成殿、文昌阁、正谊堂、官厅、雨亭等建筑。二十七年(1762),知县李莳订立《规制》,聘师、招生、考课等均有规定。诸生分为内肄业、外肄业、与课三类管理。道光二十年 (1840),知县易学超重建,以祁阳古称永昌,改名 “永昌”。并以 “遵岳麓、白鹿之规,体紫阳、南轩之训,黜浮华而崇实学,敦孝友以重人伦” 为宗旨,昌明道学,丕振人文。咸丰九年 (1859),石达开军曾驻此。光绪二十八年 (1902),改为小学堂,两年后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2年,改称 “学校”。1930年,改为乡村师范学校。今为祁阳师范校址。 ☚ 天岳书院 文定书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