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化形态史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化形态史观 文化形态史观关于世界文化发展史的理论。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在他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中认为,世界上有八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它们是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墨西哥的玛雅文化、西亚和北非的伊斯兰教文化、西欧文化。每种文化最初都是以青春的活力蓬勃兴起,在其出生的地方茁壮成长,然后枯萎凋谢,完成生命的周期。后来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人类历史表现为若干可以说明问题的最小单位——“文明”,并且认为,这些“文明”都要经过发生、成长、破坏、崩解和死亡五个阶段。汤因比认为历史上有过26种“文明”,现在只有5种,其中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尚保持创造性活力外,其他4种文明,即东南欧和俄罗斯的东正教文明,北非、中近东和中亚一带的伊斯兰文明、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文明,中国、朝鲜、日本的远东文明已正在走向死亡。这个观点实质上是在美化西方,贬抑其他各民族的文化成就。文化形态史观对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 文明 精神 ☛ 文化形态史观一种历史学理论。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提出。认为世界历史上的八种自成体系的伟大文化(墨西哥的玛雅文化、西亚和北非的伊斯兰教文化、西欧文化、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都有其兴起、成长、繁茂、衰落到完结的发展历史。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进一步提出,人类历史表现为若干最小单位:文明。这些文明都经过五个阶段:发生、成长、破坏、崩解、死亡。但又认为文明的死亡可以用某种明智的、及时的措施来防止。 文化形态史观 文化形态史观一种历史学理论。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在他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中认为,世界上有八种自成体系的文化,它们是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墨西哥的玛雅文化、西亚和北非的伊斯兰教文化、西欧文化。每种文化最初都是以青春的活力蓬勃兴起,在其出生的地方茁壮成长,发荣繁茂,然后枯萎凋谢,完成生命的周期。后来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人类历史表现为若干可以说明问题的最小单位——“文明”,并且认为这些“文明”都要经过发生、成长、破坏、崩解和死亡五个阶段。不过,可以用某种明智、及时的措施来防止“文明”的死亡。汤因比认为历史上有过26种“文明”,现存只有5种,其中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尚保持创造性活力外,其他4种文明即:东南欧和俄罗斯的东正教文明,北非、中近东和中亚一带的伊斯兰文明,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文明,中国、朝鲜、日本的远东文明已正在走向死亡。这个观点实质上是在美化西方,贬抑其他各民族的文化成就。文化形态史观对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 文明发展四阶段论 文明意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