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化历史学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化历史学派

文化历史学派

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中的欧洲传播学派和美国历史批评学派的总称。欧洲传播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包括德国传播学派,英国传播学派,奥地利的维也纳学派,是与进化论学派相对立的学派。其基本理论是文化传播理论,认为人类文化仅发端于世界的某个或某些中心地点,然后由这个或这些中心地点向世界各地扩散传播,传到某个民族中间,便在那里结合成一定的“文化圈”,新文化的产生,乃是不同文化现象交叉传播、相互结合的结果,该学派因而也被称作“文化圈学派”。德国传播学派的创始人是民族学家R·F格雷布纳,他主张多元说,认为人类文化史是几个文化综合体 (即文化圈) 在地球上移动的历史,是它们彼此结合的历史。以G·E.史密斯和W·J.佩里为代表的英国传播学派则持一元说,主张“泛埃及论”,认为人类文明中心只有一个,即尼罗河流域,其它文化都是由埃及传播出去的,故又称“深入埃及主义派”。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天主教神甫W ·施密特和德国的W·科维斯。施密特继承了格雷布纳的理论,又提出了“连续标准”和“亲缘关系程度标准”作为补充。他又和科佩尔斯一起宣传“世界的面貌”,试图把文化圈学说作为全世界文化史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维也纳学派和文化形态学派有了轰动一时的文化圈理论,但仍强调“文化传播”的重要性。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H·格尔登和J·黑克尔去世后,该学派日趋衰落。美国历史批评学派的创始人是被尊为“美国人类学之父”的F·博阿兹,该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克鲁伯、威斯勒、戈登威泽、雷丁等人,都是博的弟子,故有“博阿兹学派”之称。该学派阵容强大,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人类学影响至深,当今美国文化人类学许多大师都出自此派。该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当时正值进化学派与传播学派激烈交锋,博阿兹对两派均持批判态度。认为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和可靠的,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反对摩尔根的理论归纳,主张用历史的方法替代“思辨的方法”。该派的特点是不作大规模的理论性综合,只作长期的、深入的、小范围的野外考察,进行归纳,并最后将文化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原始社会和语言联系起来。该学派在20世纪头20年盛极一时,在美国人类学领域占着非常重要的统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学派逐渐分化,演变成“民族心理学派”、“文化相对论学派”和“新进化论学派”,博阿兹的学生们也开始探求新的研究领域。

☚ 文化个案研究   文化心理学派 ☛
000026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