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股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股肱gǔ hóng大腿与胳膊,比喻辅佐君主的大臣。张说《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刘禹锡《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目览帝王州,心存股肱守。 股肱 股肱(gong工)本指人的大腿和胳膊,比喻皇帝手下的亲信大臣。《尚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 召公 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 股肱 股肱gu gong股,大腿;肱,胳膊。比喻辅佐君主的大臣。魏·曹操《对酒》:“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 孤茕 固陋 ☛ 股肱《股肱》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同上又:“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释义】“股肱”是大臣的象征的称谓,谓其辅佐帝王治理国家。 【例句】①天开祥瑞,万世皇基,股肱良庙堂之器。(马致远套曲〔中吕·粉蝶儿〕)歌颂皇帝所用的大臣都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大器。②爵尊一品,为天子股肱。(柯丹邱南戏《荆钗记》第十九出《参相》)万俟相自称为国家重臣。③君乃臣的元首,臣乃君之股肱。君有诤臣,父有诤子。(施惠南戏《幽闺记》第四出《罔害皤良》)陀满海牙的谏诤之辞,谓臣既为股肱,不能不诤。④是非寡人股肱难弃舍,更兼与妃子骨肉相牵挂。(白朴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沉醉东风〕)陈玄礼要杀杨国忠,唐明皇有所顾忌。股肱指国忠。⑤此人是刘备股肱之臣,若将荆州复还江东,则放关公还益州。(关汉卿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一折)说关公是刘备依靠的重要大臣,要扣留关公,换取荆州。⑥君托付,臣披赖。元首良哉,股肱贤哉。(郑光祖杂剧《辅成王周公摄政》第四折〔挂玉钩〕)周公已平管蔡之乱,言君臣相得,君良臣贤。⑦本是个股肱才辅弼平蛮貊,扫荡了八面烟尘可兀的定四方,后世名扬。(李文蔚杂剧《张子房圮桥进履》第三折〔滚绣球〕)张良自述己为良臣。 股肱gǔ hōng大腿和胳膊,喻辅臣。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股肱❶比喻君王的得力大臣。唐张说《宋公遗爱碑颂》: “其入宰也,君之股肱; 其出守也,民之父母。” 股肱gǔgōng肱: 指的是手臂。以“股肱”代称国家重臣,始见于《周礼·春官·大祝》:“帝曰: 臣作朕股肱耳目。”句中以“股肱”比喻人在政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股肱gǔgōng〈名〉比喻辅助君王的大臣:股肱之臣。 股肱gǔ gōng见“股肱心膂”。 股肱 股肱股,大腿。《诗·小雅·采菽》:“赤芾在股。”肱,gong,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也泛指手臂。《诗·小雅·无羊》:“挥之以肱,毕来既升。”股肱,大腿和胳膊,常以喻辅助君主的大臣。《尚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唐侯喜《中和节百辟献农书赋》: “心膂周召,股肱稷。”——以周公、召公为骨干,以稷、契作辅助。 ☚ 谷风翼翼,庆云飘摇 股栗毛耸 ☛ 股肱gǔ gōng〖名词〗 股肱❶ 大腿和大臂。比喻辅佐君主的大臣。《尚书·皋陶谟》:“元首明哉,~良哉!”《汉书·苏武传》:“上思~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 脚1 脚1脚(~心;~印;大~;跳~;立~) 腿(后~;伸~;泥~) 趾(趾踵) 踵 足(足趾;~下;立~;失~) 下肢 鸭子 丫子(脚丫子) 另见:行走 步行 步子 脚动 ☚ 脚1 各种脚 ☛ 辅佐 辅佐翊(翊佐;翊辅;翊亮;翊赞;扶翊) 佐(佐事;扶佐;宾佐;旁佐) 弼(弼佐;弼辅;弼亮;辅弼) 亮(亮弼;翼亮) 傅(傅相;傅弼) 贰(配贰;介贰) 赞(赞相;赞贰;翼赞;协赞) 夹(夹辅) 挟 襄(襄助;劻襄;允襄)匡 裨 毗(毗赞) 翼佐 翼辅 卫翼 登翼 宣翼 燕翼 协翼 羽翼 羽楫 协治 股肱 黼黻 裨辅 藩辅 辅祚 补袒 另见:辅臣 ☚ 辅助 辅佐人 ☛ 辅臣 辅臣辅 ☚ 近臣 重臣 ☛ 股肱古代将帅幕府中的参谋职事人员之一。《六韬·王翼》:“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其中“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以备守御。” 股肱股指大腿; 肱指上臂。 股肱古代将帅幕府中的参谋职事人员之一。《六韬·龙韬·王翼》: “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其中“股肱四人,主任重持难,修沟堑,治壁垒, 以备守御。” 股肱ɡǔɡōnɡ股, 指大腿; 肱, 指上臂。《灵枢·淫邪发梦》: “厥气……客于股肱。” 股肱gu gongright-hand m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