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体明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体明辨 文体明辨诗文总集。明徐师曾编。八十四卷,据明吴讷《文章辨体》增修而成。分一百二十七体,并对各体加以解说。分类既繁,于文体又强分正、变、古、俗。卷首有《文章纲领》,辑录历代作家论诗文语,于宋吕本中、严羽,明七子之说采收颇多。有明万历间刻本。 ☚ 文章辨体 文编 ☛ 文体明辨 文体明辨明徐师曾撰。系以吴讷《文章辨体》为基础修订而成。八十四卷。参见“文章辨体”条。 ☚ 文章辨体 唐音癸签 ☛ 文体明辨总集。八十四卷。明徐师曾撰。徐师曾(1510—1573?),字伯鲁。江苏吴江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庶吉士。后严嵩用事,遂以疾告归,屡召不起,潜心著述。 《文体明辨》其中纲领一卷,摘录前人论述,各体前首列“序说”,具陈源流、名称、性质。徐氏《自序》云:“大抵以同郡常熟吴文恪公讷所纂《文章辨体》为主而损益之。”可知是书亦是以辨明文体为主旨的选本。书中“纲领”首引徐祯卿语“诗贵先合度而后工拙”,亦可见其受同时的后七子言法必重体的影响。《自序》明言“是编所录,唯假文以辨体,非立体以选文。”故辨体意识较吴讷更明确。吴讷《辨体》分体为五十九类,此书更析为一百二十七类。如“论”,更细分为“理论”、“政论”、“经论”、“史论”、“文论”、“讽论”、“寓论”、“设论”八类,更为条分缕析。 《文体明辨》是明代文体论一部集大成的著述。不仅收罗文体更为完备,而且各体的解说相当详明。如“碑文”体,先考求其来源。说碑原是古代宫庙前识日影、系牲畜而设置的器物,后仿效刻石铭文,产生碑文;又由于立碑、记事的处所、内容不同,产生各类碑文,并对叙事的“正体”、议论的“变体”、托物的“别体”,以及性质完全不同的“墓碑”,逐一说明,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又徐氏文学观虽然不出七子派尚古旨趣,但能将律诗、律赋、排律、绝句都列入正编,显然比以古为正、今为变的吴讷较少保守。词名之“诗余”,金元以来盛行的南北曲不能单独成体,则与吴讷同具一种正统观念。 有万历元年(1573)刊本,日本有《文体明辨粹抄》,宽正六年(1405)出版。罗根泽、于北山将《序说》抽出,与《文章辨体序说》合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 文体明辨 文体明辨总集名。明代徐师曾编。师曾少时即好古文,后承师授,指示真诠,谓文章必先体裁,而后可论工拙,故于文体研究尤为精勤。他从嘉靖三十三年(1554)开始,在吴讷《文章辨体》的基础上损益修订,至隆庆四年(1570)秋编成此书,凡17年之久。是书84卷,编为正集和附录两大部分,选文上采先秦,下及明代,共分127体。其编纂原则是“唯假文以辨体,非立体而选文”(徐师曾《文体明辨序》),故于每类文体仅选若干代表性作品,而对各类文体又分为详作序说。卷首有《文章纲领》一卷,辑录历代学者论诗文之语。是书将“楚辞”与“赋”分为两类,赋又分为古赋、俳赋、文赋、律赋四体,此外还有“七”体。师曾言赋,与吴讷有同异,但仍继承了元祝尧《古赋辨体》的体系,对唐宋以后赋不甚重视。此书为辨析文体的总集,并兼二者之长,文体分类则略嫌细密繁复,但论述时有深入之处,故对于研究古代文体及治辞赋者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有明代万历寿桧堂刊本等。 ☚ 文选 文苑英华 ☛ 文体明辨文论。明徐师曾(1517—1571)编。八十四卷。师曾字伯鲁,别号鲁庵,吴江人。自幼有文名,尝读书中秘,为谏议大夫。是书据明初吴讷《文章辨体》加以增订而成,亦按体编录,加以序说,分类尤为繁富。吴书内集分五十体,徐书广为一百零一体;吴书外集九体,徐书广为二十六体,凡一百二十七体。又于各体中强分正、变、古、俗。如赋分古赋、俳赋、文赋、律赋四体,又有正体而间出俳,变体流于文赋之渐二变体。《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文体分类“忽分忽合,忽彼忽此,或标类于题前,或标类于题下,千头万绪,无复体例可求,所谓治丝而棼者欤”。然而对于研究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化仍具有参考价值。有明万历寿桧堂刻本,万历茅健校订活字本等。今人罗根泽取其“序说”部分加以新式标点,定名《文体明辨序说》,与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合订一册单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出版,收入郭绍虞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文体明辨 文体明辨总集。八十四卷。明徐师曾撰。徐师曾(1510—1573?),字伯鲁。江苏吴江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庶吉士。后严嵩用事,遂以疾告归,屡召不起,潜心著述。 ☚ 升庵集 震川先生集 ☛ 文体明辨八十四卷。明徐师曾 (生卒年不详)撰。徐师曾字伯鲁,吴江 (今江苏省)人。嘉靖间进士。此书凡纲领一卷,诗文六十一卷,目录六卷,附录十四卷,附录目录二卷。例体取明初吴讷编《文章辨体》而损益之。吴讷书内仅分体五十四种,外编仅分体五种。本书正集列目一百零一种,附录列目二十六种。首列古歌谣词:皆汉以前作,真伪不辨,而以李贺一诗参其间。东京而后,追古之诗绝非仅此,显然不堪谨严。次列四言诗:以分章者为正体,不分章者为变体。次列楚辞:分古赋之祖、文赋之祖、摹拟楚辞三例。次列赋:分古赋、俳赋、文赋、律赋四例,又有正体而间出于俳、变体流于文赋之渐二变例。次列乐府:全窃郭茂倩书而稍增以宋史乐志,其不选者亦附存其目。次列诗: 取《文选》门类而稍增之;所录止于晚唐,宋以后无一字。次列诏诰诸文: 皆分古体、俗体二例。次列书表诸表:则于古体之外,添唐体、宋体。碑则正体,变体之外,又增一别体。甚至墓志以字数分体。但是书分类不定,忽分忽合,忽彼忽此;或标类于题前,或标类于题下,显得繁细琐碎。此书有《四库全书》本及明万历寿桧堂刊本。今人罗根泽将书中一百二十七种文体的题序抽出,加以点校,题为 《文体明辨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2年初版,1982年再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