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万历野获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

笔记。明沈德符撰。三十卷。补遗四卷。主要记载万历以前的朝廷故事和士大夫的政治生活,材料大多得之于作者在京作官的祖父和父亲,此外也包括一些戏曲小说的资料。作者较熟悉掌故,为民间文学提供了资料。内有民间传说故事《宫婢弑君案》、《贺唁鸟兽》等。今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 心坚金石传   宫婢弑君案 ☛

万历野获编

明代笔记。34卷。沈德符撰。沈德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写出正编。他在序中说:“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家庭间又窃聆父祖绪言,因喜诵说之。比成童,适先人弃养,复从乡邦先达,剽窃一二雅谈,或与陇亩老农,谈说前辈典型及琐言剩语,娓娓忘倦.”“垂翅南还,舟车多暇,念年将及壮,邅回无成,又无能著述以名世,辄复紬绎故所记忆,间及戏笑不急之事,如欧阳《归田录》例,并录置败簏中。”万历四十七年又写出续编。他在小引中说:“壮岁已去,记性日颓,诸所见闻又有出往事外者,胸臆旧贮,遗忘未尽,恐久而并未尽者失之,遂不问新旧,辄随意录写,亦复成帙,绪成前稿,名曰续编.”该书原未分类,清康熙年间,桐乡人钱枋分类编排为30卷、48门。后来,沈德符的五世孙沈振又搜罗出遗稿230余条,编为《补遗》4卷,全书共计34卷。这是一部资料十分丰富的明代笔记,尤其是明世宗、明神宗两朝的掌故,特别详赡,颇为学人所重视。

其中不少记述及评论,对研究文学史甚有助益。如作者写自己与袁宏道论诗,较为形象地写出了袁中郎攻讥王世贞、李攀龙,推奖徐渭的情状;他记述朋友张幼于(献翼)的怪癖,竟在“堂庑间挂十数牌,署名张幼于卖诗、卖文以至卖浆、卖痴、卖呆之属”,他还较为详细地记述了以诗卷遍贽达官的“山人”愚妄可笑的事迹;他较中肯地叙述了民歌的发展过程。这些给研究明代诗文提供了重要资料。他对《金瓶梅》、《玉娇李》创作情况的记述,提供了对有关问题进一步探讨的线索。书中关于高僧达观生平事迹的介绍,为研究汤显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关于道释荣耀、妖妄之说盛行的记载,对探讨明代中叶以后神魔小说大量出现的原因颇有助益。他描述的社会状况,如嘉靖、万历时期士风日下:“为博严世藩欢笑”,“光录寺少卿白肇常至以粉墨涂面”;“江陵公卧病邸第,大小臣工莫不公醮私醮,竭诚祈祷。御史朱琏暑月马上首顶香炉,暴赤日中,行部畿内,以祷祝奉斋”,这给研究小说《金瓶梅》、戏剧《东郭记》提供了很好的旁证材料。他记述的嘉靖、万历时期淫风甚盛的情况,为研究明末文学作品为什么淫秽之作较多的原因也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一些戏曲的评论颇为精当、中肯。后人还将该书中有关戏曲的论述辑出,题名《顾曲杂言》单独行世。可见,《万历野获编》往往也是研究古代小说、戏曲的必备之书。中华书局1959年2月出版了该书的校点本,是以道光七年(1827)姚氏扶荔山房刻本为底本,并参考了若干种清代抄本和其他史籍,校点而成,后来又多次重印。<条目作者>=殷补

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

笔记。三十卷、补遗四卷。沈德符撰。书中大多系明万历及万历前的朝廷掌故及士大夫们的政治生活的记载,也保存了部分有关小说和戏曲的资料。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条记载了《金瓶梅》的作者、内容云:《金瓶梅》为“嘉靖间的大名士”所作,其内容为“指斥时事”。如“蔡京父子则指分宜,林灵素则指陶仲文,朱勔则指陆炳,其它亦各有所属”。同时,对《金瓶梅》的早期流传情况有较详尽的记载,尤被研究者们所注意。《补遗》卷二《伪画致祸》条,记载了明人王世贞之父王忬向给严嵩献膺画《清明上河图》被人告发而遭祸事,对《金瓶梅》传为王世贞作的讹传有推波助澜作用。因该书原稿本在明清之际已散佚,后由清人钱枋在康熙年间编成,其搜辑所据,仅系沈德符原稿本的“十之六七”。虽经“割裂排缵”,重新“列门分类,事以类序”,然“次第非复本来”,异于原貌。此条所记,核以他种典籍,有明显不合之处。有的研究者认为,其内容并不足信。

☚ 味水轩日记   山林经济籍 ☛

万历野获编

书名。简称“野获编”。明沈德符撰。30卷,补遗4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记明太祖至明神宗年间史事。内容包括典章制度、朝廷掌故、山川景物、民间风俗、文人琐闻等。内分列朝、宫闱、宗藩、内监、内阁、词林、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台省、禁卫、督抚、司道、府县、士人、山人、妓女、科场、风俗、词曲、玩具、释道、神仙等48门。为明代野史中较好的一部。可补《明实录》与《明史》之不足。

万历野获编

书名。简称“野获编”。明沈德符撰。30卷,补遗4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记明太祖至明神宗年间史事。内容包括典章制度、朝廷掌故、山川景物、民间风俗、文人琐闻等。内分列朝、宫闱、宗藩、内监、内阁、词林、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台省、禁卫、督抚、司道、府县、士人、山人、妓女、秘场、风俗、词曲、玩具、释道、神仙等48门。为明代野史中较好的一部。可补《明实录》与 《明史》之不足。

万历野获编

一名《野获编》。笔记。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三十卷,补遗四卷。德符有《顾曲杂言》已著录。本编为其追忆祖父及父亲所述明代朝野掌故和自己的见闻杂事而成。原本正编二十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续编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以“退耕而言朝士”、“谋野则获”,故名;又编中强半述近事,故冠之“万历”。今本计有一千四百四十条,分为列朝、宫闱、宗藩、公主、勋戚、内监、内阁等四十八类。所载有明一代朝章国故、治乱得失、风土人情,以及学术文化、先辈侠事等,颇为丰富。如内阁原委、词林雅故、词曲技艺、士女谐谑等,无不毕陈,议评平允而考证切实,多资参考。其述谋缢嘉靖帝始末,较正史颇为详尽;记锦衣卫诏狱惨状、翰林权重、万历矿税及河北水利等,多可补《明史》所未详或与之参证;有关戏曲小说的资料,亦多可采。其“伪画致祸”条所言之情事,即曾被清李玉《一捧雪》传奇有所演饰而采入,《日下旧闻考》采自本书的北京掌故,亦多至数百条。惟多杂果报,鬼神之事。书在当时即已见重,惟原刊本甚鲜,清初即有人别取一章而另为成书,如《敝帚斋丛谈》,即为取本书中谈文艺风俗者,别载旁行而流传开来。原本每卷自为起迄,并未分类,清康熙间钱楫乃分为四十八类,重编为三十卷。德符后人沈振搜辑散编,依钱例成补遗四卷。有清道光七年(1827)姚氏扶荔山房刻本,同治八年(1869)校订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有谢兴尧《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点校本。

万历野获编

书名。明沈德符撰。三十卷,补遗四卷。明代著名笔记之一。作者乃万历时人,从小居住北京,“孩时即闻朝家事”,中年时仿欧阳修《归田录》,把早年从祖、父处听来的朝章故事,加之其他见闻,随录成篇,撰成本书。上自朝廷典章制度、治乱兴衰,下至山川风物及至文人学士之琐事逸闻,多有记载。对史学及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卷十四至卷十六专记“科场”,共收录各类见闻九十八条,又补遗卷二中亦收录十二条,涉及明代科举考试中的各方面内容。如“考官序次”、“乡试取士滥额”、“京闱冒籍”、“出题有他意”、“阁试”、“乡会试并举”、“外戚科目”、“复试”、“土舍科目”、“宗室应试之始”、“场题犯讳”等,从不同方面展示了明代科举考试的真实情况。一些内容为官书所未载,史料价值颇高。是研究明代科举制度必备的参考书之一。有中华书局1959年2月排印本。

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

明代史料笔记。三十卷,补遗四卷。明沈德符著。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景伯、虎臣。明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自幼随任京官的祖、父居北京,读书之余,习闻当朝时政国典。及长,入国子监。喜与各方人士交游和谈论掌故。万历三十四年(1606)南归家乡途中,始将往日耳闻目睹朝野之事及读书所得,就记忆所及,一一记录,仿欧阳修《归田录》之例,编为此书,凡三十卷。中举后,复为续编十二卷。沈德符精音律,所作诗,风格近于抒写性灵的竟陵、公安派。另著有《清权堂集》等。
《万历野获编》初以抄本传世。明末战乱,原稿散佚过半。清康熙间,桐乡钱枋据朱彝尊抄本,打乱原编顺序,将全部条目以类相从编次,厘定为三十卷四十八门。作者五世孙沈振取此核对诸原目,以为仅得十之六七,于是复汇集诸家抄本,搜得钱氏编本所阙者二百三十余条(其中少数条目与正编有重复),编为补遗八卷(旧刻本将其合编为四卷),方成此书今日之规模。
此书记事共一千四百余条,内容极为丰富。凡朝廷大政、礼仪制度、宫闱秘闻、官场倾轧、科举名目、社会经济、学术文化、习俗技艺、民间传说、方言俚语、释道宗教、少数民族及域外风情等,无不涉及。作者有感于当时史学不振,说:“本朝无国史,以列帝实录为史,已属纰漏。乃太祖实录凡经三修,当时开国功臣,壮猷伟略,稍不为靖难归伏诸公所喜者,俱被剗削。建文帝一朝四年,荡灭无遗,后人搜括捃拾,百千之一二耳。景帝事虽附英宗录中,其政令尚可考见,但曲笔为多。”而大臣之传,亦往往褒贬失实,“以故有志述史者,未免望洋而返”(卷二、卷二五),因而颇有意“讲求掌故,网罗放失,将勒成一家之言”(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其记事,往往可补官修“国史”或正史之阙。如嘉靖二十一年(1542),有宫女欲缢死嘉靖帝,事败被杀。《明史·世宗纪》对此仅记:“宫人谋逆伏诛,磔瑞妃曹氏、宁嫔王氏于市。”十分简略。此书卷十八“宫婢肆逆”条,则据所见案牍,备述始末,且列出了参与此事的十六名宫女姓名,录有刑部等衙门处理此案的奏疏,对案中皇后与宫妃间矛盾及株连宫女亲属等情况也作了相当披露。卷十“翰林权重”条,述明初翰林院职掌,亦可与《明史·职官志》相关记载比照而观其制度。其余如卷十一“致仕官”条、补遗卷二“阁臣赐蟒之始”条等不少材料,对了解明代各项制度的来胧去脉均有帮助。
此书记载的人物,上自帝王后妃、宗室亲贵、文武大臣,下至僧道术士、优伶妓女,应有尽有,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风气和各阶层的“众生相”。特别是对明中叶以后上层社会的腐败情状作了许多暴露。如卷二四“斗物”条述明宣宗热衷于斗蟋蟀,曾密诏地方官员进蟋蟀千只之事,“一时语云:促织(即蟋蟀)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此语至今犹传。苏州卫中武弁,闻尚有以捕蟋蟀比首虏功,得世职者。”卷二“贺唁鸟兽文字”条记嘉靖帝死一狮猫,不胜伤感,竟特制金棺埋葬,并命诸臣作文,为之超度,一官员因善于迎合,很快得到加官晋爵。补遗卷“内府畜豹”条记西苑养一豹,役勇士至二百四十名,岁费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作者感叹道:“举一豹而他物可知矣”,这些皇帝的“宠物”“啗大官之奉,皆民膏血也”。其余如卷二十一“秘方见幸”条记皇帝与大臣们均喜房中术,致淫乐丧生,而无行之人和方士借机进房中秘术以求富贵;卷二三“山人愚妄”条、补遗卷三“名臣一事之失”条记那些“讲学家”、“山人”的无耻行径等,都非官修史书所能见。卷十二“西北水田”、“西北水利”条记河北境内农田水利情况;卷六“陈增之死”条等记万历间矿税之流毒;卷二一“镇抚司刑具”、“昼夜用刑”诸条记官府锦衣卫用刑之酷等,也都真切反映了明代经济、政治方面情况,足资参考。
此书不仅史料丰富,且考证切实。如卷一“建文君出亡”条辨析各种有关传说和伪史;内阁、词林、吏部、科场诸门对明朝各项制度的记载考证,都颇见作者史学功力。故清朱彝尊称其“事有左证,论无偏党。明代野史,未有过焉者”(《静志居诗话》卷一七)。李慈铭更以为“综核有明一代朝章国故及先辈佚事,议论平允,而考证切实,远出《笔尘》、《国榷》、《孤树裒谈》、《双槐岁抄》诸书之上。考明事者以此为渊薮焉”(《爱礼庐日记》上集)。当然,从史书的角度审视,此书也有一些不够严谨处,主要是收入了一些神怪荒诞的传闻。
据说有明刻本(见《书目答问》及李慈铭说),今未见。入清后,此书一度遭禁毁。较通行的旧刻本有道光七年(1827)姚祖恩刻扶荔山房本和同治八年(1869)姚氏重印校订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之断句排印,收入《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 元史纪事本末   献徵录 ☛
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

书名。明沈德符著。沈德符(1578—1642),字虎臣,又字景伯、景倩。浙江秀水 (今嘉兴) 人。屡试不第,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 方才中举,遂绝意仕进,以著述为志。该书于万历三十四、五年写成初稿30卷,十余年后又作补遗若干条。所记多为明代史事,尤于后期为详。凡宫廷大事、政治经济、学术文化、行政刑法以及北京的掌故轶闻、伪书伪史的考辨均有涉及。作者自幼居于北京,朝野之事皆得耳闻目睹,而不取材故籍。其中痛斥捏造建文帝出亡原因的伪作,“真可骇恨” (卷21),激愤溢于言表; 感慨在抵抗乜先,保卫北京中立有大功却被陷害致死的于谦、范广为“千古奇冤” (卷1),爱憎跃然纸上。另外,关于河北境内水利的发展,锦衣卫诏狱的惨毒,镇抚司特制刑具的残酷,万历年间矿税的流毒,多为十分有用的第一手材料,常为以后史书所采择。但书中有迷信、怪异,因果报应的许多描写,是其消极一面。此书写成后未能付梓,主要靠抄本流传,《四库全书》也没有著录。《千顷堂书目》和《明史·艺文志》仅著其为8卷,可见清初流传已非全本。康熙三十九年 (1700),钱枋重为整理分类,将其编定为30卷48门,约得原稿十之六七,以后刊本皆取此形式。后沈德符五世孙沈振又搜得遗稿二百三十余条,编为《补遗》8卷。道光七年 (1827),继有姚氏抉荔山房刊本,此书加入 《补遣》4卷,记事共计1400余条,为当时最流行的本子。1959年中华书局即以此本为底本,并参照多种清抄本校补,出版标点排印本。

☚ 宛署杂记   酌中志 ☛

《万历野获编》wan li ye huo bian

Unofficial Records of Wanli Period→沈德符 (Shen Defu)

万历野获编

书名。明沈德符撰。笔记体。三十卷,补遗四卷,总计三十四卷,五十余万字。内容多记万历和万历以前的朝廷掌故和士大夫的政治生活,分门别类,条理井然,史料丰富,且有识见。此外,还记载了一些有关戏剧、小说的资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