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人相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

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语出三国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云:‘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认为,文学要获得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有正确的批评与指导,进一步又要求文学理论批评家,树立公正客观的态度,正确地分析与评价作家作品。曹魏时期,是“文学自觉”开始萌芽的时代,“文人相轻”,一方面反映了文人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又因其错误的批评与态度,阻碍了文学的健康发展。曹丕针对当时文坛“文人相轻”的传统陋习,分析其产生的认识根源和历史原因,加以严肃的批评:一是创作主体在认识论上的根源,“善于自见”而无视他人的成绩,因而常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而对于自己创作的缺陷,却又闇于自见,讳莫如深,即使是自家的一把普通扫帚,也自以为值千金之价,文过饰非,高自标榜,故难以改正错误,以求更大的进步。而不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怎能迎来作家辈出、群星璀璨的自觉时代和文学创作的丰收呢? 另一方面是创作技巧和各种文体艺术特点的差异,“文非一体,鲜能备善”,读者千千万万,各有自己的嗜好要求,有的喜欢诗歌,有的偏爱散文,有的热衷辞赋,这是很正常的。但作为文人,他的艺术创作很少有可能兼擅众体,有的作家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但在散文辞赋方面则表现一般;有的作家,辞赋堪称大家,诗歌却平平如也。文人或批评家如果以己所长而轻人之短,以为文坛一片黑暗,到处都是缺陷,又怎能推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呢? 据此,曹丕提出克服的办法:“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他写《典论·论文》,基本上就持这一公正客观的批评态度,对于建安七子文学优劣的比较研究,扬其所长,而避其所短,于是“仰齐足而并驰”,迎来了时代的文学高潮。在文学批评方面,曹丕“文人相轻”之说,颇有影响,如清尤侗《牧靡集序》:“盖文人相轻,自古已然。文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未可执此而弃彼,举一而废百也。……若既有一代之人,则自有一代之文。假令班、扬、潘、陆、颜、谢、徐、庾诸子聚一堂之上,分毫比墨,有如宫商相宣,丝竹迭奏,唱予和汝,相视而笑者,虽有韩、欧在座,必不龃龉而诋讥也。”(见《西堂杂俎二集》卷三)。

☚ 诗品无异人品   美刺 ☛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

典出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武仲为傅毅字。谓旧时文人之间互相轻视。

☚ 文字交   文不加点 ☛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

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对方。文人:读书人。轻:轻视,看不起。

☚ 唯我独尊   小人得志 ☛
轻视

轻视

轻(轻眇;轻鄙) 贱(贱视;贱卑;黩贱;~远贵近;人皆~之)忽(忽视;忽睨) 薄(菲薄;隘薄;鄙薄) 易(官属~之) 少(人皆~之) 小(小看;小视;小瞧;小觑;看小;猥小) 蔑(蔑视) 鄙夷 不屑(不屑于) 淡视浅视 狎视 俛视 量抹 眇略 眇视 欺负
看不起:简 藐(藐视) 轻贱 俛视 卑视 芥视 渺视 看扁 轻看 看轻 看低 闲瞧 瞧白 鄙夷 眼高 下眼看 瞧不起 视而不见 睨而视之
 不放在眼里:无视 不在眼里
 鄙视,看轻:唾视
 傲视,小看:高视
令人瞧不起:令人齿冷 令人冷齿
互相看不起:相轻
 文人互相轻视:文人相轻
不把它当回事:视若儿戏 视有如无
表示轻视:屑(不~) 不齿(不齿数)
 露出白眼珠,表示轻视:白眼 眼白
 表示轻视,看不起:嗤之以鼻 笑之以鼻
表示轻视或不礼貌:白眼相看 白眼看人 白眼相垂 白眼相加 下眼相看
傲慢地斜视,轻视:骄睨
鄙视,轻视:鄙贱
 鄙薄轻视:鄙易
疏远轻视:远慢 疏贱
嫌弃轻视:遗忽
嘲笑轻视:嘲慠
非议轻视:訾薄
轻视的样子:睍睍 窥窥 藐藐 藐然
高傲地露出轻视的神态:傲然不屑 岸然不屑
(不重视或不认真对待:轻视)

☚ 轻视   轻视的方面 ☛

文人相轻

为中国古代文坛上常见的一种不道德现象。语出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指文人之间互相瞧不起,“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而“气”的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由于“气”的不同,就会显示出各人的“长”和“短”来。所以,不能“以己之长,攻人所短”。那种“自见”所长,敝帚自珍而攻人所短的恶习,是不利于文学批评的。有德行的“君子”能避免“阐于自见”,而“审己以度人”,这样就能不为“文人相轻”的现象所累。不过,我们不能把文学界的冲突和斗争,动辄视之为“文人相轻”,从而抹煞了这种斗争的意义。对此,鲁迅在1935年曾尖锐地指出:“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才能文。”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g qīng

scholars disparage one another; scholars tend to scorn each other; two of a trade never (/seldom) agree;/“~” 是局外人或假充局外人的话。(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 ‘文人相轻’——明术》136) “Scholars scorn each other” is said by those outside the dispute or those who pretend to be outside the dispute.
❍ 不过我们的读书界,是爱和平的多,一见笔战,便是什么“文坛的悲观”呀,“~”呀,甚至于不问是非,统谓之“互骂”,指为“漆黑一团糟”。(《鲁迅选集》Ⅳ—43) Most readers,however,are all for peace and quiet. A battle of books makes them talk of “the hopelessness of the literary world” and“scholars’ scorn for each other.” Or without looking into the rights and wrongs of the case,they describe it as “a slanging match”and “utter bedlam”.

文人相轻wen ren xiang qing

scholars tend to look down upon each other

文人相轻wen ren xiang qing

scholars tend to look down upon each other

文人相轻

intellectuals tend to look down upon each other;writers often disparage one another;scholars tend to scorn each other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ɡ qīnɡ

指读书人互相轻视,彼此看不起。scholars tend to scorn each other, writers are liable to disparage one another, absolute disparaging one another

文人相轻

这是文学批评中的一种错误倾向。语出三国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曹丕生活的时代,文人之间不能正确认识彼此作品的价值,而且汉代有班固轻视傅毅的故实,所以曹丕指出这种倾向是“自古而然”。曹丕指出造成这种错误倾向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作家“善于自见”,自视高雅,以己所长轻人所短,从自己主观好恶出发,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及其作品;另一方面作家又常常“于自见”,很难看到自己的短处,因为文非一体,不能备善,而作家总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而不愿意拿自己的短处较别人的长处。针对这一错误倾向,曹丕指出应从作家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从作家的不同才性气质出发,采取“审己而度人”的批评原则,才能客观而公正地评价作家作品。“文人相轻”在文学批评中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文学批评史上,曹丕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并作了理论的总结,这是一个新的理论贡献,受到后世文学批评的广泛重视。刘勰赞扬曹丕对“文人相轻”的批评是“非虚谈也”。他指出“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几种批评态度都是错误的,而且他提出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以及“将阅文情,先标六观”的批评方法,正是对曹丕的文学观点的进一步发展。今人说的“文人相轻”,指知识分子处理相互关系中的错误态度,已非曹丕原意。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g qīng

【解义】轻:轻视。文人之间彼此看不起。
【用法】用作贬义。
【例句】旧知识分子有一个很大的毛病,这就是~。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g qīng

文士之间互相轻视。指旧时文人一种互不服气的恶习。三国魏·曹丕(魏文帝)《典论·论文》:“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其所长,相轻所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ɡ qīnɡ

【释义】指文人之间互相轻视,谁也看不起谁。
轻:????. ???.
????? ?? ???.
???? ?? ????.
【例句】1.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 ???? ?? ???? ??? ??? ??? ???? ?? ????.
2.两个教授互相看不起,真是文人相轻。
? ??? ??? ???? ????? ?? ????? ?? ???? ? ??.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ɡ qīnɡ

知识分子互相轻视,彼此不服气。陈村《开导王朔》:“~总是免不了的,它的真实性往往不在于攻击他人,而是为自己划一个圈,生怕自己迷失。”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 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俗语〕秀才看不起秀才——文人相轻

文人彼此看不起文人相轻

格式 直叙式。
释义 轻:轻视。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文人相轻,自古皆然。”
举例 古者文人相轻,今不相轻而妒焉。(宋·杨万里《答陆务观郎中书》)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g qīng

轻:轻视,看不起。文人之间彼此轻视,相互看不起。
〔例〕孤芳自赏、~是旧知识分子常有的毛病,你可不能染上这种习气。
【提示】含贬义。

文人相轻wénrén-xiānɡqīnɡ

轻:轻视,看不起。指文人自傲,总以为自己胜过对方,故而相互看不起,彼此不服气。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ɡ qīnɡ

解释 轻:轻视。指文人之间相互轻视,彼此不服气。
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曹丕既是一名政治家,又是一名文学家,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名篇。其中开篇即说道:文人之间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傅毅(字武仲)和班固一起编写史书,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然而一旦下笔写作就失去控制,不能自己停止。”人们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因此人们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来轻视别人所欠缺的方面。俗话说:“家中的一把破扫帚,也会当做千金宝。”这是看不清自己缺点的毛病啊!
曹丕在文章中继续说:当今的名流,即如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他们七人对于学问无所不懂,对于文辞出口成章,在文坛上各自驰骋、并驾齐驱,但要叫他们互相钦服,也非常困难。因此有识之士能先审视自己然后衡量别人,这样才能免于文人相轻的毛病。
例句
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应当摒弃“文人相轻”的陈腐观念。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ɡ qīnɡ

文人之间彼此看不起对方。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ɡ qīnɡ

【解义】 轻:轻视。文人之间彼此看不起。
【用法】 用作贬义。
【例句】 旧知识分子有一个很大的毛病,这就是~。

文人相轻wen ren xiang qing

轻:轻视。有文化的人相互不尊重,彼此看不起。语本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自古而然。”
【近】恃才傲物
【注意】相,不读xiang。

43M1【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g qīng

指某些知识分子之间互相看不起,彼此不服气的一种旧的不良习气。文人:旧指读书人。轻:轻视,看不起。

文人相轻wénrén-xiāngqīng

〔主谓〕 轻,轻视。文人自傲,互相轻视。语出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 贬义。多用于形容知识分子中互相看不起。
【近义】自相水火
〖反义〗互相标榜

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g qīng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相轻:互相轻视。指文人自傲,互相轻视。宋·杨万里《答陆务观郎中书》:“古者文人相轻,今不相轻而妒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