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事天王钟楚国乐器。即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的一套钮钟。共9枚。保存较好。形制相同,大小相次。每两钟合铸铭文一篇(M1:20与21、M1:23与24、M1:25与26、M1:27与28),唯M1:22仅铸铭文的前半段,似缺一钟。铭文在钲部和鼓部的原有人名均被铲去。每篇铭文除行款不尽相同,个别字形小异,及有的有缺字外,其余基本相同。如M1:21与22,铭文如下: 唯王正月初吉庚申,□□(M1:20钲部)□□自作永命,其(M1: 20右鼓)眉寿无疆。敬事天(M1:20左鼓)王,至于父兄,以乐君(M1:21钲部)子,江汉之阴阳。(M1:21右鼓)百岁之外,以之大行。(M1:21左鼓) “永命”,或读“咏铃”,即歌钟,钟由铃演变而来。“天王”指周王,见于《春秋经》。从“敬事天王”句,知钮钟原作者身份非同一般。“江汉”,楚地,《史记·楚世家》:“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岁”字从月,乃楚系文字特点。“百岁之外”,即百年之后。“大行”指帝王驾崩。如《史记·李斯传》“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即指秦始皇之丧礼。“以之大行”,应读“大行以之”,因压韵而倒置。此句之义是说,千秋百岁之后,周王及楚国父老兄弟,既便到了另一世界,还能继续享受这种礼乐。根据铭文内容,作钟者很可能是楚王或者来自周室的楚王之后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