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敦煌壁画佛寺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敦煌壁画佛寺图 敦煌壁画佛寺图敦煌壁画中有许多佛寺形象,反映了我国中古时代佛寺的建筑状况。隋代壁画佛寺最普遍的形式是正中一座五间大殿,单檐歇山或庑殿顶,大殿左右各立一座三层或四层楼阁(423、436、419窟等)。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隋至盛唐壁画还多绘平面布局凹形佛寺,即中间大殿左右各置一前突的小殿,三殿平面呈凹形。如隋443窟、初唐338、68窟。有的左右二殿是二层楼阁,与中间大殿以弧廊连接,如初唐341窟; 或者三座建筑都是楼阁而以廊道相连,如初唐321窟、205窟。盛唐45窟北壁绘中央两层佛殿左右斜出八字形两层廊道连楼阁,其左右又有单层廊,全部建筑群前为水池和平台。盛唐以后佛寺则皆画出完整的院落,多出现在大型经变图中,总数达300余幅,其配置无一例是相同的,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院式,如盛唐1.72窟北壁绘佛寺系一方形大院,院落后部沿中轴顺置三座大殿,东西两端各置单层单檐歇山顶五间配殿一所,配殿南北又各峙一座二层楼阁,后殿左右接廊庑,廊庑转角处突起角楼,全部建筑架在广阔水面上,前殿以前水面上立大小低平方台。2.前后纵置的双院式,在单院后又接出一进后院,后院宽度同于前院,但深度较小,亦有大殿、楼阁等建筑,如中唐159窟、晚唐85窟、五代146窟等。3.横列三院式,均见于弥勒经变画,象征兜率天宫,有的绘作互不连接各自独立的三院,如中唐231窟,有的绘作以中院为中心相互连接的三院,如盛唐148窟等。 ☚ 敦煌壁画阙图 敦煌壁画院落住宅图 ☛ 敦煌壁画佛寺图 敦煌壁画佛寺图敦煌壁画中有许多佛寺形象,反映了我国中古时代佛寺的建筑状况。隋代壁画佛寺最普遍的形式是正中一座五间大殿,单檐歇山或庑殿顶,大殿左右各立一座三层或四层楼阁(423、436、419窟等)。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隋至盛唐壁画还多绘平面布局凹形佛寺,即中间大殿左右各置一前突的小殿,三殿平面呈凹形。如隋443窟、初唐338、68窟。有的左右二殿是二层楼阁,与中间大殿以弧廊连接,如初唐341窟; 或者三座建筑都是楼阁而以廊道相连,如初唐321窟、205窟。盛唐45窟北壁绘中央两层佛殿左右斜出八字形两层廊道连楼阁,其左右又有单层廊,全部建筑群前为水池和平台。盛唐以后佛寺则皆画出完整的院落,多出现在大型经变图中,总数达300余幅,其配置无一例是相同的,可分为三种类型: 1.单院式,如盛唐1.72窟北壁绘佛寺系一方形大院,院落后部沿中轴顺置三座大殿,东西两端各置单层单檐歇山顶五间配殿一所,配殿南北又各峙一座二层楼阁,后殿左右接廊庑,廊庑转角处突起角楼,全部建筑架在广阔水面上,前殿以前水面上立大小低平方台。2.前后纵置的双院式,在单院后又接出一进后院,后院宽度同于前院,但深度较小,亦有大殿、楼阁等建筑,如中唐159窟、晚唐85窟、五代146窟等。3.横列三院式,均见于弥勒经变画,象征兜率天宫,有的绘作互不连接各自独立的三院,如中唐231窟,有的绘作以中院为中心相互连接的三院,如盛唐148窟等。 ☚ 敦煌壁画阙图 敦煌壁画院落住宅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