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睡眠疗法electro-sleepy therapy系一种物理疗法。适应症为失眠、神经官能症、高血压、手术后疼痛等。禁用于新鲜脑出血、重症脑动脉硬化及对电流敏感者。电极放置:两眼-后枕部对置或前额-乳突部对置,前面阳极,后面阴极,电极下置一湿铺垫。先调好频率,徐徐旋动电位器输出电流。脉冲频率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在疗程中可逐渐降低频率。每次时间30~60分钟,每日1次,12~20日为1疗程。 电睡眠疗法electro-sleepy therapy系以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颅部引起睡眠的方法。该法所用电流是仿效生理睡眠时中枢神经的电活动规律而定的。它能加深保护性抑制和调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关系,较药物睡眠更接近于自然睡眠。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和溃疡病。 电睡眠疗法 电睡眠疗法以小量低频电流作用于脑部,调整机体功能,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为电睡眠疗法。原以治疗中入睡或疗后使生理睡眠延长或加深为目的,但经近来的研究,对此法作用目的已有所改变与发展。 电睡眠所用电流参数是:1~25~100Hz单相方波,脉冲宽度为0.2~0.5ms,此系仿照人体安静与生理睡眠时的脑电波节律而选定的。近有采用100~200Hz梯形波或正弦波,甚至有应用两组2000Hz正弦电流,二者相移90°,交叉作用于眼、乳突区,以便在脑部形成回环电流而治疗疾病。其刺激性小,病人易于耐受。 通过颅脑的低频脉冲电流可直接作用于皮层下组织,包括垂体、视丘核、网状结构、边缘系统以及其他,能加强皮层的抑制过程,改变脑部生物电活动,使皮层节律变慢,使皮层下组织(特别是边缘系统)先减慢而后加快。电流对眼、乳突区的刺激,也可引起反射作用。电睡眠可调节机体神经血管、神经体液、神经内分泌以及植物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功能,保证内环境的稳定。电睡眠可使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正常化,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过程,减轻情绪紧张,产生明显的抗应激与镇静作用;减轻智力与体力的疲劳,提高工作能力。一疗程电睡眠治疗可降低高血压,降低血中高胆固醇,使血液的凝血与抗凝血系统正常化,改善基础代谢,并有降血糖趋势,可减轻或消除头痛、心区痛,改善夜间睡眠。电睡眠能降低高眼压,可使胃液分泌正常化。治疗中有些病人可以入睡,有些则不能,治疗效果与治疗时是否入睡无固定关系。电睡眠无药物致眠的毒副作用,更接近生理睡眠。电睡眠还可加大每分钟呼吸量,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17-羟皮质固醇含量等。 治疗设备 用作电睡眠疗法的机器应能输出5~100Hz的方波电流,其脉冲幅值电流应>20mA,应有观察计量仪表。输出调节应特别平滑。 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特制的易于固定的双眼电极。取双眼(-)——枕部(+)、双眼(-)——双乳突区(+)或前额(-)——枕部(+)、前额(-)——双乳突区(+)等电路。通常多用双眼——双乳突法,对眼部通电特别不易适应者,可改置于前额。眼电极应紧密接触但又不宜重压。其他操作技术与直流电疗法相同。电流频率按病人情况及治疗目的选定。在治疗开始阶段或治疗重症病人时,选用较低频率为宜,一般在10Hz以内,其后随治疗次数的增加、病情的改善,可将所用频率增高(如20~40~100Hz)。电流强度用感觉阈上、由小至大,使病人通电时眼——枕(乳突)部有脉动感,但不引起疼痛。一般电流强度为6~20μA(脉冲峰值达8~22mA)。治疗时起初先用15~20分钟,其后可逐渐加长至半小时,一小时乃至二小时。每日或隔日治疗,12~30次为一疗程。进行电睡眠治疗的房间内,要求光线柔和暗淡,色彩调和,空气新鲜,室温恒定。 主要适应证 神经衰弱(尤其是失眠显著者),精神分裂症各型的缓解期,反应性神经症,间脑综合征、脑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偏头痛、高血压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慢性结肠炎、肢体血管闭塞性疾病、截肢后残端痛与幻痛、大手术前后、妊娠早期毒性症状、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儿童夜尿症、缺血性心脏病、震动病及消除运动疲劳等。 禁忌证 心血管代偿不全,脑部血循紊乱,全身衰竭等;高度近视禁用眼枕法。 ☚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中频正弦电疗法 ☛ 00015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