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散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

(曲)明·散曲

他那里红妆残,顿添楚腰。

咱这里青衫湿,渐成沈腰。

他那里血泪揾鲛绡。

咱这里行里坐里,五魂缥缈。

担烦受恼。

离多会少。

莫不是普天下相思,咱和伊都占了。


1

(曲)明·散曲

俏冤家。

独立在帘儿下。

手撚著香罗帕。

细端详,乱绾著乌云,斜亸著金钗,似活菩萨。

若还他到俺家。

烧香供养他。

说几句知心话。


1

(曲)明·散曲

寻思最怕黄昏雨。

我这里独守香闺。

只怕铜壶玉漏迟。

漫赢得珠泪垂。

伤情处。

直恁的误我千般乔样势。

便下得忘恩义。

但愿得早早教人,如鱼似水。


1

(曲)明·散曲

人何在,梦难成。

水远山遥不记程。

雕鞍宝马无踪影。

他那里胡行径。

朱颜绿鬓易雕零。

无奈痛伤情。


1

(曲)明·散曲

东瓯令千金笑,半含酡。

妾不相疑聊试哥。

从今不放君移舵。

尽占了莺花座。

饶他蜂蝶浪瞧科。

金莲子敢觑著翠红乡,两鹣鹣相守在轻莎。


1

(曲)明·散曲

慢折长亭柳。

情浓怕分手。

欲上雕鞍去,扯住罗衫袖。

问道归期,端的是甚时候。

犯回言未卜奇和偶。

懒唱阳关,慵斟别酒。

犯酒。

除是你消愁。

犯只怕酒醉还醒,愁怀又依旧。


1

(曲)明·散曲

五马江儿水头闷把围屏来靠。

和衣刚睡倒。

听风声嘹亮,雨打芭蕉。

尽教他窗外敲。

犯懒把宝镫挑。

慵将香篆烧。

二犯挨过今宵。

盼到明朝。

这凄凉算来何日是了。

五马江儿水想起来心儿里焦。

误了我青春年少。

撇得奴有上梢没下梢。


1

(曲)明·散曲

为恩情,伤怀抱。

追游宴赏缘分少。

早朱颜不觉镜中老。

书斋静悄。

不敢展文公家教。

但只是排香案,挽兔毫。

才落纸便写出风情,翰林旧槁。


1

(曲)明·散曲

蟾光正皎。

孤镫残了。

信杳音稀,离多会少。

对神前誓盟不小。

曾把好香烧。

但愿夫妻得偕老。

将从前恩爱雪汤浇。

镜生尘许时不照。

耳边砧杵斗争敲。

急煎煎惹起情怀恼。

见梧桐叶落。

雨打芭蕉。

展转思量,越添焦躁。


1

(曲)明·散曲

黄菊绽东篱,不觉秋来到。

阵阵金风渐高。

鸿雁传书途路遥。

过庭轩桂子香飘。

夜迢迢梦断魂消。

一夜凄凉直到晓。

郎君更小。

我方年少。

扑簌簌泪点湿鲛绡。


1

(曲)明·散曲

驻马听荡起商飙。

曳响穿林叶渐雕。

那更霞销枫树,露滴荷盘,月转桐腰。

霜天风送角声高。

寒砧韵续镫花落。

一江风宾鸿写碧霄。

齐纨付箧韬。

瑟奏凄凉调。

驻云飞嗏,且进玉杯醪。

醉酕醄。

镜里勋猷,两鬓秋霜吊。

水上功名逐浪捞。


1

(曲)明·散曲

黄昏闷转添。

撇下残针线。

数点归鸦,惹起芳心乱。

犯愁怀万千。

离情怎遣。

犯阑干独倚空凝盼。

数尽宾鸿,情人不见。

犯鬓云撩乱晚妆残。

犯恨上眉尖。

蹙破远山。

柔肠万缕思量遍。

犯玉手托香腮春笋纤。

犯天街人静,望得眼儿穿。

犯寸心忆念。

料想道今宵独自眠。


1

(曲)明·散曲

六么令鸳鸯睡浓。

菱叶荷花,香送薰风。

懒将纨扇掩酥胸。

好姐姐试把窗儿推起只见花影重。

梧叶儿好景难逢。

又见榴花绽红。


1

(曲)明·散曲

梁州序琐窗人静,未央天远。

一似嫦娥无伴。

玉容清减,教人蹉过芳年。

桂枝香何处流红叶,无心整翠钿。

排歌春将老,恨转添。

梨花院落冷秋千。

八声甘州怎如得双双燕子梁间语,怎如得两两鸳鸯沙上眠。

皂罗袍长门望月,深巷锁烟。

琵琶写不尽思君怨。

黄莺儿病恹恹。

因缘未了,何日试温泉。


1

(曲)明·散曲

刷子序云雨阻巫峡。

伤情断肠人在天涯。

奈锦字无凭,虚度荏苒韶华。

嗟呀。

春昼永朱扉低亚。

东风静湘帘闲挂。

玉芙蓉黛眉懒画。

亸宫鸦鬓边斜插小桃花。


1

(曲)明·散曲

书生负心。

叔文玩月谋害兰英。

张叶身荣,将贫女顿忘初恩。

无情。

李勉把韩妻鞭死,王魁负倡女亡身。

叹古今。

欢喜冤家,继著莺燕争春换头。

君听。

前朝太师,东窗事犯谋害忠臣。

赵氏孤儿,恩雠是岸贾公孙。

风情。

贾充宅偷香韩寿,宁王府磨勒通神。

叹古今。

马上墙头,继著月夜闻筝。


1

(曲)明·散曲

杏花梢。

间著梨花雪,一点点梅豆青小。

流水桥边,流水桥边,只听得卖花声声频叫。

秋千外行人道。

粉墙内佳人笑。

笑道春光好。

把花篮旋簇,食樏高挑。


1

(曲)明·散曲

几番欲把金钱问。

恐无定准。

今春病不减前春。

都一般为君。

为君好事萦方寸。

东风埽断梦劳魂。

因循。

看看瘦损。

比梅花瘦添几分。


1

(曲)明·散曲

料峭东风开小桃。催花一阵雨如膏。

东君昨夜到西郊。万紫千红堪画描。

不妨同欢笑。沈醉乐陶陶。


1

(曲)明·散曲

初相见时,指望能偕老。

心肠变也,更没些儿好。

他藏著笑里刀。

误咱漆共胶。

他如今撇了甜桃。

却寻酸枣。

我这里自敲爻。

怎生消磨得许多烦恼。


1

(曲)明·散曲

愁杀闷人天。

见楼儿上,窗儿外,皓月斜穿。

更阑。

芙蓉帐里春梦单。

鸳鸯枕儿闲半边。

觉来时愁万千。

粉容憔悴,懒贴翠钿。

香肌瘦损罗带宽。

咫尺在目前。

悄没个捎书人便。

奈天远地远。

山远水远人远。


1

(曲)明·散曲

园林好乱纷纷衷肠似麻。

远迢迢音书怎达。

侥侥令趁著旅雁南征烦传语,切莫信他人閒磕牙。


1

(曲)明·散曲

把一床弦索尘埋。

两眉峰不展开。

香肌瘦损愁无奈。

懒刺绣傍妆台。

旧恨新愁教我如何挨。

又只恐蝶使蜂媒不再来。

临鸾镜也,问道朱颜未改。

郎意先改。


1

(曲)明·散曲

大胜乐经年远隔断银河。

到秋期还證果。

填桥灵鹊应相贺。

节节高风流货。

锦绣窝。

珠玑唾。

春纤携处寒暄过。

问郎何事音书惰。

悄语娘行莫相疑,传书怕教人宣播。


1

(曲)明·散曲

泣颜回风月两无功。

枉把心机牢笼。

巫山云雨,一旦杳然无踪。

刷子序随风。

奈向楼头更鼓,听沈响又打三冬。

普天乐寂寞恨更长漏永。

便做欢娱夜短,却共谁同。


1

(曲)明·散曲

好姐姐厌听长更短更。

挨尽了铜壶寂静。

心慵意懒方才好梦成。

侥侥令可惜一刻春宵千金价,自恨我无缘一羽轻。


1

(曲)明·散曲

好姐姐奈何云魂欲化。

回首处霜迷鸳瓦。

月上海棠怨严城寒漏,早促星槎。

好栽培玉树蒹葭。

管受用纹衾罗帕。

盟非假。

恨一别三年,渐成虚话。


1

(曲)明·散曲

腾腾春困。

梨花半掩门。

人去暗消魂。

是我庞儿清减,一似柳色黄金嫩。

情知憔悴损。

自知憔悴损。

好教我羞答答懒睹菱花,没出豁一声长叹,呵得这镜儿昏。


1

(曲)明·散曲

群芳绽锦鲜。

香逐东风软。

黄鹂弄巧声,提起伤春怨。

睹名园。

只见杏障桃屏,桃屏上映著柳眉翠钿。

天天。

桃花隐约,可不强似去年。

缘何去年。

去年人不见。

空蹙破两眉尖。

空蹙破两眉翠尖。

奈山长水远。

知他在那里,他在那里,和谁两个,欢欢喜喜,潇潇洒洒,咱这里思思想想,心心念念。

欲待见他一面。


1

(曲)明·散曲

宜春令银筝按,象板敲。

更和谐鸾笙凤箫。

梦魂不到,几年忘却闲宫调。

再安排翡翠巢深,重整顿鸳鸯交好。

大胜乐拈花弄草。

并将风月,一担都挑。


1

(曲)明·散曲

暗潮拍岸,断江风埽芦花。

鸥鹭破烟,飞落汀沙。

见渔舍两三家。

在夕阳下。

一簇晚景堪画。

闷无语,时将珠泪洒。

愁转加。

瘦损丰标只为他。

事萦心,鬓添白发。

蹉跎负却年华。


1

(曲)明·散曲

暗思昔日配春娇。

不知是那一点花星照。

也,向欢娱中沉埋,一段旧根苗。

从见了那多娇。

和咱有燕莺期,凤鸾交。

鸳鸯侣,直勾引得蜂蝶闹。

也,恨不得折损柔条。

谁承望武陵人,先能彀小蛮腰。


1

(曲)明·散曲

误约在蓬莱岛。冷落了巫山庙。

愁云怨雨羞花貌。精神不似当初好。

雁来鸿去无消耗。委实的教我心痒难挠。


1

(曲)明·散曲

展旧欢,呈新课。

都将付与变声歌。

可怕周郎一顾么。


1

(曲)明·散曲

学取刘伶不戒。

传示三闾休怪。

沿村沽酒寻常债。

梅正开。

望青旗篱外来。

古来饮者名犹在。

贤圣寥寥安在哉。

形骸。

随身锸可埋。

狂乖。

怀沙赋可哀。


1

(曲)明·散曲

山渔镫燕将雏,逢初夏。

梦转华胥,风弄檐马。

闲扃了刺绣窗纱。

香销宝鸭。

那人在何处贪欢耍。

空孤负沈李浮瓜。

寂寞厌池塘闹蛙。

庭院日长谁怜我,枕簟上夜凉不见了他。

多娇姹。

爱风流俊雅。

玉芙蓉倚阑干猛思容貌胜荷花。


1

(曲)明·散曲

记痛别,低低道。

休得要为我愁烦,因我煎熬。

多娇。

犹兀自瘦损了潘安容貌。

越教人闷填沧海,恨侵云汉,愁锁霞霄。


1

(曲)明·散曲

便我心儿里闷。

那更万绿枝头,声声叫杜鹃。

啼不如归,听不如归,教人闷转添。

霎时间相聚,又怎知明日天涯孤馆。


1

(曲)明·散曲

这闷怀,和谁论。

长叹数声。

良夜迢迢,更长漏永。

几回梦里成眷姻。

难挨这苦泪盈盈。

吃尽了多劳顿。

雁无音。

鱼又沈。

好教我终朝愁闷增。


1

(曲)明·散曲

懒画眉忆昔相逢两情和。

浪友狂朋几调唆。

悭云涩雨屡经过。

针线箱任教他百样相摧挫。

只忍受痛肠无那。

有时节背地频留意,有时节人前佯诮诃。

他和我。

许多科段,都只恐或被人睃。


1

(曲)明·散曲

堪嗟奴薄命。

偏犯孤辰运。

凤凰分配偶,这情苦,犯却教我向谁行论。

冤家顿忘了海誓山盟。

抛闪得我没投没奔本调。

名园堪玩赏,背立秋千,羞睹日移花影。


1

(曲)明·散曲

只见黄花满径开,池馆红衣褪。

露湿巾。

霜凝鬓。

漏滴铜壶紧。

天风吹起,四野悠扬韵。

若得那人同欢庆,此时便是良缘分。


1

(曲)明·散曲

川拨棹难甘罢。

是冤家怎撇他。

为他行吃尽波查。

为他行吃尽波查。

也只是心安意恰。

江儿水越被监押。

越更将他萦挂。


1

(曲)明·散曲

掉角儿序野梅开桥边水傍。

冻云垂雪花飘荡。

望江湖飞禽隐藏。

见青山万层叠嶂。

庆嘉祥。

低低唱。

泛霞觞。

画堂慢设销金帐。

望吾乡三冬景,宜共赏。

休负了歌楼上。


1

(曲)明·散曲

折取,向胆瓶安排了。

香满庭轩,恍若身在蓬岛。

皓齿纤腰。

那堪歌舞劝香醪。

多娇。

撚花枝试嗅微微笑。

笑道胜如茉莉,赛过荼蘼,香似沈脑。


1

(曲)明·散曲

玉露金风,是他的故交。

况良宵有约,玳筵可邀。

如花貌。

逞妖娆。

问道奴娇。

花儿貌娇。

人月斗娇。

料想丹青怎地描。

尽教得才人,教得才人,下笔咏嘲。


1

(曲)明·散曲

暗想娇质。

使卑人泪垂。

教我埋怨谁。

把他这山盟曾设,海誓也曾频提。

谁承望他倒有了别的。

想当初只为你。

教我弃子抛妻。

到如今悔后迟。

寻思起。

忘恩失义。

青天湛湛难欺。


1

(曲)明·散曲

巡官算我,道我命运乖。

教奴镇日无精采。

只想佳期,更不想去傍妆台。

又恐怕爹娘左猜。

把这容颜直恁改。

夜永更长,不由人泪满腮。

他情是歹。

咱心且挨。

终须也要还满了这相思债。


1

(曲)明·散曲

宜春令我心才动,他却笑呵。

道何须烦君太阿。

你自体疲力倦,赤绳枉向君边过。

假饶他倩女离魂,也摇不动你希夷高卧。

醉太平但得你少眠一和。

须教送与微步淩波。


1

(曲)明·散曲

羞见。

对柳眉揾泪眼。

千万缕添萦绊。

自从别后,休教人盼。

向晚来深沈院落,料为伊停针频作念。

待会时,怕水远山远人远。

犯唱彻阳关。

满斟别酒,醉阑图得不知离别叹。


1

(曲)明·散曲

减芳容。

愁越重。

罢却了描鸾凤。

雕檐畔铁马丁东。

纱窗外絮聒寒蛩。

砧声又攻。

更那堪雁声嘹呖长空。


1

(曲)明·散曲

普天乐景凄凉,人潇洒。

何日把,双鸾跨。

怨薄情空寄鸾笺,相思句尽续琵琶。

弹粉泪湿香罗帕。

暗数归期在夕阳下。

动离情征雁呀呀。

无奈心事转加。

玉芙蓉尾对西风病容消瘦似黄花。


1

(曲)明·散曲

不由人耳似烟烧。

面似汤浇。

檐前听得,灵禽报晓。

这相逢想是今朝。

言他未绝嗟声未了。

忽听得骏马声骄。

出香闺看是凤鸾交。

欢情相迓,戏语相调。


1

(曲)明·散曲

烂漫春光。

妆成锦绣乡。

嬉游绮陌人来往。

觑他莺燕迷花柳,听箫鼓鸣街巷。

三春景,宜共赏。

休负了名园上。


1

(曲)明·散曲

镫昏烛暗。

楼头鼓正三。

先自解罗衫。

我见他香肌微露,默默惊破胆。

不由人情惨惨。

不由人闷恹恹。

不能彀和他每夜欢娱,但能彀和他片时相聚,把这相思担儿担。


1

(曲)明·散曲

朱奴儿渐迤逦寒侵绣榻。

早顷刻雪迷了鸳瓦。

自恨今生分缘寡。

红炉畔共谁閒话。

詀啼罢。

托香腮闷加。

玉芙蓉胆瓶中懒添雪水浸梅花。


1

(曲)明·散曲

佳人玉腕枕香腮。似一朵莲花藕上开。

怕等閒睡损多娇态。故高声惊觉他来。

他溜秋波倚玉台。忙系著拦胸带。

再簇著金凤钗。笑吟吟问甚日归来。


1

(曲)明·散曲

科场及第,别寻亲在凤城。

头上有神灵。

负心的活短命。

眼睁睁无了信行。

百忙里把丝弦绝断,扑通的井坠银瓶。

咭丁的破菱花魂梦惊。

说与你个俊俏多情。

休得把奴薄幸。


1

(曲)明·散曲

桂枝香勤儿挨磨。

好似飞蛾投火。

你特故将哑谜包笼,我手里登时猜破。

锁南枝江心把不定船儿舵。

只恁的搬弄情人,蜜共酥来和。

休道是谁,莫道是我。

便做铁打的人,其实受不过。


1

(曲)明·散曲

渭城人肌肤瘦怯。

楚天秋难禁病叠。

停勒了画眉郎京尹,停勒了画眉郎京尹,补填了河阳令满缺。


1

(曲)明·散曲

梁州序萸囊羞佩,菊觞谁倒。

人世难逢欢笑。

盈盈芳茝,教人目断湘皋。

浣溪沙白雁稀,苍山悄。

把红叶倩谁相邀。

刘泼帽多情独有龙山帽。

风又高。

怕弄出参军调。

大迓鼓迢迢。

驿路遥。

长房缩地,想望徒劳。

青颦蹙损双峰峭。

黄花应笑独登高。

香柳娘这厢儿盼著。

那厢儿等著。

愁挨此宵。

看明日花星来照。


1

(曲)明·散曲

论夏月可人心性。对莲池红妆临镜。

柳梢头才上天街静。却又早人约黄昏。


1

(曲)明·散曲

东野翠烟消。

喜遇芳天晴晓。

惜花心性,春来起得偏早。

教人探取,问东君肯与春多少。

见丫鬟笑语回言,道昨夜海棠开了换头。

今朝特地到西郊。

端的是万紫千红争巧。

花情酒债,一生被他萦扰。

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把金尊倒。

有时节沈醉花前,把金丸坠落飞鸟。


1

(曲)明·散曲

浣溪沙丹桂枝,嫦娥面。

霎时间阻隔风烟。

虽然千里共婵娟。

却怎生不盼杀人也天。

刘泼帽愿天公到底从人愿。

一度圆。

照一度人欢忭。

秋夜月如今离恨难消遣。

将兔魄暂剪。

金莲子不教这孤眠人可怜。

又争奈弄馀辉,剩云和残雨笑孤眠。


1

(曲)明·散曲

浣溪沙你曾送神女来,高唐左。

与襄王结就丝萝。

偏生把我多摧挫。

直恁地书生缘分薄。

大胜乐如何。

是可。

把降魔宝剑,暗里摩娑。


1

(曲)明·散曲

谁惯经。

相思病。

怨只怨枕馀衾剩。

两三杯酒全无兴。

空教我十二阑干独自凭。

心耿耿。

想起那虚脾情耳边言,那取那真本兰亭。


1

(曲)明·散曲

南楼外雁翩翩。

悄没个信音传。

长空败叶飘零舞,金风动,金风动,铁马儿声喧。

纱窗外,透银蟾。

真个想煞人也天。

盼煞人也天。

短行冤家,行短冤家,音稀信杳,莫不是负却盟言换头。

彤云布,朔风起,遍长空柳絮飘绵。

见几树老梅开绽蕊,销金帐,销金帐,共谁两个同欢宴。

空教人独坐兽炉边。


1

(曲)明·散曲

悄悄庭院深。

默默情挂心。

凉亭水阁,堪宜宴饮。

不见俺情人。

和谁两个开尊。

把丝弦再理,将琵琶自拨,聊舒闷情。

奈愁耳倦听。


1

(曲)明·散曲

别离几番恨青天。

好事伤残。

伤心夜夜空长叹。

频将我这泪眼。

甚日曾乾。

一会价盼他时,如盼南来雁。

乍离别几曾道是经惯。

恰便是竹林寺,埋没著个楚山。

把一个豫章城,生扭做阳关。

我这里空长叹。

猛可里想起他的语言。

不能勾共枕同眠。

咱落得传书寄柬。


1

(曲)明·散曲

猫儿坠晚风吹雨,散作六花飞。

江上渔翁罢钓归。

沈吟半晌转心痴。

玉交枝只落得背地长吁气。

瘦损呵,情人在那里。

瘦损呵黄花怎比。


1

(曲)明·散曲

玉交枝叹我情多缘寡。

被蜂蝶无端妒杀。

六么令春明门外即天涯。

人偏远,室非遐。

铁心下得将人诖。

铁心下得将人诖。


1

(曲)明·散曲

一从分散。

鸾俦凤侣,痛伤心。

悄无语,漫沈吟。

我为他情牵意惹病儿侵。

不由我闷恹恹,愁惨惨难禁。

却教我怨别离,一回泪满襟。

盼佳期误人直恁。

每日家枉嗟咨,漫伤悲,空攧窨。

孤负了花月好光阴。


1

(曲)明·散曲

八声甘州东方月又生。

办名香金鼎,下拜虔诚。

嫦娥缺处,几时得许我完成。

解三酲清光照人孤另影。

羞睹牵牛织女星。

蓦然听。

是谁家庭院,银甲弹筝。


1

(曲)明·散曲

画眉序鹦鹉报春晴。

汗湿酥胸梦初醒。

把帘钩轻捲,散步闲行。

留不住几树花香,踏不折一枝梅影。

月上海棠身孤另。

可惜孤负新春,嫩裁双胜。


1

(曲)明·散曲

驻马听年少佳人。

可喜庞儿独占春。

只见眉弯新月,脸衬红霞,髻挽乌云。

一似广寒仙子谪红尘。

下香阶款步金莲稳。

更有丹青画图真一江风尾。

都不如他丰韵。


1

(曲)明·散曲

翠被今宵寒重。

听萧萧落叶,乱走帘栊。

堆枕香云任鬅松。

不知溜却金钗凤。

恼人阶下,凄凄候虫。

惊心楼上,当当晓钟。

无端画角声三弄。


1

(曲)明·散曲

皂罗袍触景愈伤怀抱。

闷恹恹渐觉,瘦减纤腰。

钗分一任亸云翘。

镜奁尘锁无心照。

黄莺儿懒吟嘲。

前春病苦,只恐又今朝。


1

(曲)明·散曲

真珠帘箫声唤起瑶台月。独倚阑干情惨切。

此恨与谁说。风马儿那更黄昏时节。

花飞也。点点似离人泪血。


1

(曲)明·散曲

红蓼滩头,红蓼滩头,白蘋岸侧,曲湾湾水绕人家。

还自赴京华。

怎诉得许多般潇洒。

异日图将此景,俺直待归去凤池誇。


1

(曲)明·散曲

思饯行。亲把香醪赠。

一曲琵琶阳关令。春衫泪湿君曾揾。

翻成做画饼。似银瓶坠井。


1

(曲)明·散曲

梧叶飘,金风劲。

渐渐害相思,落入在深深井。

一日一日,夜长难挨孤枕。

懒上危楼,望不见我情人。

未必薄情,与奴心相应。

知他在那里,那里贪欢宴饮。


1

(曲)明·散曲

泪滴湿残妆面。

和风吹柳绵。

静悄悄独宿在閒庭院。

怕春寒门半掩。

金钗儿划损在绿苔前。

今朝去,甚时旋。

何年月日,得见俺这情人面。

空教奴倚危楼,跌脚埋怨天。

天。

月圆人未圆。


1

(曲)明·散曲

荡起商飙。

金井梧桐叶渐雕。

几番雨过凉天道。

迤逦把扇儿慵摇。

顿觉的纱幮似水,风流处可喜娘妖娆。

耳边低道今宵好。

今宵纨扇且停摇。

凉似夜来多少。


1

(曲)明·散曲

绣带儿幽窗下沈吟半晌。

追思俏的娇娘。

娉婷态不弱似莺莺,妖娆处可比双双。

非奖。

宜春令最堪誇他性格儿温柔,难描他身材儿生得停当。

说不尽风流可喜,万般模样。


1

(曲)明·散曲

绣带儿蓦忽地双眉顿锁。

层层垒个愁窝。

心苗内种得恩深,春丝里惹得情多。

蹉跎。

太师引萍踪两下难定妥。

脚根线恐他失蹉。

都历过从前折磨。

非容易如今风不扬波。


1

(曲)明·散曲

香罗带恹恹病渐浓。

谁来和哄。

春思夏感秋又冬。

满怀心事诉与天公。

也,一江风天有何私,不把我恩情送。

恩多也是空。

情多也是空。

都做了南柯梦。


1

(曲)明·散曲

皂罗袍墙外趷的趷蹬。

是谁家公子,策马闲行。

金丸花下打流莺。

偷香手段元端正。

排歌君无意,妾有情。

隔墙空自眼睁睁。

看不见,愁转增。

夕阳挥泪杜鹃声。


1

(曲)明·散曲

新绿池边。

猛拍阑干。

心事向谁宣。

花也无言,蝶也无言,离恨满怀萦牵。

恨东君不解留去客,叹舞红飘粉飞绵。

景依然。

事依然。

悄然不见俺的郎面换头。

嗟怨。

自古风流误少年。

那堪值暮春天。

生怕黄昏,难挨黄昏,独自闷不成欢。

换宝香薰被谁共宿,叹长夜枕冷衾寒。

你孤眠。

我孤眠。

只除魂里梦里相见。


1

(曲)明·散曲

待写下满怀愁闷。

更说与外人不信。

回文锦图织不尽。

空诉与断肠人。

几番待撇寻思别事因。

争奈一夜欢娱百夜恩。

今番病。

非因害酒,只为伤春换头。

海棠娇等閒憔悴损。

又不见当时花下人。

东风不管离人恨。

苦吹散楚台云。

如痴似醉悠悠劳梦魂。

恨不得一上青山立化身。

今番病。

非因害酒,只为伤春。


1

(曲)明·散曲

解三酲起金风透帘入幌。

井梧飘露华清爽。

庭前桂子香飘荡。

正风雨近重阳。

羞把黄花乱插乌纱侧,端的是勾引西风入鬓旁。

望吾乡三秋景,宜共赏。

休负了龙山上。


1

(曲)明·散曲

行李都办。

早登程去心如箭。

休苦留恋。

渐觉江天红日晚。

欲临行又孜孜的觑著,心儿里窨约,教人怎不埋冤。

黯然分散。

恁时两处销魂。

闷萦方寸。


1

(曲)明·散曲

数剪孤檠。

幽阑独凭。

听得几声离群雁,呀呀飞过沙汀。

山寺送来几声金磬。

人烟寂静。

那时许多清冷。

那时许多清冷接调。

携琴再整。

流水泠泠。

高山绝顶。

个中名利羽毛轻。

个中名利羽毛轻。

智者何劳弦上声。

那时许多清冷。

那时许多清冷。


1

(曲)明·散曲

闹花深处,闹花深处,滴溜溜酒旆招。

牡丹亭左侧,寻女伴,斗百草。

翠巍巍柳条。

翠巍巍柳条。

见忒楞楞晓莺儿,飞过树梢。

扑簌簌落红,舞翩翻粉蝶儿,飞过画桥。

一年景,四季中,惟有春光好。

向花前畅饮,月下欢笑。


1

(曲)明·散曲

醉太平知么。

闲身未老,为伤离怨别,无奈卿何。

珠流泪颗。

填得满欲海情河。

差讹。

谁言水尽欲飞鹅。

宜春令管成就鸳鸯则个。

好待枝头连理,那时结果。


1

(曲)明·散曲

醉扶归见人未语先多韵。

偎人密坐态偏温。

琼树亭亭出风尘。

顿教千树春姿尽。

四时花逡巡。

镫前酒筹相与亲。

风前舞衫香泽闻。

摊破月儿高道不消魂。

眉峰里自难隐。

若不是东君在,险撞入莺花阵渡江云。

管甚银烛催归玉漏频。

但只恐回身欲化云。


1

(曲)明·散曲

想你掩耳偷铃。

为你缄口如瓶。

待他归后细论评。

夫妻拆,雁同群。

欢会事,凤和鸣。


1

(曲)明·散曲

锁窗寒送得人特地风魔。

废寝忘餐只为他。

漏风声又恐,打破砂锅。

云帆雾桨时或相左。

愿卿卿紧持心舵。

绣衣郎又何须论分离会合。

又何须论分离会合。


1

(曲)明·散曲

锦缠道劣冤家,自离家不觉数朝。

割舍把奴抛。

冷清清房栊静悄。

满庭芳多应是在章台恋红裙,共饮香醪。

他趁著良辰欢笑。

我误了青春年少。

普天乐这凄凉怎熬。

不由人渐觉心痒难挠。


1

(曲)明·散曲

身又慵。

心又慵。

身心不放松。

绣枕罗衾与谁共。

芳心冗冗。

閒情种种。

又添上弄秋波,两眼春愁重。

恨锁眉峰。

将一星星泪血,都流得我脸儿红。


1

(曲)明·散曲

叠叠离情,叠叠离情,重重幽恨,羁旅怎生禁架。

家乡遥远,楚水汹涌,阔迢遥去程无涯。

斜日映红霞。

望水村深处,酒旗高挂。

浅水滩头有鹭立,枯树上噪寒鸦。

来往橹声咿哑。

正野塘水涨,浪激汀沙。


1

(曲)明·散曲

阳关数曲宫商别。

凤箫声断,楚台程涉。

雾锁黄金阙。

梦绕秦楼月。

侧楞争弦断,扑通的瓶坠簪折。

咭丁当把菱花镜碎跌。


1

(曲)明·散曲

集贤宾殷勤把酒多志诚。

劝东君须要长情。

明岁重来期已订。

倒不如就此留停。

同欢共庆。

免秋到碧梧金井。

黄莺儿枉丁宁。

留春不住,相送过洛阳城。


1

(曲)明·散曲

西风桂子香韵幽。奈虚度中秋。

明月无情窥户牖。听寒蛩声满床头。

空房自守。暗数尽谯楼更漏。

如病酒。这滋味那人知否。


1

(曲)明·散曲

桂枝香头花缰柳锁。

脂堆粉垛。

这筹儿二十年来,占断了鹘伶窠座。

点芳菲万朵。

点芳菲万朵。

樱桃千颗。

鸳鸯宿债,办完么皂罗袍中。

解元发尽恁风魔。

河阳差遣犹难躲。

东墙掷果。

西邻掷梭。

桂枝香尾知道是花星照,花星有许多。


1

(曲)明·散曲

鸾凤同聘。

寻思那人不志诚。

谁信今番心不定。

顿将人薄幸。

可怜无限情。

一似纸样轻。

把往事空思省。


1

(曲)明·散曲

雁儿雁儿,只在天边厢叫。

叫得奴家心内焦。

番来覆去睡不著。

好著我伤怀抱。

买一炷好香烧。

负心的你不来呵,我咒得你热肉跳。


1

(曲)明·散曲

钓鱼舟,随浪滚。

只见傍水人家户半扃。

时间天渐暝。

时间天渐暝。

只见边城戍鼓暮猿啼,教人越添愁闷。

芦苇岸,蓼花汀。

能解闲行有几人。

正是浪鸥眠未稳。

只见水云深处,澄波数点,兀的不是野岸渔镫。


1

(曲)明·散曲

霜降水痕收。

迅池塘,已暮秋。

满城风雨还重九。

白衣人送酒。

乌纱帽恋头。

思忆那人一似黄花瘦。

强登楼。

云山满目,遮不断许多愁。


1

(曲)明·散曲

黄莺儿无语自思量。

倚危楼,多半晌。

百忙中算不了风流帐。

盼情人那厢。

一回家暗伤。

看看瘦损娇模样。

画眉序恨郎。

似这等心狂荡。

怎能彀地久天长。


1

(曲)明·散曲

黄莺儿回首闷无凭。

托香腮,泪暗倾。

看雕梁双燕言相并。

这厢儿几声。

那厢儿数声。

他把春情说尽教我难回应。

一封书冷清清。

倚帏屏。

交颈鸳鸯绣不成。


1

(曲)明·散曲

黄莺儿绿水涨春潮。

见渔翁,登钓桡。

悠悠笛弄无腔调。

愁肠转焦。

离魂暗消。

青衫泪湿啼痕绕。

皂罗袍和风迟日,江山画描。

绯桃红杏,园林火烧。

韶光虽好人空老。


1

(曲)明·散曲

降黄龙换头相当。

月下星前,吐胆倾心,把誓盟深讲。

行思坐想。

望尽老今生,同效鸾凰。

醉太平谁想。

蓦然平地浪波生,始信道祸从天降。

雾迷云障。

被鸨母苦死,打散鸳鸯。


2

(曲)明·散曲

一日三,三日九。

只为恩情呵,每日在你门前走。

水远山遥,和你两休休。

你若是无情时,要见你不能彀。

相思病,害得害得奴伶仃瘦。

(曲)明·散曲

奴是一朵花,方才花结蕊。

有几个春胡蝶,斗来攒花蕊。

不知道那一个为花主。

采了花心去,九霄云外飞。

蝶有惜花心,花有留蝶意。

终不成,误约误约在名园内。


2

(曲)明·散曲

莫不是咱无福分消。

莫不是命蹇难招。

莫不是老天断续鸾胶。

天还知道恁寂寥。

敢只是和天瘦了。

(曲)明·散曲

且莫教儿童埽。

满斟一任玉山倒。

醉来花下眠芳草。

赢得满身兰麝异香飘。

风韵好。


2

(曲)明·散曲

叹嗟。

欢娱事能几些。

痛切。

相思病无了绝。

朋友每知疼热。

负心的早回宁贴。

待舍。

想著你娇模样,教我怎生样舍。

待撇。

想著你至诚心,教我怎生样撇。

(曲)明·散曲

待学。陶彭泽懒折腰。

待学。张孟谈辞朝。

待学。载西施范蠡逃。

待学。张志和笔床茶灶。

待学。严子陵七里滩垂钓。

待学。东陵侯把名利抛。

散曲

散曲

曲的一种体式。仅供清唱。一般用于抒写作家个人情怀。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与词近似,但与词中小令不同;套数与剧曲组织相同,但不具备表演内容。此外尚有“带过曲”,即一支小令可带二三支曲子,可视为小令之一种。

☚ 曲   小令 ☛
散曲

散曲

曲的一种体式。和剧曲不同的是,散曲只有曲子而无宾白、科介相间,不用来在舞台上搬演而只用来清唱,因此又称为“清曲”。作为文学体裁,散曲和诗、词一样,属于广义的诗歌。
散曲分为小令、套曲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一般说来,小令是单支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令词。如果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单支曲子不足以容纳,可以采用重头小令或带过曲。重头小令是指使用同一曲调,围绕同一中心,重复填写若干首小令,数目不限,每首可以各押一韵。带过曲是指连用两支或三支宫调相同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子,其组合有一定的规律,不能随便搭配。散曲中的套曲,又称套数或散套,它的构成特点是把同一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联缀起来(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者,也可借宫),并加尾声(也有少数例外),首尾一韵。由于篇幅较长,套曲能够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
从文学体式看,散曲与词比较接近,都是倚声填词的长短句诗歌,但曲与词相比,更能极尽长短之变,又可使用衬字,句法的变化、对仗的形式也更加丰富,众多的俳体也为词中所少见。
散曲兴起于宋金之际,金末趋于成熟,至元代进入兴盛时期。这一时代,正是新兴的文学体裁,即小说、戏剧、说唱等成熟、发展和盛行的时代。与这一文学发展的趋势相适应,散曲这一新兴的诗体,也显示出与传统的诗词不同的特色。散曲的题材和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比较宽泛,不仅有诗词反复吟咏的题材,也有里巷细民、贩夫走卒的离合悲欢、喜怒哀乐等不登大雅之堂的内容。在语言上,散曲既善于融化前人诗词文赋中的名句,更善于大量吸收口语、俗语,加以提炼,形成一种平易通俗、直率自然的诗歌语言。在表现手法上,散曲多用赋、比,不同于诗的赋、比、兴兼用,词的多用比、兴,因而它的艺术效果往往是直露透辟、极情尽致,不同于诗词的含蓄蕴藉、馀味深长。
元代的散曲创作十分繁荣。虽大量散佚,现存的作品仍有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七十馀套,已知的散曲作家有二百馀人。元代散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从金末元初到元仁宗延祐年间为前期。这一时期作家活动的中心在大都,从事散曲创作的主要是杨果、卢挚等诗文作家和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专门的散曲作家还很少见。这一时期的散曲创作以豪放为主潮,马致远、冯子振、张养浩等为其代表。关汉卿、白朴等也有豪放之作。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马致远,他以卓越的才情,致力于扩大散曲的题材领域,提高散曲的艺术品位,为创造不同于诗词的散曲的独特意境作出了贡献。从元英宗至治至元末为后期。这一时期作家的活动中心在杭州,出现了张可久、贯云石、徐再思、杨朝英等一大批几乎专攻散曲的作家。这一时期的散曲创作,虽有贯云石、薛昂夫等人仍承豪放馀绪,张可久、乔吉、周德清、徐再思等多数作家的风格却已转向以清丽为主。尤其是张可久,散曲创作之富居元人之冠,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曲种来看,元代散曲基本上是北曲,后期则出现了南北合套的情况。
明代散曲,经历明初至中叶的一段沉寂时期,到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散曲创作,仍以北曲为主。王九思、康海、冯惟敏、常伦等追步关汉卿、马致远,曲风豪放恣纵。王磐、金銮、陈铎、杨慎等则取法乔吉、张可久,笔调清丽委婉。明中叶后期,出现了以祝允明、沈仕、文徵明、唐寅为代表的专写南曲的吴中作家群。嘉靖、隆庆以后,昆腔勃兴,南曲取代北曲占据了曲坛的主导地位。梁辰鱼、张凤翼、沈璟、王骥德、冯梦龙等散曲作家,均以写作南曲为能事,风格上则有浓艳及流丽的差别。施绍莘的散曲,融元人之豪放与清丽,而以绵整出之,于梁辰鱼、沈璟等人之外别树一帜。总的来看,明代散曲作家和作品的数量都超过了元代,内容和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清代的散曲作家,虽在题材范围和艺术技巧方面进行了探索,但从整体上说,清代散曲未能表现出与元明两代显著不同的特色。沈谦、吴绮、蒋士铨、吴锡麒等人好为南曲,承续的是明代梁辰鱼、沈璟的馀风;朱彝尊、厉鹗、许光治等人喜作北曲,推崇的是元代乔吉、张可久的骚雅。相比之下,倒是赵庆熺的言情之作,轻灵松倩,新鲜活泼,能得曲中三昧。鸦片战争以后,散曲中也出现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带有更明显的时代气息的作品,但艺术成就不高,流传范围也很有限。随着昆腔的衰落,散曲进一步与音乐分离,成为徒诗的一种。散曲的本色日益丧失,它的发展,至此已接近尾声。

☚ 戏曲   曲艺 ☛
请选择子栏目:
  • 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 五言排律 五言古诗 七言律诗 七言绝句 七言排律 七言古诗 四言古诗 六言古诗 词 乐府诗歌 杂言古诗 散曲 联句
文章列表:
  • 00条记录
散曲

散曲

继词而起的一种可唱的新诗体。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 (说白)、科介(动作指示),便于吟咏、清唱,有别于剧曲。散曲兴起比杂剧要早,它是我国诗歌不断推陈出新的成果,也是国内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产物。它部分地吸收了宋词的成就,其不少曲调即由词调演变而来,它们不但调名相同,句式也基本相同,不过词由民间发展到文人手里,从原来的单片小令增为双叠、三叠 (个别还有四叠的),不免沉缓拖沓,散曲则保留了它们在民间传唱的单调形式。散曲还受到少数民族乐曲的很大影响。明·王贞世《曲藻·序》:“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从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记载的曲调来看,如 〔者刺古〕、〔阿纳忽〕、〔唐兀歹〕 等,显然就是少数民族的乐曲。散曲更直接得力于金、元时期广为流行的民间小调、俗谣俚曲。元·燕南芝庵《唱论》:“凡唱曲有地所: 东平唱 〔木兰花慢〕,大名唱 〔摸鱼子〕,南京 (今开封) 唱 〔生查子〕,彰德唱 〔木斛沙〕,陕西唱 〔阳关三叠〕、〔黑漆弩〕。“可见这些曲调传唱地域之广。散曲最初可能主要流传于市民中间,所以有“街市小令”之称; 然从 〔采茶歌〕、〔山坡羊〕、〔豆叶黄〕、〔干荷叶〕 等曲调来看,有些也来自乡村。
散曲在元代一般被称为“乐府”或“词”。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此外,还有一种由两支小令 (最多三支)组成的带过曲,但一般都将之归入小令。散曲中使用的曲调 (即曲牌),包括小令和套数在内,不过一百六、七十调,而常用的只有四十调左右。这些曲调分属于十二个不同的宫调,但小石调、商角调、般涉调中的曲调很少,而且只用于套数; 常用的不过是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

☚ 南北合套   套数 ☛

散曲←→戏曲sǎn qū ← → xì qū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戏曲: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戏剧形式,包括京剧、昆曲和各种地方戏。
【例】 明代散曲作家大多数兼擅诗文,他们的诗人追摹汉魏、盛唐,力求高华典雅,散曲则沿袭元人“啸傲烟霞、嘲弄风月”的道路,而且愈走愈远。(游国恩 王起 萧涤非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适应舞台表演艺术和戏曲创作的发展,从明中叶以来,戏曲理论的专著增多了,李渔更多地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同上)

散曲

散曲

北曲中没有科(动作)白(道白)、用于吟咏或清唱的词,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

☚ 杂剧   套数 ☛

散曲

曲的体式之一。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用于写景、叙事、抒情,无宾白科介(说白及动作指示),与剧曲有别,较近于词,便于清唱。有小令(与词中小令不同)、散套两种形式。此外,有人把其中的“带过曲”独立为一类,与小令、散套并列为散曲的三种形式。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散曲

263 散曲

兴盛于元代北方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在宋、金时的民间小曲的基础上,在当时十分发达的说唱艺术和胡乐番曲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种配合乐律的歌辞。它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通常说,小令是单只曲子。如果意犹未尽,可用同一曲调重复一遍,每遍可以换韵。套曲又称套数、散套、大令,是融合并发展了唐宋以来大曲、诸宫调的联缀方式,即由同一个宫调的多首曲牌联缀成一个整套,结尾处有尾声,全套必须押同一个韵。和传统的诗词相比,它能在正字里加衬字,增强了声调和句式的美感;用韵自然灵活,虽然要一韵到底,但平上去三声可以互协,也可以重复韵脚;对仗形式比较丰富。散曲在字句的参差变化中形成一种端饬严谨的气度,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技巧,大大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与发展。

☚ 诸宫调   章回小说 ☛
散曲

散曲sanqu

古代诗歌形式。是在民间长短句歌词、民间曲词、少数民族乐曲以及说唱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有严格格律、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又被称为“清曲”和“乐府”,由于主要是在北方流传,也称北曲。散曲萌芽于宋、金之际,兴盛于元代。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也被称为“叶儿”,是独立的支曲,也包括“带过曲”和“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同一宫调的单支曲子的联合,必须同押一韵。“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支数不限,每首可各押一韵。套数是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
散曲的句式长短不齐,句中字数与平仄都有严格要求,但可在正字之外加衬字。衬字只能加在句前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散曲用的是当时北方音韵,一支曲子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但可四声通押,韵字可以重复。另外,散曲的对仗也比诗词更为灵活多样。

☚ 杂剧   全元散曲 ☛

散曲

诗体。宋、金时形成,至元代大盛,为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可分小令与套曲两类。小令是单尺曲子,也包括三尺以下联合的“带过曲”与支数不限联合的“重头小令”。套曲由通押一韵、有尾声、同一宫调的两只以上的曲子组成。散曲为长短句形式,可加衬字;通押一韵,不换韵,以北方话音韵为准;对仗形式较诗、词丰富,可有三句、四句、隔句对、联珠对等。

散曲

散曲

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在宋、金时代民谣俚曲的音乐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形成。宋、金之际是散曲的萌芽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在当时就开始了散曲创作。至元代,散曲即进入了繁荣时期。散曲有两种类型:
❶散套,多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宫调不同而管色相同的,也可以“借宫”。全套必须同押一韵。一般说来应有尾声。
❷小令,又叫“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也包括“带过曲”、“重头小令”。“带过曲”是三个以下单支曲的联合,但必须为同一宫调,并且音乐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每首可各押一韵。散曲类于诗词,用于抒情、写景、叙事,便于清唱,但与诗词相比,又有以下特点:
❶可以在正字之外加衬字,多加在句首或句中。
❷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它用当时北方话音韵。通押一韵,不换韵,但四声可通协,韵字可复用。
❸对仗形式更丰富,可有三句、四句、隔句、联珠对等方式。所以,散曲比诗、词较为自由,但有些方法更为复杂,成为一种有严格格律的倚声填词的诗歌形式。

☚ 元代文   元代散曲 ☛

散曲san qu

type of opera popular in the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h tonal patterns modeled on tunes drawn from folk music

散曲san qu

sanqu (type of opera popular in the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h tonal patterns modeled on tunes drawn from folk music)

散曲

detached songs


散曲

sanqu;verse with tonal patterns modelled on tunes drawn from folk musi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