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阴间

阴间

幽(幽界;幽冥;幽府;幽城;幽都;幽壤;幽间;幽国;幽司;幽玄;幽泉;幽阴;大幽;九幽) 冥(冥冥;冥间;冥府;冥土;冥国;冥司;冥界;冥阴;冥乡;冥道;冥中;冥莫;冥漠;冥寞;泉冥) 地府 地下 玄夜 玄宅 玄乡 蒿里 奄昏 下世 下界 黄泥 黄尘 黄台 黄壤 黄垆 溟漠 鬼域 鬼寰 鬼国 泉路 泉扃 泉世 泉途 泉乡 泉扉 泉曲 泉里 黄泉(黄泉之下;黄泉地下) 九泉(九泉之下) 重泉层泉 泉下 阴司 阴曹 阴城 阴府 阴世 阴冥 阴界 阴山 阴中 阴世间 九重泉 重泉之下九原之下 黄泉眩壤
阴间的:
阴间和阳间:幽明 幽显 阴阳 晓晦(~两隔)
阴间和阳间交界的地方:阴阳界
灵魂受苦的地方:地府(地府阴曹;阴曹地府) 地狱(黑暗地狱) 幽狱 幽源 幽趣 鬼狱 铁城 黑暗狱
佛教指地狱的最底层:十八地狱 十八层地狱

另见:鬼 魂魄 坟墓 死人

☚ 阴间、墓地   墓地 ☛

黄壤huáng rǎng

黄土,借指地下。《剪灯新话》卷二:“惜乎以青春之年,遂为~~之客也。”

黄壤yellow soil

亚热带常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下形成的具有高岭化和富铝化特征的土壤。《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和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1988)中列为铁铝土土纲黄壤土类。它大致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弱发育湿润老成土(Hapludult),部分为不饱和热带始成土(dystropept),暗色始成土(Umbrept),或联合国世界土壤图(1988)图例中的高活性强酸土(Alisol)、低活性强酸土(Acrisol)集合土类,部分为雏形土(Cambisols)集合土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和贵州高原,广西的十万大山、广东的六万大山也是重点分布区。此外,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省的山地也均有分布。
形成条件 黄壤的分布区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生物气候条件大体相近,惟黄壤区的湿度较大。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雾日多,相对湿度70%~80%,干湿季不明显,热量较同纬度的红壤区略低,年平均气温14~19℃,≥10℃积温为4500~550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热带山地湿生性常绿阔叶林,在生境湿润之处,林内苔藓类与水竹类生长繁茂。目前黄壤区较完整的原始植被保存较少,大面积为次生植被,一般为马尾松、杉、栓皮栎和麻栎等。黄壤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中山湿润地区,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分布于红壤带之上,地形较平缓,发育于各类母岩,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黄壤以云贵高原为多(见彩图20)。
成土过程 黄壤除具有热带、亚热带土壤所共有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外(见红壤),还具有独特的水化特征,这与环境相对湿度大,土壤经常保持潮湿,铁的化合物以针铁矿、褐铁矿和多水氧化铁为主有关,黄壤剖面以亮黄棕色(10YR6/6,6/8)为特征,淋溶淀积层尤为明显。在特定条件下,有些黄壤还有假潜育、漂灰化作用等附加过程(见假潜育化作用、漂灰化作用)。
基本性状 ❶黄壤全土层较薄,表层有20~30厘米厚的腐殖质层,灰黄到暗黄色,团粒或团块状结构;淋溶淀积层呈鲜艳的黄色或腊黄色,质地粘重,块状结构,在结构面上有时见有带光泽的胶膜。向下逐渐转变为岩石风化层。剖面中可能出现漂白层或假潜育层,剖面构型为Ah—Bs—BC—C型(见彩图19)。
❷腐殖质含量较高,表层可达50~100克/千克,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蛭石、水云母,三水铝石,黄壤中的三水铝石是由母岩中某些原生矿物直接风化来的。氧化铁以水化氧化铁占优势,黄壤粘粒硅铝率的变幅较红壤大。
❸土壤水分状况较稳定,螯合淋溶作用较强,淀积现象较明显。酸性较强,pH值低(4.5~5.5),其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与红壤相近,但交换性铝含量更高,交换性盐基含量很低,表土一般不超过10厘摩(+)/千克,盐基饱和度一般在10%~30%之间。
主要亚类
普通黄壤 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贵州高原和湘西、鄂西、桂北部分山地,它具有黄壤土类的典型特征。
表潜黄壤 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顶部和山脊的地形较平缓地带。气候十分湿润,相对湿度高。植被为喜湿性常绿阔叶林,林下有喜湿性草木植物。枯枝落叶层累积较厚,其下为盘结密织的根层,表层

黄壤的理化性质(贵州仁怀)

深度
(cm)
pH有机质
(g/kg)
全氮
(g/kg)
全磷
(g/kg)
全钾
(g/kg)
交换性
盐基总量
(cmol(+)/
kg)
阳离子
交换量
(cmol(+) /
kg)
盐 基
饱和度
(%)
交换性酸
[(cmol(+)/kg]
粘粒含量
(%)
HAl总量<0.001
(mm)
<0.01
(mm)
0~20
22~35
70~80
4.9
5.3
5.4
58.7
34.1
20.0
1.44
1.08
0.76
0.76
0.70
0.84
8.8
5.8
16.9
1.12
2.47
1.65
19.35
14.07
9.87
5.7
17.4
16.7
0.51
0.09
0.07
16.19
4.85
1.86
16.70
4.94
1.93
14.7
11.5
10.8
43.6
39.3
38.2
有机质含量高,有较强吸水作用。土壤表层有滞水现象、出现了浅灰色表潜层特征。整个土层较薄,一般为60~80厘米之间,淋淀作用较为明显,淋溶淀积层常有锈纹、锈斑的特征。
利用改良 黄壤在发展农业、林业及经济作物方面有重要意义。分布在山地上部的黄壤应以发展林业为主,造林树种主要为杉木。林内可采集和培育药用植物,如当归、天麻、白木耳、灵芝等。分布在高原、丘陵地区的黄壤、坡度较平缓,土层较深厚,可以实行农林牧副多种经营。黄壤区降水量较大,必须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冲刷。黄壤酸性强,宜施用有机肥料和石灰,以改良土壤酸性,培肥地力,并配合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料,以提高作物产量(见彩图21)。

黄壤yellow soil

土类名。亚热带常年湿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福建等省的山地或高原。主要成土过程是脱硅富铝化作用及铁、铝氧化物水化,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伴生表潜和灰化。黏土矿物以蛭石为主,高岭石、水云母其次,表明富铝化强度较砖红壤及红壤弱。由于常湿润引起的强度淋溶,交换性盐基量仅20%,呈盐基极不饱和状态,pH4.5~5.5。黏粒硅铝率2.0~2.3,有机质可达5%以上。表层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高于红壤,质地也较轻。经施石灰改土后,适宜种水稻、果树、茶及多种旱作物。

黄壤

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土壤,四川地带性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盆周山地和川东平行岭谷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带。盆地内大江沿岸阶地也有老冲积黄壤。面积2.67万平方千米。剖面黄棕色。呈酸性至强酸性,pH值4.0~5.5。有机质含量一般3%~5%,高者可达10%以上,由表土向底土递减。依其性态特征,可分为矿子黄泥、冷沙黄泥、卵石黄泥、姜石黄泥和腐殖质黄壤五个亚类。分布区耕地较少,适宜多种经济林木生长,如茶、漆、油桐、松、杉、板栗及黄连等。

黄壤

形成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剖面主要有4层: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黄色沉积层、母质层。腐殖质层厚约10~30 cm,开垦后的腐殖质含量约1%,pH值为4.5~5.5。土壤黏粒含量35%~40%,细粉粒15%~20%,土壤胶粒的SiO2/Al2O3为1.5~2.7,盐基饱和度10%~30%。分3个亚类:黄壤、灰化黄壤、表潜黄壤。

黄壤

发育于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世界上分布很广,中国主要分布于贵州高原、广西山地、四川盆地和长江以南丘陵缓坡。黄壤发育过程中进行富铝铁化作用,同时因湿度较大,氧化铁转化为含水氧化铁而使剖面呈现黄色。黄壤质地粘重,有效磷含量低,呈强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高于红壤。宜于发展林业、经济作物和农业。

黄壤

黄壤

土类名。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常年湿润的地区,如四川盆地周围、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山地。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千枚岩、砂岩、页岩风化物为主。土壤表层深厚,土层潮湿,土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形成黄色或蜡黄色土层。土质粘重,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含有效磷少。分布在丘陵缓坡上的黄壤,可开垦种植水稻和旱作物。垦化农地要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施用石灰,改良土壤酸性,并注意合理排灌,即可成为高产农业土壤。

☚ 红壤   黄棕壤 ☛

黄壤

yellow earth (/soi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