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国通舟 敌国通舟díɡuótōnɡzhōu┃┃━━ 视同船之众为敌人。喻自己已众叛亲离。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 南徐北鱼 脑满肠肥 ☛ 敌国通舟原言战国吴起劝魏武侯以德治国,勿与敌国通舟。后喻众叛亲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饮恨亲冤已数年,枕戈思报叹无缘。同舟敌国今相遇,又隔江山路几千。” 孤立 孤立孤特 孤悬 寡特 单立 只立 孑立 特立 孤立而没有依托:孤悬浮寄 孤悬客寄 孤立而无所依靠:孤立无依 孤立无所荫庇:孤露 偏露 大家反对,十分孤立:舟中敌国 同舟敌国 敌国通舟 敌国同舟 十分孤立:众叛亲离 亲离众叛 亲离众溃 众散亲离 众叛人离 (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孤立)
另见:无助 ☚ 孤独 寂寞 ☛ 敌国通舟同船的人都成为敌人。形容众叛亲离。清代黄尊宪《由轮舟抵天津作》: “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敌国通舟dí ɡuó tōnɡ zhōu见“同舟敌国”。 敌国通舟díguó-tōngzhōu〔其他〕 船上的人都成了敌人。形容众叛亲离。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 贬义。多用于处境方面。 【近义】众叛亲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