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政治会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政治会议

 前身为“行政会议”,袁世凯御用机构。1913年9月熊希龄内阁组成后,秉承袁世凯旨意,拟以“废省”办法扩大中央集权,特电各省派员入京讨论,故名行政会议。是年12月15日正式召开,改称政治会议。任命议长、副议长各一名,议员七十六名。主要任务为解散国会,制造“约法会议”。1914年6月20日参政院成立后解散。
政治会议

政治会议

为了解决政治问题而召开的会议。凡是有共同的政治议题、有公认的组织者的三人以上的正式聚合,称作政治会议。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民族议事会、部落议事会和部落联盟议事会的活动已有了相对稳定的政治会议形式,因为政治的重要含义是社会管理。“围立”是最早的政治会议形式,围立一词最先见于古代德意志人法庭用语。当时部落中有会议活动时,男男女女都站在会场的周围,参加讨论,发表意见。文字被用于政治会议活动,使会议的职能、程序和决议获得了严格的规定性,利用文字将会议的过程记录下来,使之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之内发挥其作用。政治会议的主体是会议的组织者、参加者,客体是会议主体的认识对象,即被列入会议的议题,会议的决策等。许多重大的政治事项非经过特定的会议不能产生,或不经过特定的会议通过不能生效。通过政治会议的形式,把一个议题或一件事交由多人共同讨论,把特定的权力交给每一个参加议会的人,让大家对所研究、所决定的问题共同承担责任,行使参与和控制的权力,是政治会议的主要功能。

☚ 舆论调查   群众大会 ☛

政治会议

中华民国初年袁世凯的咨询机关。初名行政会议。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在北京召集。议员由各省各选派2名,大总统特派8名,国务院总理特派2名,各部总长特派1名,法官2名,蒙藏事务局等酌派数人,共80人。正副议长为李经羲、张国淦,均由袁世凯任命。12月15日会议在北京召开,改称政治会议。政治会议规则规定,主要任务以决议关于民国建设的政治问题为范围,行政上的兴革之事,经政府咨询的也可决议;所有决议事件,均须大总统核夺施行。决议的事件主要有:1914年1月9日议决解散国会;1月24日决议成立约法会议,通过了约法会议组织条例;2月9日议决解散各省议会;还议决了国务院咨送核定地方岁出经费标准咨询案等。5月26日参政院成立后停止活动。

政治会议

北洋政府时期违反《临时约法》的非法议会之一。其前身为行政会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九月,熊希龄内阁组成后,秉承袁世凯的意旨,拟用废省的办法来扩大中央集权,十一月五日特电各省派员来京参加地方行政会议,讨论有关问题,故名“行政会议”。二十六日袁世凯下令召集。十二月十二日任命议长、十四日任命副议长。十五日全体议员在居仁堂觐见袁世凯“聆训”,下午即在北海团城承先殿举行开会式,改称“政治会议”。依照开会后报请袁世凯批准的《政治会议规则》规定,其任务是议决关于民国建设的政治问题:行政上应兴应革事件,经政府咨询的也可以议决,所有议决事件,都要呈候大总统核夺施行。袁世凯利用这个机关解散国会,制造“约法会议”,完成了通向帝制的最后步骤。政治会议有议员七十六人,主要都是官僚,议长、副议长由大总统在议员中任命。下设秘书厅,秘书一长一人由总统任命,掌管准备议事、整理议案和其他各种事务。政治会议至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二十日结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