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驯象赋
辞赋名篇。唐代独孤绶作。载见《文苑英华》、《全唐文》。唐代宗时,外方进驯象三十二,德宗即位,悉令放于荆山之南。时吏部博学宏词试《放驯象赋》,上自考之,绶献赋,不辱其受献,不伤放弃,上赏其知去就。特书第三等。赋以“珍禽异兽无育家国”八字为韵,围绕德宗放驯象一事的前因后果,着重铺叙德宗此举不仅使得物获其所,兽遂其性,减省了人工之烦厚养之费,而且“放一兽而庶类知归,遂四方而万代作则”,既有政治和道德两方面的显著功用,又体现了帝王的大德至仁和以天下为家的宏大的胸襟和气魄,从而赞颂了大唐王朝迈越周汉的功德。赋家善于推己及人,细心揣摩君王的心理思想,并能巧妙地用律赋的形式传达出来,用笔婉转周到。赋抓住盛世德化作文章,由“化之式孚,则必受其来献”始,至“物靡不获其所,化乃允臻其极”终,难怪深得德宗称赏。而如此安排,首尾照应,结构上也相当完整,故“世以为工”,宋代文学家晏殊对此赋亦颇欣赏《困学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