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寮由 *寮房而得名。旧时海南岛黎族青年男女的一种社交活动。女子长大成人后,结伴上山砍回木料,由父母或男友帮助在村边盖成“寮房”, 夜晚在此住宿。男青年在黄昏后来门外, 用吹口弓、鼻箫或唱歌方式倾诉爱情,双方有感情之后,男方向女方赠送信物,以表定情之意。这种关系很不稳定, 少数人通过“放寮”结为夫妻。解放后已改革废止。 放寮海南黎族一种风习的汉语俗称。一些地方的黎族称“略亚”,意思是唱歌和玩乐器,也有个别地方称“堂地”,意为“男女结交”。旧时海南岛黎族青年男女普遍盛行的一种社交活动。女儿长成后,结伴上山砍回木料,由父兄帮助建筑“寮房”,黎语称※隆闺”,晚上在此住宿。男青年吃过晚饭后,穿戴整齐,带着口弓、鼻箫,多数三五成群,徒步到别村的女寮房外,不敲门,通过对歌,如女方同意结识便开门,在玩耍过程中,双方觉得意合,男方便向女方赠送布衫、竹笠等礼物,表示定情,此后男方可经常在此过夜,清晨之前离去。这种关系很不稳定,感情淡薄后则各自找新的情侣。父母对子女这种行为视为正常,也是社会公认的习俗。只有少数人通过这一活动结为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