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恩格斯只从原则上指出了应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而列宁在取得一定实践经验后认为无产阶级应该把改革作为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根本手段。毛泽东则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讲到了改革,但主要是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改革。后来由于以 “阶级斗争为纲” 而耽搁下来。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对改革在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改革,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0页)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他这一理论进一步发挥了作用。“中国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2页)“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希望。” 只有改革才能使中国不断地向前发展,只有改革才能振兴中华,也只有改革,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有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
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矛盾的运行。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也是如此。邓小平在科学地认识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深入研究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和表现形式而得出了 “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的结论,对改革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作了高度的评价
(1) 他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理论,指出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他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经济。” 没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法发挥。他还具体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2页)
(2) 邓小平深入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变化后提出: “什么是我国今天最重要的新情况,最重要的新问题呢? 当然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深入研究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作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答案,这将是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对毛泽东思想旗帜的真正高举。”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9页)他还指出: “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5页)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向前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3) 邓小平具体分析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指出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就是僵化而封闭的传统体制。他说: “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
综上所述,邓小平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归结为生产力发展同传统体制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全面系统地进行改革,从而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根本的途径。

☚ 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
000007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