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收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收吓 收吓旧时迷信习俗。流行于全省许多地区。民间认为小孩夜间啼哭,或精神萎靡,或食欲不振、黄皮寡瘦,是受了惊吓,魂魄跑了,未能附体,须进行喊魂收吓,又称“喊吓”、“喊魂”。湘南地区一般由母亲或年长的祖母、伯母手持一张渔网,到失魂的三岔路口焚香点烛烧钱纸后,用渔网捞三次,喊三声:“某某(小孩名字) 回来哟!”母亲又喊又答“回来了!”或另一位长者回答:“回来了!”直至喊到家中,在小孩身上轻轻敲三下为止。一连喊三天下午。湘西地区则请仙娘或巫师收吓。其作法是用毛巾将一碗米连碗包上,对着小孩头部旋几圈,口中念咒,然后打开包布,根据碗里米的起伏状况,说是哪方遇鬼受吓,家长即根据所指方向,于夜里烧纸钱,泼水饭供鬼,祈求将小孩游魂放回。有的端着筛子,内放筷子、鸡蛋和三杯水酒,由两个人到土地堂压纸钱喊吓,回家时走前者喊:“某某回来哟!”后者答:“回来了!”直喊到家门口,在门坎上蹬三脚,把蛋煮给小孩吃,以为如此便能收回小孩之游魂。 ☚ 告阴状 供奉土地公婆 ☛ 收吓 收吓旧时迷信习俗,流行于多地区。民间认为小孩夜间惊哭不安,是因为受了惊吓,将魂惊散,要进行 “收吓”,又称“喊吓”。湘西地区,要请“仙娘” (女巫) 或巫师收吓。仙娘或巫师用手巾将一碗米连碗包上,对着小孩头部摇几圈,不停地摇动,口中念咒语,然后打开包布,根据碗里米的起伏情况,说是在哪方遇鬼受吓。家长即根据所指方向,夜里烧纸钱,泼水饭供鬼,祈求将游魂放回。有的则端着筛子,内放筷子、鸡蛋和3杯水酒,由2人到土地堂压钱纸喊吓,回来时前者喊 “某某 (小孩名字) 回来哟!”后者答: “回来了!” 直喊到家门口,在门槛上蹬三脚,把鸡蛋放在小孩枕边。这样连喊三晚,将蛋煮给小孩吃,以为如此便能喊回惊魂。湘西北常德地区,有请巫师收魂的,也有由家中女长辈 (母亲或祖母) 叫魂的。做法是将小孩常穿的黑布褂或鞋或一块黑布,平放手上,出门朝外念咒祈求鬼神放魂,而后大呼小孩名字,叫他回来,室内一妇女坐于小孩床上应声“回来了”! 反复3次,将黑褂、黑布或鞋在小孩头上绕3圈,再盖在小孩身上,鞋则放在小孩枕下。湘中地区一般由母亲出外呼喊,认为母亲的声音儿女最熟悉、最亲切,因此最有效果。可由他人在家中答应 “回来了”! 亦可自己又喊又答。还可于半夜人静时,对着小孩耳朵轻喊三声,亦可叫回 “游魂”。 ☚ 军仪葬礼 收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