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伤abrasion皮肤表层由于外力沿平行方向擦过而引起的损伤,称擦伤。一般损伤轻微,出血较少,边缘不整,易有木刺或泥沙污染创面。擦伤以四肢、小儿面部为多见。治疗:应及时清洁处理,除去木刺、泥沙,并注意预防感染。 擦伤abrasion指仅有皮肤表层机械性擦破的损伤。伤面常有少量出血或渗出。一般伤势轻,清洁消毒后,外涂药物即可。 擦伤 擦伤机械性暴力引起皮肤表皮层或表皮层与部分真皮的缺损称为擦伤,又称表皮剥脱。擦伤多发生在遭受钝器打击、坠落、交通事故等情况。擦伤常与挫伤、挫裂创、枪弹创等并存。弹头与皮肤摩擦亦可形成擦伤,有时砍创或刺创的一侧,也可能有小区域的擦伤存在。 擦伤的意义,常为人们所低估。在法医学中,擦伤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❶擦伤所在的部位,常标志暴力的作用点。 ❷擦伤的形态特征,可反映暴力作用的方向。有时,尚可反映物体的打击面或物体的特殊形状。 ❸有血管网出现,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或痂皮的形成,可证明其为生前伤。 ❹根据擦伤的形态特征、分布位置和数目,并结合其他损伤,可借以推测自杀、他杀或意外事件,以及凶手的意图。 擦伤由人体与粗糙的物体相摩擦而形成。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但以突出部位为多见。其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多呈浅棕色、暗棕色、浅红色或暗红色,视血液溢出的多少及伤后或死后经过时间而定。仅伤及表皮层时,可有淋巴液渗出,以后干燥结痂。当伤及皮肤的真皮层时,可观察到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破裂、血液溢出以及白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渗出的血浆和血液混合,覆盖伤面,形成痂皮,数日后痂皮脱落,伤面愈合,不留瘢痕。 擦伤极少继发感染。其愈合程度可大致反映损伤经过的时间。在活体上,伤后3~6小时,可见真皮血管扩张、形成血管网。12~24小时结痂,3天左右从痂的周边开始剥离,5~7天完全脱落。由于造成擦伤的物体不同,形成的方式不一样,根据致伤物与身体接触面的大小、运动方向和速度,擦伤可区分四种形态:抓痕、擦痕、撞痕和压擦痕。 抓痕 系由指甲、别针等具有尖端的硬物体,掠过并使皮肤表层移位而形成。可呈扇形,或是几条平行沟状痕,或两者并存。若为扇形抓痕,则起始端较宽且深,尾端逐渐变浅变细。有时,有细小和未脱落的游离皮瓣存在。有时仅见其起端的弧形擦伤,其形状与指甲相符。扼死时,指甲掐痕或抓痕多分布在颈前部的两侧。有时伴有手指端压迫所致的皮下出血。强奸案件,抓痕多分布在受害人的外阴、手腕、两乳部或股内侧等部位。抓痕的数目、分布部位取决于暴力作用的方式和斗殴的情况。 擦痕 由较大面积的体表与粗糙地面或物体相摩擦而形成。分布在人体较突出的部位,多呈片状、条状、或片状中夹带细条纹状。擦伤表面可附有粗细不等的砂粒、泥土。伤及真皮的区域,可见出血点和痂皮形成。通常擦痕的起始端较深,末端浅,据以可推断暴力作用的方向。 撞痕 由钝器瞬时压迫人体皮肤而形成,常伴有皮下出血。多见于交通事故,如车辆的轮胎辗压或撞击人体时,可在人体体表留下与轮胎花纹一致的印痕。 压擦痕 由物体较持久地压迫人体,略有轻微的擦动而形成。如在缢死或勒死时,由粗糙或软质的绳索,在绳索与所压迫的皮肤相摩擦而形成的索沟。压痕的花纹可反映绳索的花纹和特征。暴力使受压部位的皮下血管突然闭合,造成局部缺血。在压痕的上下缘可看到细小的出血点。水分可从擦伤的表面迅速蒸发而变干燥,出现皮革样化,使压痕的形态较真实地保存下来。有时压痕上可发现有绳索或布类纤维附着。 擦伤亦可在死后移动尸体时形成。其分布决定于移尸的方式,若移尸时,尸体的头朝下,则擦伤多分布在颜面部、躯干部和两侧上肢。若头部朝上,则擦伤多分布在臀部和双侧下肢。擦伤达到真皮表层而有轻微出血者,鉴别生前擦伤与死后擦伤并不困难,生前擦伤伤面呈棕褐色或暗红色,死后擦伤,伤面呈蜡黄色。必要时可采取恰当的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如擦伤仅达到表皮或尸体已腐败,鉴别诊断就较困难。 ☚ 机械性损伤 挫伤 ☛
擦伤 擦伤人体皮肤被物体极剧摩擦所致的损伤为擦伤。多为外力沿皮肤平行切线方向擦过而引起,例如行走或滑跌时身体接触地面,或从高坡或楼梯上滑下而造成。较重之擦伤可因机械,如皮带、砂轮、机轮等擦伤、车辆冲过被车身擦伤或挂住行人的衣服而拖擦伤。亦见小孩足部插入自行车轮内,造成绞绊之擦伤。 一般擦伤创面较浅,创缘不整齐,伴有渗液。较重之擦伤除皮、肉擦烂之外,还可能在创面内刺入竹、木刺、沙石、铁屑之类的异物,或被泥土、油泥之类不洁物所污染,可造成创面感染化脓和大片皮肉坏死,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对擦伤面积小且表浅,创面较清洁者,将皮肤擦干后,选用如意金刀散、三七粉、云南白药等直接撒在伤面,达到不出血为止,并用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待其结痂自行脱落。创面不清洁者,清创后再用上法。对感染伤面的处理,可参见“开放性损伤”条。 ☚ 开放性损伤 撕裂伤 ☛ 擦伤cā shāngabrasion; brush burn;friction bu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