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里畏兀儿
古族名。亦作黄头回纥、撒里畏吾。初见于《元史·速不台传》。其词义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 ❶地名说,认为“撒里”是“喀喇沙尔” (今新疆焉耆)、“疏勒”(今疏勒河流域)或“娑陵” (今色楞格河)等地名的译音,也有认为是突厥语Sailiq(河滩)的译音,特指该族所居地貌,与黄头回纥取义于居“黄沙之头”即“沙州的那一头”的说法相合;
❷“黄头说”,认为“撒里”是突厥语黄色的意思,从中引申出黄发说、黄衣说、黄色贵种说、黄头室韦说、黄姓突骑施说等。明初于其地设关西七卫,其中阿端、曲先、安定三卫是撒里畏兀儿族,其它各卫也杂有该族成分。约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之西北,河西走廊的西南。明中叶以后,吐鲁番强盛,东侵哈密,骚扰诸卫,撒里畏兀儿内徙至河西走廊西部甘州、肃州南山一带,逐渐融合形成裕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