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奏札 > 摺奏 > 摺本 摺本 zhéběn 即摺奏,《清會典事例·内閣三》:“御門聽政,則進折本。”注:“部本進呈後,有未奉諭旨,折本發下者,按日收儲,積至一件或十一二件,得旨御門聽政。屆期,皇帝御乾清門升座,各部奏事畢,侍讀學士十二人詣奏案前,奉各部奉函以退。學士一人奉折本函恭設于案。”《續小五義》第十九回:“顏大人見駕,遞摺本,萬歲御覽。” 摺本又名 “旋風葉”、“旋風裝”,日本稱為“折本”。此乃一種古書裝幀法,取卷子將首尾用褾紙連在一起,根據卷數,按一定寬幅折而成叠。表里以厚紙或薄板作封面裝釘,翻閱時,宛轉如旋風,以省卷子本展卷之勞,俾便閱覽。每見于典籍與習字手本,為由卷子發展為書之一種過渡形式。中國摺本歷史悠久,《春秋經傳集解·莊公第三·識語》曰:“正元二年四月三日,以拓本付反音了。肥前介俊隆。”《王氏書苑》曰:“智永<千文>,唐粉蠟紙摺本,内一幅麻紙,是真迹。”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人所裝唐吴彩鸞所書<唐韵>,即為旋風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