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摩诃婆罗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印度古代史诗之一。传说作者是毗耶娑(广博仙人),实际上是古代印度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全诗18篇。主要故事叙述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的纷争。婆罗多王后代持国和般度是堂兄弟,分别代表俱卢族和般度族,般度为王。般度生5子,长子坚战;持国生百子,长子难敌。般度死时, 5子皆幼,由持国继位。坚战成年后,应继承王位,但难敌企图霸占王位。难敌对坚战5兄弟横加迫害。5兄弟只得隐居民间,在一次比武中获胜,合娶黑公主为妻。难敌又派人用假骰子与坚战赌博,坚战输光一切后, 5兄弟连同妻子沦为奴隶,被流放12年。期满后向难敌索取国土,难敌拒不交还。双方串联盟国,大战于“俱卢之野”。难敌一方战败,坚战继承王位并派兵扩大疆土。若干年后,5兄弟将国家交给儿子统治,带着黑公主上雪山修道。最后,兄弟们相继死去,天神将坚战接上天廷。 史诗以奴隶制王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广阔的背景,异常鲜明地展现了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生动地描绘了数十上百的各阶级各阶层的主要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对国家的愿望。般度族对俱卢族的斗争实际上是弱小一方对强暴一方的斗争,作者的同情始终在受压迫侮辱的一方;对于压迫者,作者采取了暴露和批判的态度,这实际上是对整个受统治阶级蛮横丑恶嘴脸的揭露。作者为统治者难敌安排了一个可悲的下场,让坚战获得胜利,平定天下,这就暗示了时代的趋势,指出了王国纷争必然经过带有毁灭性的大战而趋向统一。坚战是个贤明的统治者形象,他仁爱敦厚,以诚待人,赢得兄弟的尊敬和群众的爱戴。难敌不仅是一个奸险跋扈的统治者,而且是整个统治阶级当权人物的典型形象,他的命运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命运,他的垮台说明,这种充满内外矛盾的贵族统治绝不能长久。这是史诗的伟大之处。中心故事只占全诗1/2。书中穿插有大约200个“插话”。著名的如《那罗传》和《莎维德丽》。史诗中还联缀了大量的宗教、哲学著作及政治法典,远远超出了文学的界限,成为印度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而结构完整,内容庞杂而形式统一,头绪纷繁而主线突出,具有概括整个时代面貌的艺术力量。史诗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中心故事中就有30多个,许多人物的个性突出,令人难忘,如坚战的不屈不挠,阿图那的骁勇善战,军师黑天的足智多谋等。此外,奇特而美妙的想象,夸张而逼真的描写,格言和比喻的运用,都是史诗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摩诃婆罗多意为“伟大的婆罗多后裔”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世界最长的史诗之一。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印度教经典之一。最初可能是民间流传的史诗,后经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公元前10世纪初,主要故事形成;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开始加工;公元最初几世纪基本定型,并加上作者广博的名字。全诗十八篇,附录一篇,共十万余颂,每颂两行,每行十六个音节。有繁简两版本。主要写班度、俱卢两族争夺王位,反映印度奴隶社会生活,并涉及当时哲学、宗教和法律问题。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mohepoluoduo印度古代史诗,约成书于公元前4~公元4世纪,相传为广博仙人所作。全书共18篇,约10万“颂”。曾被认作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写的是古代勇武王的两个儿子,一名持国,一名般度,前者有百子,人称俱卢族;后者有5子,人称般度族。后来般度做了国王,在他死后,国事由持国掌管。般度5子长大,请求继承父位。持国长子难敌不肯,遂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历时18天的俱卢大战。俱卢族全军覆灭,般度长子坚战继位。后5兄弟登雪山修道,先后去世,并到达天堂。 ☚ 熙德之歌 罗摩衍那 ☛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一起被称为古代印度两大史诗,是印度文学史上的两座里程碑。这两大史诗对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印度几乎家喻户晓,已成为印度民族骄傲的象征。《摩诃婆罗多》全诗共18篇,约10万颂(节),是世界上已知史诗中最长的一部。 ☚ 2.印度文学作品 罗摩衍那 ☛ 摩诃婆罗多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共18篇,附录1篇,有10万余颂,是世界文学中最长的史诗。主要故事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初。公元后最初几世纪趋于定型,并加上作者毗耶娑之名。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包含丰富的民间传说、寓言、神话、童话。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古代印度著名史诗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或前4世纪。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的重要资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