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摘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摘要请就下面几段文字,找出主要观点,写一份摘要。(可以摘引原句和用自己的语言作某些适当概括,但是必须组织成文,不要写成提纲式;字数严格限于200字以内,超过者扣分。) 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同首都大学生对话录(片断) 八年来,我国的改革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搞活农村、搞活企业、搞活流通、对外开放,进而搞活整个经济的路子。改革逐步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基础发展到上层建筑领域,初步调动了基层和企业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完全正确的。至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是旧体制的弊病造成的,跟改革没有直接联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没有别的选择。 目前,我国改革新的“黄金时期”正在到来。首先,八年改革使国家增强了实力,人民得到了实惠。其次,不仅我国在搞改革,不少别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搞改革,改革的国际环境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好。我们党正总结八年改革的经验,将在十三大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并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的改革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某些东欧国家改革过程中因国内外因素,改革被迫停顿、倒退的现象,在我们国家根本没有发生。基本估计应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子并不慢,而是相当快。和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我们的改革起步晚了十几年,但一经发动,势头就十分迅猛,短短八年时间,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就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当前,进一步加快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也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充分考虑财政经济状况、群众心理、干部素质等各方面的约束条件,不能求成过急。 当前改革正进入新旧两种体制交替和转换时期,各方面的矛盾和摩擦比较多。主要的困难有四个:一是价格改革、工资改革,这涉及每个人的利益;二是企业机制改革,涉及到企业利益;三是机构改革,涉及每个干部的利益;四是投资改革,这涉及中央各部以及各个地方的切身利益。这四方面中,风险最大的是价格改革。既要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又要防止出现通货膨胀,这就必须充分考虑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企业的消化能力和群众心理的承受能力,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支持改革。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来看,价格改革的确会有一定的风险。当然只要处理得当,也能够化险为夷。 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要沿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条主线,把改革向深层推进,在理顺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等基本经济关系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逐步把新体制的框架树立起来。 (摘自1987年6月4、5日《人民日报》,部分段落连接处曾作少许技术性处理) ——1987年高考上海卷写作试题第一题。 【例文】 《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与首都大学生对话录》(片断)的主要观点: 1.按照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确定的“搞活、开放”的路子,为八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2.改革的步子并不慢,而是相当快的。 3.当前改革正进入新旧两种体制交替和转换时期,各方面的矛盾和摩擦比较多。尤其是价格改革,风险最大,需处理得当。 4.今后趋势是,继续按这条路子,把改革向深层推进,逐步把新体制的框架树起来。 【评点】 例文是参考答案。 命题组的命题意图是:第一,当前是信息社会,考生将来学习和工作都应具备这类写摘要的本领;第二,摘要的内容是有关当前经济改革,作为高中毕业生,理应而且必须对这一十亿人民的头等大事有一定的了解。 写摘要,首先要把握原文的思路,领会四个自然段的内在联系:对改革的总看法——对改革形势的基本估计——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风险需处理得当——今后改革的任务;然后,抓住每一段的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联缀起来。 摘要又称“文摘”,是指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所作的扼要摘述。“摘要”一词最早出现在拉丁文中,原意为“抽取”,是指当时僧侣们抄写经文时,通常要在每页写上“内容摘要”或“批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宫廷学者雇用文书对馆藏典籍进行抄写、摘要、节录,第一部“摘要”汇编——《图书》(福蒂编)于9世纪在拜占庭问世。后来,欧洲许多君主国国王要求大臣在呈送报告时须附上一份“内容摘要”。到文艺复兴时代,各国科学家在相互交换科研成果时,也采用了“摘要”方式。18世纪初,又出现了一批“摘要”刊物,如《建设》《环球——知识与娱乐》《每月评论》等。19世纪初,分科“摘要”问世,1830年,菲西那创办了最早的《化学文摘》与《药学总揽文摘》。到1907年,全世界“摘要”杂志发展到60多种,1969年达到1500种,1982年则为3500多种。 我国于18世纪80年代完成了“摘要”性质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订。新闻史上最早的“摘要”报当数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办的《澳门新闻纸》。文摘性期刊,始于1937年复旦大学教授孙寒冰创办的《文摘》。 摘要zhāiyào又称“文摘”,是指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所作的扼要摘述。“摘要”一词最早出现在拉丁文中,原意为“抽取”,是指当时僧侣们抄写经文时,通常要在每页写上“内容摘要”或“批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宫廷学者雇用文书对馆藏典籍进行抄写、摘要、节录,第一部“摘要”汇编——《图书》(福蒂编)于9世纪在拜占庭问世。后来,欧洲许多君主国国王要求大臣在呈送报告时须附上一份“内容摘要”。到文艺复兴时代,各国科学家在相互交换科研成果时,也采用了“摘要”方式。18世纪初,又出现了一批“摘要”刊物,如《建设》《环球——知识与娱乐》《每月评论》等。19世纪初,分科“摘要”问世,1830年,菲西那创办了最早的《化学文摘》与《药学总揽文摘》。到1907年,全世界“摘要”杂志发展到60多种,1969年达到1500种,1982年则为3500多种。 摘要zhāiyào摘录要点;摘录下来的要点 摘要zhāiyào❶ 〈动〉摘录文章要点:摘要发表│文件得先经秘书摘要再给经理审阅。 摘要zhāiyào摘录要点。 摘要(同)概要 提要 摘要zhāi yào摘录的要点。1881年狄考文《振兴学校论·新法》:“如讲过五经,作过诗文,可兼习代数学、地势学、形学、格物学、八线学、量地法、航海法、身理学、心学、化学、石学、是非学、代数、微分积分学、天文学、富国策以及中外史记摘要,此种种书籍,按年定为班次,一一开清,撒散各处,俾聪明好学之人可闻风而至也。”1902年吴汝纶《东游丛录·卫生图说》:“《学友会规则摘要》: 第一条 本会与本校训育之目的相准,图会员心身之练达,振作志气,厚交谊,以职员、生徒组织,称东京府立第一中学校学友会。”1907年刘庭春等《日本各政治机关参观详记》:“有一牌记每日要事,谓之事故摘要。” 要点 要点要(要端;要领;肯要) 另见:重要 抓住 掌握1 内容 ☚ 事物的内容 扼要 ☛ 摘录 摘录摘(摘抄;摘记;摘取;解摘;抄摘) 撮(撮取;撮录;钞撮) 采掇 ☚ 收录 辑录 ☛ 摘要说明书的摘要。摘要只是为了给人们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和了解技术状况提供方便,不具有法律效力。摘要应写明发明创造的名称,所属技术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特征、用途等。摘要可以包含最能说明的化学式或者说明发明、实用新型的一幅附图。全文以不超过200个字为宜。 摘要摘录要点。参见“文摘”。 摘要abstract;excerpt;extract 摘要abstract;excerpt;extract 摘要abstract 摘要precis 摘要compendium;conspectus;epitome;synopsis 摘要❶make a summary;make an abstrac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