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摇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摇法❶刺法名。指出针时左右摇动针体的方法。《针经指南》:“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出是也。”其摇而出针,开大针孔,以泄邪气,泻法用之。本法源于《灵枢·官能》:“摇大其穴。” 摇法❶推拿手法。摇动关节,使之灵活。常用于四肢及颈腰部关节。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见《保持推拿法》。 摇法推拿手法名。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是活动关节的一种方法。操作时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 摇法yáofǎ❶推拿手法。摇动关节,使之灵活。《保赤推拿法》: “摇者, 或于儿头,或于儿手, 使之动也” (也可用于成人)。常用于四肢及颈腰部关节。有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等作用。 摇法 摇法摇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在隋、唐时,摇法被列为导引及自我按摩的一种常用方法;明、清以来,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复式操作法中多结合应用;近代,则较多地用于治疗运动器官的疾患。术者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回旋的转动。有人也称之为“运法”、“盘法”。摇法的动作要领是,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转幅度的大小,要根据病情适当掌握,同时必须注意被摇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因势利导,适可而止。摇法可直接在人体上进行练习,根据人体各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掌握各关节的摇动幅度。摇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等作用。适用于颈腰部及四肢部,以治疗运动功能障碍、关节痠痛、屈伸不利等症。摇法在临床时,应用于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图1 摇颈 摇肩 患者坐位。操作方式有三种: ❶肩部放松,屈肘。医者站于侧方,弓步势,上身略为前屈,用一手扶住肩关节上部,使其稳定,另一手托起患肢肘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运转(图2-1)。 ❷患者上肢伸直。医者一手扶住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其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运转(图2-2)。以上两式适用于肩关节活动障碍明显者。 ❸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医者站于侧方,丁字步,用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以掌背抵住患者的前臂部,将其上肢上举至160°幅度时,医者将掌背反过来用手握住其腕部,而原握住患者腕部的手向下滑移,扶按肩部,此时要停顿一下,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肢向后作大幅度运转(图2-3)。在由后向前作环转时,则动作相反。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已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患者。 ![]() 图2-1 托肘摇肩法 ![]() 图2-2 握手摇肩法 ![]() 图2-3 大幅度摇肩法 摇腰 患者坐位,腰部放松。医者站其后方,一手扶住其一侧腰部,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将患者的上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作连续的前后左右俯仰侧弯,使腰部作环转动作。适用于腰部疼痛、活动不利等症。 摇髋 患者仰卧,髋膝微屈。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扶其膝部,另一手托住其足跟,两手协同使其髋关节屈曲到90°,然后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运转(图3)。适用于髋部伤筋痠痛、活动不利及腰腿痛等症。 ![]() 图3 摇髋 ![]() 图4 摇踝 摇踝 患者平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位于其足后方,用一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握住其足背前部,作环转摇动(图4)。常用于踝部伤筋、踝关节活动不利等症。 ☚ 揉法 扳法 ☛ 摇法yáo fǎrotating manipulation;shaking metho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