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钟论》
摆钟是一种用摆作等时运动元件的时钟。伽利略自从发现摆的等时性后,就一直在寻找一种用摆来计量时间的方法,并曾构思过一种设计方案,但最终没有能制出摆钟。世界第一台摆钟是由荷兰科学家惠更斯于1657年设计制作的,并取得了摆钟的专利权。惠更斯制作的摆钟成功地把摆应用于当时已有的时钟,以取代原来的平衡轮,这一点与伽利略的设想完全不同。
1673年,惠更斯在法国巴黎出版了他的 《摆钟论》。这部著作共分五个部分:第一和最后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他所发明的摆钟和摆钟运动时所涉及的许多力学理论问题。惠更斯的摆钟像早期时钟一样,也是由一个下垂的重锤驱动,不同的是重锤的拉力驱动通过一个节摆件向摆施以周期的、瞬时的冲动,而使摆保持运动,摆本身又调节着重锤的下降和指针的运动。摆钟的核心部件是水平节摆轮,其轮齿交替作用于一个同摆相连的水平轴上的两个棘爪,以控制摆运动。现在在摆钟上通用的节摆锚是晚些时候才发明的。第二部分研究了质点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坠落运动,以及沿光滑平面或曲面而作的约束运动,并证明了旋轮线的等时降落性质。在第三部分中,惠更斯建立了他的渐屈线理论,这种理论旨在制作精确的等时摆。他给出了联结单摆的振动周期与其摆长和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单摆又称数学摆,它是由一根上端固定不能伸缩的细线 (线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和在下端悬挂的一个小球 (可以当作质点) 组成。当它在重力作用下在铅垂平面内摆动时,如果振幅很小, 则它的振动周期为T=2π
(1是摆长,即固定点到球心的距离)。测定了1和T,就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第四部分,惠更斯致力于解决复摆即物理摆的问题,这无疑是他在摆钟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复摆是一种能绕定轴摆动的重物 (轴线不通过重心),它可用来计时或测定重力加速度g。
《摆钟论》
摆钟是一种用摆作等时运动元件的时钟。伽利略自从发现摆的等时性后,就一直在寻找一种用摆来计量时间的方法,并曾构思过一种设计方案,但最终没有能制出摆钟。世界第一台摆钟是由荷兰科学家惠更斯于1657年设计制作的,并取得了摆钟的专利权。惠更斯制作的摆钟成功地把摆应用于当时已有的时钟,以取代原来的平衡轮,这一点与伽利略的设想完全不同。
1673年,惠更斯在法国巴黎出版了他的《摆钟论》。这部著作共分五个部分:第一和最后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他所发明的摆钟和摆钟运动时所涉及的许多力学理论问题。惠更斯的摆钟像早期时钟一样,也是由一个下垂的重锤驱动,不同的是重锤的拉力驱动通过一个节摆件向摆施以周期的、瞬时的冲动,而使摆保持运动,摆本身又调节着重锤的下降和指针的运动。摆钟的核心部件是水平节摆轮,其轮齿交替作用于一个同摆相连的水平轴上的两个棘爪,以控制摆运动。现在在摆钟上通用的节摆锚是晚些时候才发明的。第二部分研究了质点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坠落运动,以及沿光滑平面或曲面而作的约束运动,并证明了旋轮线的等时降落性质。在第三部分中,惠更斯建立了他的渐屈线理论,这种理论旨在制作精确的等时摆。他给出了联结单摆的振动周期与其摆长和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单摆又称数学摆,它是由一根上端固定不能伸缩的细线 (线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和在下端悬挂的一个小球 (可以当作质点)组成。当它在重力作用下在沿锤平面内摆动时,如果振幅很小,则它的振动周期为T=2π
(1是摆长, 即固定点到球心的距离)。测定了1和T,就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第四部分,惠更斯致力于解决复摆即物理摆的问题,这无疑是他在摆钟问题上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复摆是一种能绕定轴摆动的重物 (轴线不通过重心),它可用来计时或测定重力加速度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