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提高结婚登记率的主要经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提高结婚登记率的主要经验

提高结婚登记率的主要经验

安徽省近年来结婚登记率持续大幅度上升的原因在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管理科学。其主要经验是:
围绕人口控制做结婚登记工作 过去,安徽省在抓婚姻登记管理时,仅仅局限于民政部门本身,就登记抓登记。对大量违法婚姻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较被动。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之后,安徽省的人口出生率高达25.04‰,高出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违法婚姻中早婚早育、早婚多育对计划生育的冲击。围绕这一问题,安徽民政部门全面分析全省的结婚登记状况,探索结婚登记率与人口出生率的内在联系。利用1988年以来掌握的婚姻统计资料,将全省7个地区、81个市、县1988年至1990年连续3年的结婚登记率,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出生率逐县、逐市进行对照比较;并在对照、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揭示出一条基本规律:凡是结婚登记率高的地方,人口出生率就低,相反,凡是结婚登记率低的地方,人口出生率就高。全省12个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县(市),其1988年至1990年3年的平均登记率只有47.5%;25个人口出生率高于全省平均25.04‰的县(市),其3年的平均结婚登记率分别为45%、50%和67%,都大大低于全省当年的平均结婚登记率。上述37个县的累计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的57%,而违法婚姻却占全省违法婚姻总数的81.2%。最为典型的3个地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6%;而1989年和1990两年发生的违法婚姻竟分别占全省违法婚姻总数的60%和68%,3个地区所辖的22个县(市)中,有16个县(市)的人口出生率都高于全省的平均人口出生率。有的县人口出生率高达33.18‰,而其结婚登记率仅为28.85%,违法婚姻数多达6000多对。相反,全省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宣城地区(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出生率为20.63‰,1991年下降为14.87‰)和黄山市(第四次人口普查的出生率为21.72‰,1991年下降为16.14‰),从1988年到1991年的4年中,结婚登记率年年都在90%以上,4年的平均结婚登记率宣城地区为94.3%、黄山市为92.2%。池州地区的青阳县,是全省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县(17‰),这个县的结婚登记率,连续4年都稳定在95%左右,1991年高达98.13%。
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使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结婚登记工作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作用。在领导重视的基础上,把婚姻登记和计划生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婚姻登记管理与计划生育一起统筹研究、统筹部署;省委省政府检查工作时,把结婚登记工作与计划生育一起联合检查,而且把结婚登记列为检查的第一项内容;评比先进时,也将结婚登记纳入了统一评比的内容。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衡量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主要依据四个部门的数据:一是计生委掌握的人口出生率;二是民政部门掌握的结婚登记率;三是统计部门人口出生抽样调查数据;四是公安部门统计公布的年末总人口数。
这样就使安徽省的婚姻登记工作完全跳出了民政部门的范围,不仅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也写进了省委的工作报告,列入了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有些地方还将其列入了干部目标管理和精神文明评比的内容。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挂不上号,排不上队,自家强调单位抓,抓好抓差无人查”的状况。抓计划生育要从结婚登记抓起已逐步在全省形成共识。
实行量化和目标管理 1987年以前,安徽省民政部门曾先后对30多个市、县的婚姻统计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市、县的婚姻登记数字与统计年报的数学严重不符,有的一个县就误差数千对,有的市、县在上报时,不依据已办理的婚姻档案,不向婚姻登记机关要登记数字,全凭估计上报。形成了“股长估,秘书报,究竟多少对,谁也不知道”的局面。这种凭主观估计的婚姻登记数学统计,人为地造成了数字不准,实绩不明,根本起不到分析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的作用,给婚姻登记的宏观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结婚登记率,自1988年起,婚姻登记主管部门实行量化和目标管理,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第一,开展多种类型调查,确定衡量结婚登记率的标准。全省范围大,人口多,不可能每年进行一次结婚登记普查。为掌握较为准确的结婚登记比例,民政部门结合业务指导和婚姻登记调查,先后对省内40多个市、县的部分城市、县城、乡镇的人口及实际结婚对数进行了多类型的典型调查。发现以县为单位,每年的实际结婚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20‰左右,即每百人一对。一个100万人口的县,每年至少应有1万对结婚人数。这一比例,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各地认为基本符合实际。四年多来,一直以这一比例统一计算和公布各个市、县的结婚登记率,有效地促进了结婚登记工作的量化管理。也使基层部门感到衡量有尺度,评审有依据。
第二,改革婚姻统计制度,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为使各婚姻登记机关实际办理的登记数字能准确上报,自1988年起,安徽改革了婚姻统计和年报制度,制定了全省统一的《婚姻登记情况统计表》。规定各个婚姻登记机关根据当年实际办理的登记数字和掌握的违法婚姻数字,将《婚姻登记情况统计表》一式填写4份,经所在的乡镇政府或街道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后,于次年1月20日之前分别上报省、市(行署)、县民政厅、局。各市县汇总上报省民政厅时,除报送汇总表外,都必须附各乡镇婚姻登记机关的原始统计表,这种登记在基层、统计来自于基层的统计年报制度已连续实施了4年,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全省各个市县以及乡镇的婚姻登记情况;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统计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指导工作;也使省民政厅在检查婚姻登记工作时,有可供核查的依据。
第三,年度通报排列名次,下达指标明确任务。每年年初,民政部门依据婚姻统计和公安部门掌握的人口数字,及时计算出各个市、县的结婚登记率,并按结婚登记率的高低依次排列,列表公布,通报全省,并抄送各级人民政府。既表彰先进,又批评落后。同时在通报上年婚姻登记成绩时,一并向全省各地下达当年结婚登记率的省、市、县各级任务指标。这种排列名次,年度通报,明确任务,下达指标的的做法,使先进、落后和处于中间状态的市、县均感到有压力。尤其是对落后地区震动较大,有力地促使后进地区尽快把工作抓上去。
第四,及时表彰奖励先进,不断鞭策激励后进。为使量化和目标管理深入持久的地开展下去,安徽省对结婚登记率达标、成绩显著的40多个市县,和婚姻统计工作认真负责,数据准确,上报及时的11个市、县,在全省婚姻登记工作会上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对未达标、婚姻登记率较低的市、县,均按落后名次分别通报全省各地民政部门和各市、县人民政府。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达标与不达标一个样,先进与落后一个样的局面。这种结合量化和目标管理实行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做法,有助于各级人民政府督促、支持民政部门抓好婚姻登记工作。
加强部门配合治理违法婚姻 结婚登记与管理,具有社会性、群众性、长期性的特点,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等密切相关,尤其是治理违法婚姻,光靠民政部门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加强部门配合,采取齐抓共管的有效措施。几年来,安徽省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把结婚登记与计划生育捆在一起抓。实践证明,提高结婚登记率对制止违法婚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结婚登记与计划生育一起抓,收到明显效果。民政与计生委等部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民政部门围绕人口控制的大目标抓好结婚登记,为计划生育把好第一关。计生部门深入各地检查计划生育工作时,把结婚登记列入重要内容。此外,民政部门还与计生委、公安、共青团、妇联等部门一道,共同开展计划生育和婚姻登记大检查,参与违法婚姻和超计划生育的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提高结婚登记率起了显著作用。
第二,实行《结婚证》与多种利益挂钩。过去,农村中视“鞭炮夫妻”、“酒席婚姻”为“合法婚姻”。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安徽省许多市、县都坚持实行了《结婚证》与生育指标挂钩,与调整承包地、划拨宅基地挂钩的办法。从省、市、县到乡镇,各级政府组织结婚登记大检查和清理违法婚姻时,都要进村入户检查婚姻当事人的《结婚证》,计生部门在审发生育指标时,也要依据《结婚证》,土地管理部门在为新增人口划拨承包土地或宅基地时,一律依据《结婚证》,所有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结婚证》的使用价值,减少了违法婚姻,促进了婚烟登记率的提高。

☚ 婚姻登记率逐年提高   三 违法婚姻及其治理 ☛
000040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