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读音d·an(ˇ),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荡旱切,上,缓韵。 ❶拂除。如:掸尘;掸扫。 上一条: 單 下一条: 撣
掸读音sh·an(ˋ),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唐干切,平,寒韵。 ❶种族名,掸人为缅甸东部掸邦的基本居民,约二百万人(1975年),信小乘佛教。 上一条: 墠 下一条: 撣
掸读音d·an(-),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他干切,平,寒韵。 ❶古国名;东汉永元九年和永宁元年,该国曾先后遣使来中国。 上一条: 匰 下一条: 撣
掸读音ch·an(ˊ),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市连切,平,仙韵。 ❶[掸援]亦作“婵媛”。牵连貌;情思牵萦、眷恋貌。 上一条: 禪 下一条: 撣
掸读音t·an(ˊ),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徒干切,平,寒韵。 ❶通“弹”。《水浒》:“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掸不得。” ❷持不坚。《集韵》:“掸,持不坚也。” 上一条: 彈 下一条: 撣 掸缠chán相缠不去。例:孩子~搋人,忙地走不开。 ❍ 将你厮~活~住不让走! 《集韵》:“掸,相缠不去也。”
掸弹dān拍打;碰磕。例: 桌子~碗。 ❍ 用手拍~衣服,抖~衣服上的尘土。 《中国歌谣资料·孟姜女》:“粗罗掸来细罗儿掸,无皮的罗儿掸三遍。” 掸逞、can3(动)❶用条状物抽打:~耳巴子|~条子〔用鞭子打人〕|铁鸭公那一竹竿,~得并非没有力,不好等闲视之。(潮878) ❷用物驱赶(蚊蝇)、去除(灰尘) :~蚊子|~灰尘。 掸t 53拂拭: ~去墙上的灰尘。《说文》: “掸,持也。” 段玉裁曰: “提持犹悬持也。” 张舜徽按: “掸,提双声,故其义通。” 掸撣{}四5385①动淋洒。北京官话。北京〖tan214〗。先~点儿水再扫。②动触;碰。闽语。广东汕头〖 〗。你勿~我。③动把蔬菜放在沸水里略煮一下就拿出来。⑴江淮官话。安徽安庆〖tan213〗。芥菜要~水‖~~水。⑵西南官话。贵州贵阳〖 〗。把腊菜~死。④动用条状物抽打。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an53〗。~耳巴子‖~条子用鞭子打人。克非《春潮急》三六:「铁鸭公那一竹竿,~得并非没有力。」⑤动用物驱赶(蚊、蝇)。⑴西南官话。四川成都〖tan53〗。~蚊子。⑵吴语。浙江定海。民国《定海县志》:「驱蚊曰~蚊。」⑥动抹。吴语。浙江温州〖ta45〗。⑦动提持。⑴西南官话。四川荣县。1929年《荣县志》:「今凡持物曰~,平声。」⑵吴语。江苏苏州。汪东《吴语》:「苏州谓提持为~。」浙江宁波。陈训正《甬谚名谓籀记》:「提持曰~。今俗作担,作带。」   掸撣dǎn轻轻地扫或拍打 △ ~去灰尘|~衣服。 另见695页shàn。
掸撣shàn❶古代称傣族。 ❷缅甸民族之一,大部分居住在缅甸的掸邦。 另见154页dǎn。 掸撣、撢、担用掸子拂去尘土等:~土︱~尘︱~扫。 “担”另见 dan;dan。 掸dǎn拂,抽,扫,去掉灰尘:掸一掸桌子│掸得很干净。 掸dǎn淋洒。如:先~点儿水再扫。 掸(一)dǎn (二)shàn【辨形】右是单。11画。形声。 【辨义】掸(一)dǎn ❶用鸡毛或布做成的除尘用具:掸瓶|掸帚|掸子|掸甩子。 ❷拂,扫去尘土: 掸尘|掸衣服|掸桌子。 (二)shàn ❶我国史书上对傣(dǎi)族的一种称呼。 ❷ 缅甸民族之一,大部分居住在掸邦:掸人。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掸(一)dǎn作名词、动词;(二)shàn只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 掸(一)dǎn作用具名,并表示动作;(二)shàn用于民族名、外国地名。 掸dǎn用手或工具把衣服等上面尘土等抽打掉:(刘姥姥)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失错了,并没弄脏了床帐。”一面说,一面用手去~。(四一·952)(媳妇们)一面说,一面用手帕~石矶上说,“姑娘站了半天乏了,这太阳影里且歇歇。”(五五·1297) 掸撣dǎn拂。《齐民要术·作酢法》:“~去热气。” 另见55页chán。
掸撣chán牵引。曹植《驱车篇》:“驱车~驽马,东到奉高城。” 另见96页dǎn。 掸*撣B5A7 (一)dan拂拭;轻轻抽打或拍击除去尘土:~土/~掉衣服上的灰。 (二)chan[掸援]chanyuan <文>牵引(见《广雅》)。 (三)shan❶古书中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❷[掸族]shanzu缅甸民族之一,大部分居住在掸邦。 清除 清除清(清扫;清剔;清洗) 除(除扫;除荡;洗除;祓除;粪除;雪除;排除) 芟(芟薙) 刷(洗刷;~耻雪仇) 湔 荡(荡涤;荡涤;荡攘;消荡) 肃 扫(扫清) 廓蠲(蠲除;蠲祓;蠲荡;蠲涤) 涤(涤除;涤荡;盥涤) 出 淘潠洗伐 洗脱 祓禊 扑浣 洒除 洒扫 清除杂念,内心平静,不存念想:澄心涤虑 澄心定虑 澄心袯虑 澄心静意 澄心净意 澄心清意 澄心摄虑 澄心息虑 澄心息念 澄心淡虑 澄心淡虑 涤虑澄神 涤虑清心 涤思凝心 息心静虑同 息虑凝神 凝情涤虑 凝神涤虑 凝神摄虑 凝神息虑 凝思淡虑 凝思淡虑 净意澄心 静虑凝神 定神绝虑 淡虑澄情 淡虑澄清 绝虑凝神 究心涤虑 清除意念中庸俗的东西,使心志清洁纯正:澡雪精神 澡雪神襟 澡雪神情 精神澡雪 整治纷乱,清除弊端:整纷剔蠹 制止暴乱,清除祸害:禁暴除害 清除杂质使物体纯净:净化 清除一切污秽或不好的东西:荡垢涤污 磢垢涤污 清除社会上不好的或污秽的东西:涤瑕荡秽 涤瑕荡垢 涤秽荡瑕 涤垢洗瑕 蠲荡瑕秽 清除对公众有害的人或事物:徙根剪叶 清除豪强势力及一切坏人坏事:除秽锄豪 惩处坏人,清除残暴势力:惩奸息暴 抛弃清除:遗荡 涤除,清除:除涤 拂拭清除:掸(~扫;~尘) 用蛮横的手段驱赶清除:横驱直扫 用锹或铲撮取或清除:铲(~苞谷) 铲平,清除:削平 杀戮清除:诛荡 (扫除净尽;全部去掉:清除)
另见:全部 除去 铲除 ☚ 清除 彻底清除 ☛
扫除1 扫除1扫(扫括;扫掠;打扫;绰扫;除扫) 粪(粪除) 祓 灭拂 脩除 骚除 打扫场地:涤场 扫除门庭:除门 打扫厕所:抒厕 抒溷 用帚和刷扫除尘垢:扫刷 用掸帚等东西轻轻的扫:掸(~灰;~尘) 拂(拂拭;过拂) 襒 洒水扫地:洒扫 粪洒 汛扫 洒扫房舍:清宫
另见:清除 洗涤 清扫用具 ☚ 扫除1 清扫 ☛
清扫用具 清扫用具帚(扫帚;箕帚;条帚) 彗(扫彗) 笤(笤帚;竹~) 彗(彗帚;拔~) 提拂 箕扫 扫笆 扫把 净君 扫帚的末端:鬣 拂尘用具:拂(拂尘;拂子;拂帚;扇~;牛尾~) 掸(掸帚;掸子;鸡毛~) 麈(麈尾;麈拂) 文帚 燕尘(一挥~) 谈犀 蝇甩儿 古人清谈时所执的拂尘:谈柄 谈麈 洗刷用具:刷(刷子;毛~;棕~;铁~;牙~;鞋~;衣~;尼龙~) 筅(~帚;茶~) 箲 撮垃圾用具:箕(撮箕;粪~) 畚(畚箕)
另见:清除 脏物 灰 尘土 ☚ 用具 量具 ☛
擦拭 擦拭雪 扢 抆 捝 打磨 摩拭 揩擦 磨揩 磨拭 揩摩 划拉 掸去或擦去尘土:拂(拂拭;拂绰;拂擦;磨拂) 掸 振 拂除尘埃:清尘 揩拭桃子:雪桃 整理拂拭:整拂 揉搓揩拭:擦磨 打扫拂拭:扫拂 洗涤拂拭:湔拂 洗涤擦拭:湔拭 浣拭 用布、巾等擦拭使干净:揩(揩拭;揩磨;~油;~汗) 拭(拭抹;拭拂;拭擦;抆拭;~目) 抹(~泣;~桌;打~) 揞 揾 擦(擦抹) 搓摩,揩拭:揉擦 用手或巾擦鼻涕:擤 揩去眼泪:拭泪 揩泪 抆泪 抿泣 雪泣 雪涕 抹泪(抹泪揉眵;抹泪揉眼;擦眼抹泪) 用衣袖拭泪:掩袂 擦拭血泪:抆血 ☚ 揉搓 抚摸 ☛ 掸 掸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居住在昆明以西千余里的滇越(乘象国)是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不同称呼。东汉时,掸国是西南夷中政治、经济发展较快、势力较强的国家之一。掸国西南通大秦(罗马),经伊洛瓦底江与东罗马等国交往频繁。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永元九年 (97年),“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小君长皆加印绶、钱帛。”“永宁元年 (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掸人有文字,说掸语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多信小乘佛教。掸国即今缅甸掸邦。掸人与当时中国境内的鸠僚 (傣族) 同出于一个民族系统,有着密切往来和亲戚关系。 ☚ 僰 乌蛮 ☛ 掸(撣);[撢、担]dǎn (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扫) brush lightly;whisk:~ ~ 衣服 brush the dust off one's clothes;~ 掉身上的雪花 brush [whisk] the snow off one's coat;~ 去灰尘 whisk away the dust 另见 see also shàn。 ◆掸帚 [方] whisk;whisker;duster; 掸子 duster (usu. made of chicken feathers or strips of cloth)
掸(撣)shàn ❶ (我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a form of address used in historical works to the Dai nationality ❷ (缅甸民族之一, 大部分居住在掸邦) the Shans (of the Shan State in Burma) 另见 see also dǎn。 掸古族名。亚洲中南半岛与中国云南边境相邻地区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掸邦,部分在克钦邦等地,少数居泰国。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操掸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与中国的傣族,泰国的泰族有渊源关系。据公元初文献记载,曾与东汉王朝有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屡遣使“献乐及幻人”。13世纪后,在缅甸北部建立阿瓦王朝。19世纪起先后受英、日殖民者统治。1948年,缅甸独立后,33个土司邦联合为掸邦,获得一定的独立权。主要经营水稻农业,实行灌溉犁耕,少数兼营手工业或商业。多信仰小乘佛教,有文字,但主要用于佛教经典。男子用布或毛巾包头,喜挂佩刀,有文身习俗。妇女喜穿白色或浅色上衣和统裙,用白花毛巾包头。未婚少女穿短上衣,下着纱笼。喜食糯米,嚼槟榔。行一夫一妻制。人死一般行土葬。 掸*撣dǎn(11画)
  【提示】单,第一个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两边相离。 △掸(撣)dǎn11画 手部 (1) 【掸子】 用鸡毛、布条等绑扎成的拂尘用具: 鸡毛~。 (2) 用掸子、毛巾等轻轻抽打或扫,以去掉灰尘等: ~掉身上的土|~~书架上的灰。 另见shàn(356页)。
*掸(撣)shàn11画 手部 (1) 古时对傣族的称呼。 (2) 缅甸的民族之一,大多居住在掸邦。 另见dǎn(72页)。 掸撣1.dǎn 2.shàn1.dǎn 上古形声字。从扌(手),单(單)声。本提持义,现代读去声。中古引申为“拂”义,打去尘土。声调也变上声。如:掸桌子|掸衣服。加“-子”尾成名词。如掸子,用羽毛或布绸等做成。另有写“撢”的,笔画较多。 2.shàn 我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又掸族,缅甸民族之一,大部分居住在掸邦。 掸撣★繁◎次★规
dǎn撣,形声,从手,單声,本义为用手提,引申为轻轻地抽打或扫,以除去尘土等。《简化字表》类推简作“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