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角jǐ jiǎo指分兵夹击或牵制敌人。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之三:战武牢,动河朔,逆之助,图掎角。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辅车排胜阵,掎角搴降旗。 掎角谓互相配合,前后夹击。《三国志· 魏志·陈留王奂纪》: “初,自平蜀之后,吴寇屯逼永安,遣荆、豫诸军掎角赴救。” ○ 掎角之势 掎角事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角是抓住角,掎是拉住腿。后因以“掎角”指夹击敌人。《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引申为分出一部分兵力,以牵制夹击敌人。《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吴寇屯逼永安,遣荆、豫诸军掎角赴救。” 掎角jǐ jiǎo《左传·襄公十四年》:“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孔颖达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后用“掎角”比喻分兵牵制或前后夹击敌人。《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纪》;“初,自平蜀之后,吴寇屯逼永安,遣荆、豫诸军掎角赴救。” 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此寇,正在今日。” 掎角❶本指捕鹿时执住它的角,拖住它的足,比喻牵制或夹击。
❷即犄角,形容两边形成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