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酌Zhuó

《姓氏词典》引 《辽史》收载,“辽有酌古。”未详其源。

酌zhuó

❶斟酒,飲酒。枚乘《七發》:“蘭英之酒,酌以滌口。”班昭《東征賦》:“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
❷斟酌。班婕妤《擣素賦》:“測平分以知歲,酌玉衡之初臨。”
❸取。揚雄《蜀都賦》:“魚酌不收。”

《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云:“《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三家《诗》同。这是成王时《大武》乐歌之一。《大武》有六成,即六支舞曲。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周颂》的《武》、《桓》、《赉》为其中之三。其余三成,据近人王国维研究,为《昊天有成命》、《酌》、《般》(见《观堂集林·周大武乐章考》)。据今人陆侃如、高亨研究,为《我将》、《酌》、《般》(见陆侃如《诗史》、高亨《周颂考释》)。《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勺”即“酌”,舞勺即以此诗为节而舞,为当时学校的学科之一。全诗一章,九句,也有分为八句。主要歌颂武王出师伐纣,取得天下的功绩。起语雄健,用词典重。因为配合舞蹈,所以篇幅不长。

☚ 丝衣   桓 ☛

《酌》

 於铄王师,啊! 真英武,武王的进攻,


遵养时晦。帅兵讨伐那昏君。


时纯熙矣,顿时光明照天空,


是用大介。成大事呀立大功。


我龙受之,我周家应天顺人有天下,


𫐆𫐆王之造。 威风凛凛兴一番事业呀。


载用有嗣,一代一代地相传下,


实维尔公,允师。武王秉公心,不虚假,大众信服他,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於(wu):“乌”的古字,叹词,有赞美的意思。铄(shuo):辉煌。王师:指武王的军队。②遵:循,顺着。一说,遵,率。养:取。时:是,此。晦:昧。这里指昏君纣王。③纯:大,普遍。熙:兴起,兴盛。一说,熙,光明。④介:善,吉祥。大介即大善,大吉祥。⑤龙:宠,恩宠。受:承受。⑥𫐆(jue)𫐆:强壮、勇武的样子。造:为,成就。⑦载:则。有:语助词。用:因此。嗣:继承 ⑧实:同“寔”,即“是”。实维:即“是维”,表肯定语气。尔公:尔先公,指武王。旧说解公为事,指武王伐纣,亦通。允:信,实在。师:法,效法。



[赏析] 远古时代,我国歌谣常与原始舞、乐结合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特点。直到《诗经》时代,歌和舞才逐渐分家,舞蹈的歌词保留在《诗经》里的就叫“舞诗”。舞诗在《颂》中有一定数量,《酌》就是一首舞诗。


《酌》出自《周颂》中的《闵予小子之什》,原是歌颂周武王灭商建周的舞蹈《大武》中系列歌词之一,是周人赞美周武王的乐章。


《诗序》说:“《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诗集传》解:“《酌》即勺也。”《仪礼》、《礼记》皆言舞勺,郑观文《中国音乐史》说:“《勺》为武舞,其诗为《酌》之章。”可见《酌》是舞乐。


《酌》为西周初年诗。《郑笺》说:“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成王,乃后祭于庙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周公,作于居摄六年制礼作乐的期间。


《颂》用于宗庙祭祀。《诗大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郑樵说:“宗庙之音曰颂。”《酌》一类诗宗教气氛较浓,被后人称为“宗教性的颂诗”。


本诗所歌颂的是周武王伐纣取天下的功绩。《尚书》中的《西伯戡黎》、《牧誓》诸篇载有武王伐纣的史实。据记载,商纣王是位暴君,很不得人心,而周朝到文王时,国力已很强盛,武王灭纣已是水到渠成。相传在伐纣的战争中,虽然武王兵力不强,但士兵斗志旺盛,杀敌英勇,纣王虽发兵十多万,但内部人心不附,奴隶逃亡,士兵倒戈。结果纣王自焚而死,武王为天子。孟子说:“取之而万民悦则取之,武王是也。”武王伐纣的一举是顺乎历史潮流、深得民心的。《诗序》谓武王“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基本符合《酌》诗实际。


全诗一章八句,未用比兴,全是赋法,但带有抒情意味。“於”作为开篇第一字就含赞叹语气,表现出当时人们对建立“蹻蹻功业”的武王的敬意。头两句写武王伐纣的史实,由衷赞美伐纣的“王师”。写商纣,用“晦”称代;写“王师”,用“铄”形容,于对比中显露出纣王的“无道”和武王的“美盛”,感情的褒贬色彩分明。三、四句写武王伐纣的成功,带来了天下澄平的西周盛世。“是用大介”,语句简朴典重,体现出宗教性颂诗的用语特色。五、六句集中讴歌武王功德,指出武王得宠乃是上天的恩赐,宗教色彩更加浓艳。这两句可看作前四句的概括和总结,颂词部分至此结束。末两句是誓词,表明后人决心承继祖业,效法前王。两句中借助“实”、“维”、“允”等词,表达恳切的语气,虔诚的态度和浓厚的祭祀气氛。读着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见当时人们对祖先神的敬畏、崇拜和赞颂之情。据《礼记·内则》“十三舞《勺》”的记载,可推断这舞蹈和伴奏的乐曲,不但家喻户晓,而且可能还是当时学校的必修课目。


这首诗为了表现宗庙祭祀时气氛的庄严肃穆,语末助词用得很少,内容和形式得到了统一。篇幅短小,用词典重。也显示出颂诗的特点。


这首诗和《诗经》中其他早期诗歌一样,担负着诗歌发展的奠基使命,在诗史上起的作用不容抹煞。而且,作为我们后人研究人类祖先的精神生活乃至宗教意识,《酌》一类的《颂》诗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史料。

《诗经》-《酌》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𫏋𫏋王之造, 载用有嗣, 实维尔公允师。
 《酌》是周代大奴隶主贵族颂美武王灭商的乐歌之一,属于周王朝祭祀宗庙的舞曲。《毛诗序》说:“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点明了这种乐歌的性质。它带有很浓厚的宗教气氛。朱熹曾说:“颂则鬼神宗庙祭祀歌舞之乐。”在祭祀典礼时,载歌载舞,祭列祖、颂先王、娱神明。乐、舞、歌三者合一,是综合的艺术表演,很难截然分开。
 这首《酌》称颂武王能酌时宜,顺应时势,一举灭商,成其功业。据王国维等人研究,《酌》及以下的《桓》、《赍》、《般》各篇都是《大武舞曲》之中的一“成”。《汉书·礼乐志》记载:“周公作《勺》,《勺》言能酌先祖之道也。”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继承文王灭商的遗志,积极积蓄力量,经过多年准备,先在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 大会诸候,盟誓灭商,后率军东征,在牧野与商军决战,商由奴隶组成的军队倒戈,武王占领商朝朝歌,商纣王自焚而死。周公乃武王之弟,协助武王之子成王掌管朝政,平定了国内叛乱,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酌》同《诗经》各篇一样,本无题目,现题目是后人所加。不同的是,《诗经》多数篇章均以诗中出现的字句词组为题。而《酌》及《赍》、《般》等篇,题目不从原诗字句中选出,而是根据全文内容另加新字命题。这就更加突出了赞颂先王酌时而动的目的。
 诗的内容分两部分,称赞先王,表示决心。前四句“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赞颂道: 啊,武王的军队多么辉煌美盛! 按照时势隐藏实力,待机而动。到时势十分有利,大为光明之后,乘势王师大进,以甲兵安天下。这一节,极力称颂武王善择时机。有师不用其威,待商“殷王纣乃用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 (见《史记·周本纪》) 四面楚歌之后,大军压城,建功立业。这四句,每句点明一个主要内容,首句突出军队强大威武,二句强调善择时机,三句说明形势对比十分有利,敌人将不战自溃。四句“是用大介”十分准确,此时不进,更待何时?一个“是”字把正义之师,以德服天下的用兵之举形象地表现出来。至此,义师无敌的真理已蕴藏其中,让人反复体味,对于我国祖先这么早就发现这条规律不能不深为敬仰。
 接下四句“我龙受之。 𫏋𫏋王之造。 载用有嗣。 实维尔公允师。”这一节表示承受祖先功业,以先王事业为行动准则的决心。这里,“我”是成王的口气,“龙”是“宠”字的省借,表示光荣之感。“我龙受之”表示我光荣地承受了它。“𫏋𫏋王之造”。 一句“𫏋𫏋”表示强大威武,“王之造”。 指先王创立的功业。二句合起来是,我光荣地承受了先王创立的功业。第三句“载用有嗣”,“载”表示“这样”的意思,“用”当“做为”之讲。即这样做为先王的后嗣。第四句“实维尔公允师”,“实维”有“一定要”的意思,“尔”指武王,“公”指“功业”或“先公”,“师”表示“师法”即“去学去做”之意。即一定要按您的功业为行动准则。这既是成王告于先王的决心,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训诫。可是,奴隶主贵族们一代不如一代,他们骄奢淫逸,很快走上纣王自绝于天下的老路,读读“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豳风》) 奴隶们一年到头苦难生活的悲歌,武王成王之后别说以“先王功业为法”,即使少一些敲骨吸髓的剥削也办不到。这决心也就成了讽刺。
 这首诗字句简明,内容单一,读来有单调枯燥之感,艺术上很难打动人,因而诸多《诗经》选本总把它排除在外,也是不奇怪的。

《诗经》篇文之《酌》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实维尔功
 允师


 

 【注释】①铄(shuò):强盛。②遵养:保养实力。时晦:黑暗时代。③纯熙:光明。④大介:大发甲兵。⑤龙:通“”。 恭敬。⑥蹻蹻:英武貌。造:通“曹”。众多将士。⑦载用:乃用于。有嗣:指武王。⑧尔:指文王。公:通“功”。武功。⑨允:信。
 【鉴赏】这是武王即将伐纣之诗。
 此诗为《大武舞》的第一章。《大武舞》第一成表演的是“始而北出”,舞容为“总干而山立”。此像武王手持武器,率师北伐。
 全诗一章九句。发端盛赞文王之师:“啊,强盛的文王军队!”这赞语出自武王之口,足见其内心充满着必胜的信念。然而,在当时商强周弱的情势下,武王还不敢贸然一试,只得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此后,武王经过了几年充分的准备,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光明的时刻已经到来,于是便将“王师”全副武装起来,准备出征伐纣。此时此刻,武王的心情异常激动,他仰对文王之灵,好像是在默默地念道:“英武的文王之师,我恭敬地接受了他们。现在我就用于出征伐纣,这实在是师法您的武功。”结尾“允师”一句再次盛赞文王之师,这与首句正好呼应。由此可见,此诗实为武王伐纣的前奏曲。
 


 《诗序》说:“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取)天下也。”此说正确。何谓“告成”?胡承珙《传疏》说:“此乐成,告武王。”此说误,而应为武王以其成功告祭文王。篇名“酌”何意?一说舞名。朱熹《诗集传》说:“《酌》即《勺》也。《内则》十三舞《勺》。”《酌》诗既为《大武舞》的乐章,不会另立舞名,故此说不当。一说“灼”之误。孙作云《周初大武乐章考实》说:“此篇《酌》,应作‘灼’,即‘於铄王师’之‘铄’,‘铄’字一作‘灼’。”此未必然。诗中虽无“酌”字,但有酌意。武王养晦待时,“纯熙”一到,便立即“大介”,这不正是审时度势吗?因此,“酌”意为“酌时宜”或“酌先祖之道”,它与此诗内容正弥合无间。

诗词《酌》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注释】 ①酌:王质《诗总闻》:“寻诗无酌字,亦无酌意,恐‘铄’是‘灼’字。陆(德明)氏: ‘酌亦作汋’。与‘酌’同意,而与‘灼’同形。恐初传是灼字,已而渐渐作汋,又渐渐作酌。”王质是从字的形体方面去说明“酌”的。《汉书·礼乐志》:“周公作《勺》,‘勺’言能酌先祖之道也。”班固是从意义方面去说明“酌”的。 ②於(wu 乌):叹美词。铄(shuo 朔):通“烁”,辉煌的意思。遵:率。指率兵。养:《毛传》:“养,取。”时:是、这。晦:晦昧、糊涂。指昏聩的商纣。 ③纯:大。熙:光明。大介:大祥。介,善。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释诂》:‘介,善也。’大介即大善,犹大祥也。” ④我:祭者自称,疑为成王。有人解为“我周”,亦通。龙:“宠”的借字,光荣的意思。受:承受。蹻蹻(jue 决):勇武的样子。造:为、事功。 ⑤载:则。有:助词。嗣:继承。维:同“惟”,只有。尔公:你的先公。指武王。允:用,语助词(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师:师法、榜样。
 
 【译文】 王师战果何等辉煌,率兵打败昏聩纣王。局势明朗国运兴旺,上天降下大善大祥。光宠先业我定继承,归功勇武的周武王。后代子孙要牢牢记,先公是你们好榜样。
 
 【集评】 宋·朱熹:“此亦颂武王之诗。言其初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既纯光矣,然后一戎衣而天下大定。后人于是宠而受此蹻蹻然王者之功, 其所以嗣之者, 亦维武王之事是师尔。” (《诗集传》卷十九)
 清·姚际恒: (前六句评) “句雄健。” (《诗经通论》卷十七)
 清·方玉润:“右《酌》一章,八句。此诗虽不用诗中字,而以 ‘酌’名篇,其所言皆颂武王能酌时宜之意,义旨极明。不知《序》何以谓 ‘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诗本云养晦待时,而《序》偏云 ‘养天下’;诗本云酌时措之宜,而《序》偏云 ‘酌先祖之道’,语语相反,何以解经?朱氏善曰:‘方其“遵养时晦”,圣人非忘天下也;及其“是用大介”,圣人非利天下也。圣人无忘天下之心,亦无利天下之心,此所以为圣人之武也。’数语颇得诗中要义。故或谓《左氏传》以《武》为《武》之卒章, 以《赉》为《武》之三, 以 《恒》为 《武》之六。 《恒》、 《赉》二篇既入 《大武》, 则此诗与《赉》、 《般》 皆一体, 而独不可以入 《大武》 乎? 圣人编 《诗》, 《酌》、《赉》、《般》皆不用诗中字名篇,而皆同序于《周颂》之末,未必无意,特不知其所用之确,故难臆测耳。姚氏必驳《左传》楚子之言, 以为 ‘支离,不可信’, 又安见其为支离不足信哉!” ( 《诗经原始》卷十七)
 今·程俊英: “这是成王时《大武》乐歌之一。《大武》的乐章在春秋、战国时代还存在着, 其数有六。陆侃如的《诗史》说: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庄王的话,知道《武》、《桓》、《赉》三篇均在其中。但还有五成呢?我们想大约即《我将》、《酌》、《般》三篇。’篇名为《酌》,王质《诗总闻》说: ‘寻诗无酌字, 亦无酌意, 恐“铄”是“灼”字。 陆 (德明) 氏:“酌亦作汋。”与“酌”同意, 而与“灼”同形。 恐初传是灼字, 已而渐渐作汋, 又渐渐作酌。’ 王质是从字的形体方面去说明 ‘酌’ 的。 《汉书·礼乐志》: ‘周公作《勺》, ‘勺’言能酌先祖之道也。’班固是从意义方面去说明 ‘酌’的。《礼·燕礼》: ‘若舞则勺。’郑注: ‘《勺》,颂篇。告成大武之乐歌也。万舞而奏之,所以美王侯,劝有功也。’可见《大武》都是歌舞剧。这首诗主要歌颂武王伐纣取得天下的功绩。”(《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总案】 这首诗是赞美周武王伐纣取得天下的丰功传绩,宗教气氛很浓,可谓宗教性的颂诗。全诗一章八句,不用比兴,全是赋体直说,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意味。诗歌极少用语末助词,语极雄健,这更把宗庙祭祀时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来,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其篇幅短小,用词典重,也显示出颂诗的特点。

〔原文〕
於铄王师!
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
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
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
实维尔公允师。
(无韵。)
〔译文〕
啊,光耀无比的周王军队,率领他们夺取当时黑暗之政。时代大大光明了,因此国家大呈吉祥。我受宠爱承受功业,本是英勇武王创造。因为有了继承人,这样确实要师法你的事功。
〔评介〕
《酌》一章,八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三家诗无异说。朱熹 《诗集传》谓 “此亦颂武王之诗”。陈奂《诗毛氏传疏》云:“《维天之命》礼成,告文王;此乐成,告武王。乐莫大于《大武》,故云 ‘告成《大武》也’。《仪礼》、《礼记》皆言舞《勺》,则乐有舞矣。酌与勺同。《大武》之功在于取天下,此告成《大武》之诗,而篇名《酌》者,言酌时之宜。所谓汤伐桀、武王伐纣,时也。”王国维《观林堂集·周 〈大武〉 乐章考》认为此为颂赞武王之功的舞乐《大武》的一篇,其他几篇为《昊天有成命》、《武》、《桓》、《赉》和《般》。高亨《诗经今注》则谓此诗与《我将》、《武》、《赉》、《般》、《桓》 皆为《大武》之一章,《诗经》误分为六篇。综观诸说,据其诗意,这是祭祀时歌颂武王克殷建周的乐歌,为舞乐《大武》之一。
这是一首配合舞乐的颂诗,诗的内容在音乐舞蹈的作用下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这首颂诗的内容确实是极其重大的,它颂美了武王灭商建周的伟大功业和后继有人的盛事。诗以成王口吻写来,盛赞武王率军克商开创了一个光明的时代,而他要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功业,决心师法武王,继承和发展它,成王没有违背他的承诺,在他统治下出现治世,他也因而成为一代明君。诗言简意深,颂美之中有言志之词,足可见成王谦敬与奋励的态度和精神。据《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三年 (岁),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 《象》。”所谓 “舞《勺》”,即以此诗为节而舞,可见此诗的影响是不小的。

☚ 丝衣   桓 ☛

酌zhuó

❶斟酒; 饮酒。《周南·卷耳》二章:“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郑《笺》:“君且当设飨燕之礼,与之饮酒以劳之,我则以是不复长忧思也。”《说文》:“酌,盛酒行觞也。”觞,shāng,酒器。《小雅·宾之初筵》: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孔《疏》:“宾主射毕而有胜否,乃酌彼安体之养爵,以奏进于汝之射中者,令以饮。其不中而行罚也。”《大雅·公刘》四章: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郑《笺》: “搏豕于牢中,以为饮酒之肴,酌酒以匏为爵,言忠敬也。”
❷舀取。《大雅·泂酌》一章: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毛《传》:“泂,远也。行潦,流潦也。”郑 《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于此小器。”

☚ 耽   配 ☛

读音zh·uo(ˊ),为uo韵目,属e—o—uo韵部。之若切,入,药韵。
❶斟酒;饮酒。如:自酌自饮。
❷引申为饮酒宴会。
❸考虑;度量;斟酌。如:酌情办理。
❹舀取。

上一条: 下一条:

〔zhuo〕zhaot: ~酒。zhaot joud.
酌量〔zhuo.liang〕jid nas.

ㄓㄨㄛˊzhuó4605商量着找。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咱商量给~一个对象吧。钩着。吴语。上海松江:~牢钩住。

酌zhuo

❶斟酒,斟酒喝。《诗经·小雅·瓠叶》:“君子有酒,~言尝之。”(言:动词词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shang)以自~。”(引:拿起。觞:酒杯。)李白《月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无相亲。”
❷推敲。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亦断非汉儒所及。“(斟:与“酌”为同义对文。及:达到。)

酌zhuó

❶斟酒;喝酒
 △ 自~自饮|对~。
❷估量;考虑
 △ ~定|斟~。

❶饮酒;斟酒:对~︱独~。
❷酒饭:菲~︱便~︱小~。
❸考虑:~办︱~定︱~量(liang)︱~情︱参~︱商~︱斟~︱字斟句~。

酌zhuó

❶ 饮酒,斟酒:小酌│独酌│自酌自饮。
❷ 斟酌,衡量:斟酌│酌情办理│字斟句酌。

(1次) 斟酒;饮酒。援北斗兮~桂浆《歌·东》
另见[華酌]

酌zhuó

舀(酒),盛(酒)。《说文 · 酉部》:“酌,盛酒行觞也。”《孟子·告子上》:“酌则谁先?”朱熹集注:“酌,酌酒也。”《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

酌zhuó

酌量 酌情 酌转1 参酌2 独酌 商酌 斟酌 酌古斟今酌水知源 字斟句酌

酌zhuó

斟(酒);饮(酒):大家正添衣饮茶,换盏更~之际,忽听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七五·1853)


酌zhuó

斟:怡红主人焚付晴姐知之,~茗清香,庶几来飨! (八九·1152)

猶“取” 也。《禮記·坊記》:“子云: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 鄭玄注: “酌,猶取也。”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宴飲部 > 雜器 > 酌
酌  zhuó

亦稱“酒斗”。古代的酒器、酒杯。《儀禮·有司徹》:“宰夫洗觶以升,主人受酌降。”鄭玄注:“古文‘酌’為‘爵’。”《楚辭·招魂》:“華酌既陳,有瓊漿些。”王逸注:“酌,酒斗也。”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酒部 > 品類 > 清酌 > 酌
酌  zhuó

“清酌”的省稱。

酌zhuó

〖动词〗
斟酒,饮酒(10)。《杜篑扬觯》:酌而饮寡人。——斟酒来罚我喝。《归去来辞》:引壶觞以自酌。——我拿起酒杯自饮。《送杨寘序》:且邀道滋酌酒。——并且邀请孙道滋一起饮酒。

酌zhuó

❶ 斟酒,饮酒。陶潜《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眄庭柯以怡颜。”李朝威《柳毅传》:“因命~互举,以款人事。”李白《花下独酌》之一:“花间一壶酒,独~无相亲。”
❷ 酒,酒宴。如“清酌”“便酌”。王勃《圣泉宴》:“兰气熏山~,松声韵野弦。”
❸ 舀,舀取。欧阳修《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徐以杓~油沥之。”
❹ 斟酌,经过衡量决定取舍。《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于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赋税之繁重者,~今昔而减之。”

斟酌。柯灵《与黄伟经》:“致日本加藤周一信,略加整理,勉报雅命,当否请~。”

☚ 雅正   斟酌 ☛

*zhuo

D7C3
❶斟(酒);饮(酒):对~/自斟自~/小~。
❷酒饭;酒宴:菲~/便~。
❸斟酌;考虑:~予答复/~加修改/~办/~定/~情/~量。
❹〈文〉舀取(见《玉篇》)。
❺〈文〉择善而取(见《玉篇》)。

饮酒

饮酒

酒(进酒;引酒;吃酒;把酒;食酒;喝酒) 酌(酌杯;酌饮;引酌;消酒;清酌;觥酌;觞酌) 进禨 杯勺 杯杓 杯斝 衔杯 衔酒 衔觞 倾杯(~吐臆) 举杯引杯 洗杯 洗盏 软饱 吹笙 倾壶 倾盃 饮霞 泛霞 泛觞 浮觞 浇肠 浇舌 浇沃(~慰客)扶头 餔糟 御觞 樽榼 樽罍 进饮
骂人喝酒:灌丧
品尝酒:赏酌
 初次饮酒:初饮 试酌
清晨饮酒:晨饮 卬饮 浇书
露天饮酒、饮茶:露饮
沐后饮酒:
饮美酒:饮美 酌霞
饮薄酒:酌鲁
饮毒酒:仰鸩
斟酒而饮:饮酌
独自饮酒:独酌 自饮 独饮 孤尊 孤斟
 斟酒自饮:自酌 自斟
 烦闷时一人独饮:闷酒(喝闷酒) 窝心酒
两人饮酒:对酌 对饮 双饮 敌饮
大家一齐饮酒:共饮 递杯 合樽 合尊
宴客饮酒:宾饮
传杯饮酒:推杯 流杯 行杯 流觞 觞行 觞传 递盏
陪人饮酒:陪喝 陪酒 侍酒
作诗饮酒:诗酒(诗酒风流)
没菜光饮酒:寡酒 饮素酒
就着菜肴饮酒:下酒 送酒 就酒 过酒按酒
 用素菜下酒:素酒
临行饮酒:别酌
举杯饮酒:挥 进巵 举觞 引饮 开樽开尊
手拿酒杯,迎风饮酒:把酒临风
催人饮酒:嗺酒
强迫饮酒:逼酒
饮酒的兴趣:酒兴
富于情趣的饮酒:雅饮
悠闲自在地饮洒:浅斟低酌
手持蟹鳌饮酒,轻松悠闲,无忧无虑:持鳌把酒 持鳌下酒 把酒持螯 举蟹持醪
饮酒并喧闹:闹酒 轰饮
时间已晚,喝酒和唱歌结束:酒阑歌阕
解除酒戒饮酒:开酒

另见:酒具 酒杯 酒器 酒人 酒友 酒会 酒宴 酒席 酒食 喝 酒 酒令 酒醉

☚ 饮酒   斟酒(茶) ☛

衡量

衡量

衡 量(品量;等量;校量;较量;称量) 诠 均 程(程量;程较;程效) 论 铨(铨量;~度众寡)絜 等 揣 秤 酌 角 律 概侔 格 权(权量) 绳(绳尺;绳量) 计度 约度 章度 准度
衡量自己:自隐 自度
 自己衡量:自程 自问
衡量他人:律人
挑选衡量:选度
计算衡量:计程
观察衡量:览揆
体察衡量:体量
鉴别衡量:裁量
 品鉴衡量:铨衡
评论衡量:诠度 诠量
 评议衡量:议度 评铨
 评判衡量:评衡 评量
用公正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人才或作品:玉尺量才 玉尺量材 材衡玉尺
用公正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作品:衡文玉尺
对应承担的职责和自己的才能进行衡量和估计:揣分揆能 揣分量才 量力揣分量能度分
考察名称,探究实际,以衡量名实是否相符:考名责实
经常衡量:日程
全面衡量:兼权(~尚计)
详细衡量:详度
极精细地计较衡量:铢铢较量
极细致地衡量﹑推究:铢称
(比较:斟酌:衡量)

另见:比较 对照 评定 考虑 斟酌

☚ 衡量   衡量的方面 ☛

斟酌

斟酌

酌 衡(衡量) 掂量 掂对 评跋颠算 酬酢 拈掇 拈敠
斟酌情况:酌情 看着
斟酌事理:酌理
斟酌词句:裁辞
过分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自己斟酌:自斟自酌
商量斟酌:商酌 商兑 咨度
讨论商酌:咨谋 咨谟
访问商酌:咨诹
商议斟酌:诹度
考虑斟酌:筹酌 思酌
衡量斟酌:秤停
估算,斟酌:掂算
裁量斟酌:裁酌
自行裁酌:自斟
查阅斟酌:检量
反复斟酌:颠夺
仔细斟酌:审酌
过分仔细地斟酌、估量事物:弹斤估两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斟酌)

另见:考虑 思考 文字2 适合 妥当

☚ 斟酌   琢磨 ☛

酒(酒兵;酒浆;酒军;酒醪;酒醴;汗酒;米~;啤~;果~;黄~;素~;烧~;鲁~) 酉(三酉) 酏 酿(酿酝;春~;家~) 醠 曲(曲酒;曲米;曲君;曲生;曲蘖;大曲;糟曲;曲道士;曲先生;曲米春;曲居土;曲秀才) 麴(麴生;麴君;麴酒;麴道士;麴先生;麴秀才) 蚁(蚁酒;蚁尊;春~;游蚁;玉蚁;浮蚁;香蚁;绿蚁;杂蚁;冰蚁;玉蚁;雪蚁) 饮 露(花露;璚露) 杯(杯中物;杯中之物;杯中绿蚁) 甕(甕醅) 篘 爵 酌(清酌;薄~) 醯 篘 阿吉 圣人 甜娘玉泉 玉尊 玉斝 玉觞 玉蛆 玉泉 红友 甘液 云液 云觥 云腴 春物 春酎 春盎 春瓮 春旆 杜康 黄娇 黄流 黄汤 烂肠 醉泥 春泥 狂水 狂药 甘波 金波 金蕉 美禄 天禄(天禄大夫) 雪乳 雪香 绿酃 桑落 屠苏 索郎 真珠 醍盎 醍醐 鹤觞 雷觞 魔浆 酪浆 糟浆 觞醳 浮蛆 清英 升斗 琥珀(琥珀酒) 琼腴 君子觞 壶中觞 壶中物 尊中物 忘忧物 忘忧君 销忧物 销忧药 消愁物扫愁帚 快活汤 钓诗钩 般若汤水棉袄 太和汤 泰和汤 东西玉玉东西 错煮水 错着水 错认水阿剌吉 里牵绵
酒名:霹雳酒 霹雳酵
泛指酒类:酒浆酏醴
酒的总称:
酒的美称:香篘桂浆 瑶浆 福水 欢伯肾人 含春王
贬称酒:祸水 祸泉 猫尿 马尿(马尿水) 烂肠 黄汤 腐肠贼
酒和茶:酒荈
酒和饭食:酒饭
酒和饮料:酒水
酒和肴馔:食饮
酒和女色:酒色(~财气) 醇酒美色
酒的颜色:鹅雏 酒色
酒渣:糟(糟粕)
酒面上的浮沫:蚁(酒蚁;浮蚁;轻~;碎蚁) 蜉蝣 觞花
酒面上的白色浮沫:蛆(玉蛆;浮蛆)
酒味浓:醲 醇(饮~) 醰
酒味醇正:甘辛
酒清冽甘美:青光滑辣 清甘滑辣
酒非常好:闻香下马
酒味薄:醨薄
酒多:酒池(~肉林) 百壶
酒水如泉:酒泉
酒少:滴酒(~不沾)
酒清的样子:醳醳

另见:酒席 酒具 酒器 酒杯 斟酒 敬酒 劝酒 酒人 喝酒 酒醉

☚ 烟   各种酒 ☛

酒杯

酒杯

船 酌 玉舟 玉觞 融尊 蚁尊颇罗 盏斝 觥盏 觥爵 杯盂 杯盏 杯酌 杯斝 杯觞 饮杯 梨花盏
酒杯名:玉东西
酒杯的美称:螺(螺杯) 玉钟 玉斝 金盏 金觥 金樽 金镙 金尊 瑶盏 瑶斝 瑶杯 瑶钟 瑶樽 仙樽 琼杯 琼觞
饰以美石的酒器:瑶爵
盛满美酒的酒杯:霞杯 霞觞 霞觥霞盃
小酒杯:蚁盏 酒盅 酒盏
罚酒用的大杯:白(大白)
古代祭祀用的大酒杯:泰尊
螺壳所作的酒杯:螺(螺杯;螺巵)
玉制的酒杯:玉爵玉钟
美玉所制的酒杯:夜光杯
银质酒杯:银杯
银制的船形酒杯:银船
金制的酒杯:金觞
精美贵重的酒杯:玉樽 玉尊 金觞

☚ 酒具   工具 ☛

斟酒(茶)

斟酒(茶)

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斟(~满;独~)
斟酒:行 筛(筛酒;~春) 酌(酌酒;酌羽;酌兕;酌言;酌酙;酌觥;酌醴;斟酌;进~) 酾(酾酒;酾尊) 倾酤 倾觞 倒酒
依次斟酒:行酒 行斟 行壸
 行酒、饮酒:杯觞
 席间依次斟酒:巡行 巡酒
 依次斟酒饮客:巡杯 巡盅
绕桌依次斟酒:巡环
出酒令行酒:起令
酒宴中互相斟酒:推杯弄盏
斟满酒:引满 崇酒 浮钟
(往杯子或碗里倒:斟)

☚ 饮酒   聚饮 ☛

酌zhuo

之若切,入药。
❶酌酒,斟酒。《仪礼·士昏礼》:“彻尊幂,~玄酒。”
❷舀取,酌取。王勃《滕王阁序》:“~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❸斟酌,衡量。刘禹锡《贺除虔王等表》:“弘爱人屈己之道,~因时适变之宜。”
❹酒的代称,也指酒宴。王勃《圣泉宴》:“兰气熏山~,松声韵野弦。”

〖酌〗 粵 zoek3〔爵〕普 zhuó

❶ 斟酒。許慎《說文解字》:「〜,盛酒行觴也。」柳宗元《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引觴滿〜,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❷喝,特指飲酒。李白《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無相親。」
❸ 酒。李白《陪族叔當塗宰遊化城寺升公清風亭》:「茗〜待幽客。」(茗:茶。)
❹ 酒席,宴會。鮑照《翫月城西門解中》:「留〜待情人。」
❺ 斟酌,指經過衡量決定取捨。諸葛亮《出師表》:「至於斟〜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酌zhuó

❶斟酒。如:自酌自饮。
❷度量,考虑。如:酌办,酌定,酌情处理,此事还须斟酌斟酌,字斟句酌。

酌zhuó

Ⅰ  ❶ (饮) drink: 对 ~ (two people) have a drink together; 独 ~ drink alone; 浅 ~ have a little drink
❷ (斟) pour out (wine): ~ 满一杯酒 pour a full cup of wine
❸ (斟酌; 考虑) consider; deliberate; think over: ~ 办 proceed at one's discretion; act according to one's judgement; 请 ~ 加修改。 Make any alterations as you may think fit. 以上几点意见是否可行, 请 ~ 定。 Please weigh the above points and see if they are practicable. Ⅱ  (酒饭) a meal with wine: 便 ~ informal dinner with a little wine; 菲 ~ luxuriant banquet
◆酌定 decide according to one's judgment; 酌量 consider; deliberate; use one's judgment; 酌情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ircumstances; use one's discretion; act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酌字斟句 weigh one's words; choose one's words with great care

(1)酒杯。《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王逸注:“酌,酒斗也。”五臣注:“华酌,谓置华于酒中。”“华”与“花”同。(2)以勺器挹取而饮之。《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酌,此作动词。其字又作“勺”,《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入秦乞师,……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酌zhuó


❷ 斟损益

❸ 衡情理|准情

❹ 不胜杯|句斟字|字斟句

*zhuó

(10画)

【提示】酉,里面的一横不能丢,不要错写成西; 酉中间的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右两边相离。勺,不要错写成匀或勾。

*酌zhuó

10画 酉部 
(1) 〈书〉斟酒;斟酒喝: 对~|自~自饮。
(2) 酒;酒饭: 清~|便~|菲~。
(3) 度量;考虑: ~量|~办|~定|斟~|~情予以答复。

酌()


伯公父勺,殷周金文集成9935,西周晚期
用獻(獻)用酌。
按: 酌,飲酒。

武威漢簡·甲本有司36,新莽
尸酌。主婦出于房。西面拜,受爵。

伏君妻咎雙仁墓誌,北魏
酌禮而言,吐辭物爲範; 斟善乃行,舉動稱爲則。
按: 酌,斟酌。

元誨墓誌,北魏
虚來實反,酌而不竭。
按: 酌,倒酒。
《説文》: “酌,盛酒行觴也。从酉勺聲。”

☚ 配   醮 ☛

酌zhuó

西周以来的会意兼形声字。从酉(酒),从勺,勺亦声。音变如勺灼例。勺本又读shuò。酙(zhēn)酒义。如:自酌自饮。引申指饮酒宴会。如:便酌。又引申为度量,考虑。如:酌办|酌情处理|酌量。组词如:斟酌。

酌★常◎常


zhuó表意,从酉从勺,酉指酒,勺指盛酒器,本义表示斟酒劝饮,引申为斟酒自饮、酒、酒宴、舀取、考虑、思量等。
【辨析】
❶酌/斟 在古汉语中,这两个字都指把酒等液体从一个容器内舀出后注入另一个容器,但有区别:“酌”一般用勺,工具较小,多为舀酒;“斟”一般用斗,工具较大,舀取的不限于酒,也有羹汤等。
❷酌/勺 见362页“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