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授时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授时历 《授时历》是中国元代历法著作。王恂、郭守敬等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完成初稿及以其法推算的次年历书,得元世祖赐名、颁行。历经本文完稿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 王恂(1235—1281),字敬甫,河北唐县人。少年时代即通数学,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少年时代在其祖郭荣指导下学习天文、数学、水利、机械平面的知识。王、郭二人后来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隐于邢台西南紫金山中时的学生。王恂于1253年由刘秉忠荐举,被忽必烈任为太子伴读,后升太子赞善、国子监祭酒等职。郭守敬则先于1260年随刘秉忠的同学、忽必烈的另一谋臣张文谦到大名路一带帮助工作。1262年被忽必烈召见,受命提举诸路河渠,继升银符副河渠使、都水少监等职。1276年忽必烈攻占江南后即命改革历法。由张文谦和他的另一位同学张易作为大臣主领,而以王恂为实际负责人,设立太史局。王恂即以郭守敬为副手,率领南、北天文工作人员数十人,制造仪器,进行观测,从事推算。1279年,改太史局为太史院,建立新天文台,由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在学术上则王恂主管推算,郭守敬负责制造仪器和观测。在此前后又聘请南方大儒许衡、杨恭懿等参加工作,从事阐述历理之事。经过4年的努力,新历告成,并于至元十八年(1281)颁行。是年,王恂病故,张文谦、张易、许衡也在此前后死亡。杨恭懿告老辞归。由郭守敬在以后几年里完成了新历的全部整理定稿工作。1286年郭守敬升任太史令。1291年后又兼任都水监之职,并于1292年初领导了北京通惠河的开凿工程,在地形测量和水利技术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294年他升任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他后来还制造过一些天文仪器,如,大明殿灯漏(一种水力带动的机械钟),灵台水浑(水力带动的天象仪),多种漏刻,等等。 《授时历》现今只是狭义地指保存在《元史·历志》里的《授时历经》上、下二卷共7篇。第1篇步气朔介绍推气、朔、弦、望所在时刻的方法等。其中在天文数据上既吸取前人的精华,又有自己的精密测定,它采用南宋杨忠辅《统天历》的回归年值365.2425日,但把杨忠辅所发现的回归年长度消长的数值减少到每百年后减万分之一日,这就比杨忠辅有进步。它取消了中国古代历法中习用的极繁复的上元积年之法,改用简捷的近距历元,以至元十八年(1281)天正冬至(此冬至在1280年)为元;它又取消了古代历法中对基本天文数据采用繁复分数的做法,而改用以10000为分母,即“日周,一万”,大大简化了计算,并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第2篇步发敛。第3篇步日,求太阳每日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和位置,介绍太阳黄、赤道经度的互推。第4篇步月离,求月亮的运行和月道与赤道的交点等。第5篇步中星。第6篇步交会。第7篇步五星。以上各篇在计算日、月、五星的运动和位置时发明了招差法(相当于考虑了三次差或更高次差的内插法),在互推黄、赤经度时发明了相当于球面三角学公式的弧矢割圆术,这两项发明是中国天文学史和数学史上的煌辉成就。 但是,广义地说,《授时历》应该包括同授时历法有关的历法理论、天文观测成果等内容。郭守敬整理新历所得到的成果有《推步》7卷,《立成》2卷,《历议拟稿》3卷,《转神选择》1卷,《上中下三历注式》12卷。1286年,郭守敬升任太令,除献上上述各书外,还献上了《时候笺注》2卷,《修改源流》1卷,《仪象法式》2卷,《二至晷影考》20卷,《五星细行考》50卷,《古今交食考》1卷,《新测二十八宿杂坐诸星入宿去极》1卷,《新测无名诸星》1卷,《月离考》1卷,等。可惜绝大部分已佚失。只是在《元史·历志》保存了《授时历经》七篇,朝鲜等国保存着授时历的《立成》。近年人们又从北京图书馆的明抄本《天文汇钞》中发现了《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一种,认为是郭守敬《新测二十八宿杂坐诸入宿去极》一书的改抄本。此外,《元史·历志》保存有李谦奉元世祖之命所撰的《授时历议》,当时依据郭守敬《历议拟稿》和其他有关资料写成的;《元史》郭守敬传、张衡传、杨恭懿传等文中保存了许多有关授时历的资料;《元史·天文志》中记载的郭守敬所创仪器的结构制度等文字,有可能是根据郭守敬《仪象法式》一书改写的。所有这些,都可视为《授时历》的组成部分。 《授时历》是在总结前人历法,认真观测推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著作。它是中国古代历法史上行用最久的一个历法,整个明朝一直行用,只不过先是被改名《大统历》,后又改历元为洪武十七年(1384)天正冬至并相应地修改了有关的数据。清代阮元在《畴人传·郭守敬》篇末的评语中写道:《授时历》“先之以精测,继之以密算,上考下求,若应准绳,施行于世,垂四百年。可谓集古法之大成,为将来之典要者矣! 自三统以来为术者七十余家,莫之伦比也!” 关于《授时历》的研究,清朝初年一时掀起一个高潮,主要有黄宗羲、王锡阐、梅文鼎等人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是解释历法本文中所不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等,为后人阅读历法本文提供了方便。现代科学史家也对《授时历》进行了诸多研究。钱宝琮著《授时历法略论》一文,重点介绍《授时历》发明的数学方法,说明《授时历》是在中国古代传统历法体系中创造出来的先进历法。日本山田庆儿著有专著《授时历之道》,研究《授时历》的编撰背景和过程。 授时历 《授时历》是在至元十八年(1281)开始使用的元朝历法。是在许衡领导下,由郭守敬、王恂等人,在科学观测的基础上,参考历代历法编订的。取《尚书》“敬授民时”之意,订名为《授时历》。这部历法时人说:“自古及今,其推验之精,盖未有出于此者也”(《元史》卷五二,《历志一》)是我国古代最卓越的一部历法。其成就:考正七事。一曰冬至:精确地测定了至元十七年(1280)冬至发生的时刻;二曰岁余:确定一年为365.2425日,这个数值是南宋杨忠辅得出的,并在《统天历》中使用,郭守敬根据多次实测,并利用历史上的天文观测资料,证实这个数值是最精密的。这个数值比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经历的实际时间差二十六秒,与1582年罗马教会颁行的《格里高利历》一致。三曰月躔:测定了至元十七年冬至时太阳的位置所在。四曰月离:至元十七年冬至时月亮离近地点的距离。五曰入交;测定了至元十七年冬至时月亮离黄白交点的距离,并利用这三个数据确定了朔望月、近点月和交点月的日数。六曰二十八宿距离:测定了二十八宿距星的度数。七曰日出入昼夜刻: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大都的日出、日入时刻。其次,创法五事。一曰太阳盈宿:求出太阳每日在黄赤道上运行的速度。二曰月行迟疾:求出月球每日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三曰黄赤道差:由太阳的黄道经度推算赤道经度。四曰黄赤道内外度:由太阳的黄道经度推算赤道纬度。五曰白道交周:求月道和赤道的交点。《授时历》还正式废除了上元积年日法,采用了近世截元法,这也是历法史上的重大成就。 授时历 授时历历法名。元代许衡、王恂和郭守敬等人创制。元至元十七年<1280)施行至公元1644年。《元史·历志》有载。此历创三次差内插法,并用类似球面三角的公式解决太阳黄赤道坐标换算的问题,精确度很高,所定数据全凭实测。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大部沿行其法。故二历可看成一种,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 西钲庚午元历 万年历 ☛ 授时历 授时历古代历法。元王恂、郭守敬等人编制。王恂(1235—1281),字敬甫。中山唐县(今属河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曾任太子伴读、太子赞善、国子祭酒等职。至元十三年(1276)受命主持改历,任太史令。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学家和天文仪器制造家。幼年攻学天文、算学和水利,曾担任过提举诸路河渠、副河渠使、都水少监、同知太史院事、都水监、工部郎中、太史令、提调通惠河漕运事、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等职务。在编制《授时历》时,王恂主要从事推算,郭宁敬则负责仪器制造和天文观测。在杨恭懿、许衡等人的参与下,历时四年,于至元十七年(1280)编制成功。至元十八年颁行。后王恂即去世。《授时历》的编算基本原则和有关表格等的最后定稿均由郭守敬完成。 ☚ 新仪象法要 四元玉鉴 ☛ 授时历 授时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元代郭守敬、三恂、许衡等创制。元代沿用 《大明历》,差错较多。元世祖至正十三年 (1276) 开始编订,十七年完成,十八年正式颁订。此历吸收了以往历法的优点,极富创新: 它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以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冬至日为历元,定一年为365·2425日;采用百分制,一日为100刻,一刻为100分、一分为100秒; 以365·2575度为一周天,岁差66年8个月退行 一度; 规定回归年长度每100年减少万分之一。授时历十分精确,同现行的公历完全相同,它施行的时间,如果包括清代颁行的 《大统历》在内长达364年。此历法还曾传到朝鲜和日本,对他们的历法也产生了影响。 ☚ 纪元 颛顼历 ☛ 授时历Shoushi calendar(by Guo Shoujing) 授时历元代郭守敬等天文学家编制的历法。元初承用《金大明历》,以该历浸差,与天象不符,至元十三年(1276),朝廷设立太史局(后改称太史院)以制订新历。参与修历者有都水少监郭守敬及许衡、王恂等。根据郭守敬主张“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4年之间,改制并创造天文观测仪器近20种,郭守敬等复测日月星辰运行之变,并亲自率员外出实测。其观测范围极广,“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凡二十七所”。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考正凡七事,创法凡五事,参照前代历法,测定冬至时刻,推算出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精确度极高,于至元十七年(1280)修成新历。忽必烈取“敬授民时”之意,赐名为《授时历》,于次年颁行天下。此历采用一系列比较正确之天文常数值,较之以往累代所行用《大衍历》、《宣明历》、《纪元历》、《统天历》、《大明历》等都更为精确。此历并正式废除了上元积年日法,采用了近世截元法,为编历史上一大创新,成为我国古代一部最精良的历法。 授时历历书名。元初承用金《大明历》,日月交食颇差。至元十三年(1276),郭守敬、王恂、许衡等奉命改治新历,他们制作了多种仪表,在全国设立了十七个测景所进行实测,经过四年努力,取得很多科学数据,于至元十七年制成新历,元世祖命名为《授时历》。此历非常准确,定一年为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五日,同现代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