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损坏;损伤sǔnhài sǔnhuài sǔnshānɡ【同】 都可以作动词;都有使受损失的意思。 【异】 “损害”侧重在使遭受损失;对象多为抽象的事物,例如:事业、健康、名誉等。只作动词。[例]不能~国家的利益。“损坏”侧重在使失去原有的效能;对象多为具体事物。只作动词。[例]~公物要赔偿。“损伤”侧重在使受损失或创伤;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积极性、面子、实力等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大。除作动词外,还可作名词,表示被损坏的部分的意思,例如:“汽车尾部有损伤”;“损害”、“损坏”没有这样的用法。[例]不要~学生的积极性。 【反义】 损害—保护 卫护 造福 爱护 维护/ 损坏—修复 修理 修缮 维修/ 损伤—保护 安抚 安慰 补充 增强 损伤sǔnshāng❶伤害 △ 跌打~。 ❷损失 △ ~惨重。 【同】损毁 损坏 损害 损伤sǔn shāng动词。损害;伤害,用于贬义。 【例】 这多余的忧患意识其实更易损伤夫妻间的情感。(《辽宁青年》1989年第11期10页) 败坏、残害、妨害、毁坏、毁伤、毁损、祸害、弄坏、破坏、戕害、戕贼、侵犯、伤害、损害、损坏、损伤、危害;保护、完善、维护○败坏bài huài(动)损害;破坏(名誉、风气等):~纪律|~门风|~名声|~门庭|~纲常|~名誉。 ○残害cán hài(动)伤害:~生命|~生民| 自相~|遭受~|~百姓|~无辜。 ○妨害fáng hài(动)有害于:~健康|~团结|~治安|杂草~庄稼生长。 ○毁坏huǐ huài(动)损坏;破坏:~他人的幸福|~别人的东西|~了一大片稻子。 ○毁伤huǐ shāng(动)破坏;伤害:~身体|~了面容|~肌肤。 ○毁损huǐ sǔn(动)损伤;损坏:~器物|禁止~公共财物。 ○祸害huò·hai(动)损害;损坏:~人民 |~国家|~庄稼|~老百姓。 ○弄坏nòng huài(动)搞坏;使变坏:~了身体|~工具|不要把玩具~了。 ○破坏pò huài(动)使事物受到损害:~统一|~活动|~友谊|~团结|~和平|~彼此间的友好关系|~生产|~边界现状|~经济政策|~旧的国家机器|~文物|~城市设施。 ○戕害qiāng hài(动)〈书〉伤害:~无辜|~自己|~百姓。 ○戕贼qiāng zéi(动)〈书〉伤害;损害:~自身|违背良心,~天性。 ○侵犯qīn fàn(动)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农民利益|~人权|~私有财产 |~人身自由。 ○伤害shāng hài(动)损害(人、生物等):~自尊心|~群众积极性|毒蛇能~人和大多数动物|致命~。 ○损害sǔn hài(动)使受到损失:~视力|~健康|~群众利益|~别人的名誉|使事业受到~|最严重的~|麦苗没有受到霜冻的~。 ○损坏sǔn huài(动)使失去原有的使用效能:~公物要赔|机器内部有~的地方|糖吃多了,容易~牙齿|谁~古迹,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损伤sǔn shāng(动)损坏;伤害:~皮肤|不要~群众的积极性|不能~群众利益。 ○危害wēi hài使受破坏;损害:~生命|~社会|~人民财产|~极大。 ●保护bǎo hù(动)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眼睛|~森林|~珍稀动物|~人民财产|~国家利益|~伤员 |~荣誉|~身体|~名胜古迹|加以~|受到法律~。 ●完善wán shàn(动)使完好;无缺损:~设备|~制度|不断地~|处于~之中 |好好~一下程序|~市场机制。 ●维护wéi hù(动)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保护:~祖国统一|~民族独立|~民族尊严|~友谊|~公共利益|~团结,反对分裂|~国家主权|~世界和平|~威信|~自身利益|设备的~。
爱护、爱惜、保护、维护;破坏、损害、损坏、损伤、糟践、糟蹋[糟踏、糟塌]○爱护ài hù(动)爱惜并保护:~公物|~人民的财产|~祖国的一草一木。 ○爱惜ài xī(动)因重视而不糟蹋:~名誉|~国家财物|~人力物力|对自己做的衣服格外~|要~每一分钟|不能只顾~自己|要~人民的一分一厘。 ○保护bǎo hù(动)尽力使不受损害:~眼睛|~森林|~珍贵动物|人民的财产要好好~| 国家利益靠你们来~|要加以~。 ○维护wéi hù(动)维持保护,使免遭破坏:~祖国统一|~民族独立|~民族尊严|~友谊|~公共利益|~团结,反对分裂|~国家主权|~世界和平|~威信|~自身利益|~与修理机器|设备的~。 ●破坏pò huài(动)使事物受到损害:~祖国的统一|~活动 |~友谊|~团结|~和平|~自己的威信|~公司的信用 |~军队的名誉|~我们的合作|~彼此间的关系 |~生产|~边界现状|工厂受到~|这些文物被~得很厉害。 ●损害sǔn hài(动)使受到损失破坏:~视力 |~健康|~群众利益|~别人的名誉|使事业受到~|麦苗没有受到霜冻的~|这不会~您一根毫毛的。 ●损坏sǔn huài(动)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公物要赔|~机器|机器内部有~的地方|糖吃多了,容易~牙齿|谁~古迹,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损伤sǔn shāng(动)使受损坏伤害:~了他的威严|~了原文的精致细密|不要~群众的积极性|不能~群众利益|不会~大脑。 *(动)损失:兵力~很大。 ●糟践zāo·jian(动)〈方〉糟蹋:~粮食|说话不要随便~人| 白白地~钱|~人才|~文物。 ●糟蹋zāo·tà(动)浪费或损坏:~身体|~人才|~东西| 白白~粮食|衣服被老鼠~得不成样子|~自己|平白~这么好的日子|浪费时间就是~人生。也作【糟踏】、【糟塌】。
保全;歼灭、破坏、损害、损坏、损伤、消灭○保全bǎo quán(动)保护使不受损失:~自己|~力量|~面子。 ●歼灭jiān miè(动)消灭(敌人):~敌人有生力量|全部~|~战。 ●破坏pò huài(动)使事物等受损害:~生产|~名誉|~团结|~秩序|肆意~。 ●损害sǔn hài(动)使受损失:~健康|~视力 |麦苗受到霜冻的~|最严重的~|很大的~| 没有什么~。 ●损坏sǔn huài(动)(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机器|~牙齿|~古迹|~身体|床脚~了。 ●损伤sǔn shāng(动)损害;伤害:~皮肤|受~|名誉为人所~。 ●消灭xiāo miè(动)使消亡;除掉(敌对的人):~一切入侵之敌|~土匪 |~病虫害。 伤害 伤害伤(伤苦;伤负;殄伤;损伤;贼伤) 害(害危;害伤;危害;为害;加害;疮害;贻害;毁害;损害) 祸(祸害;毒祸;贻祸) 殃毁(毁害;毁伤) 妨 残(残害;残戕;破残) 戕(戕害;戕伐) 兵(反以自~) 创(创毒;创伤;重~敌军) 椓 贼(贼害) 犯 疾(弃疾) 血 刻(刻贼) 厉爽蛀蚀 斫丧 疮痍 摌削 危毒 伤害人民:害民 用私心伤害人民:私贼 伤害臣民:暴内 伤害无辜:捉生替死 伤害身体:伤身(为嘴~) 害身 残生 戕身(戕身伐命) 追求利益而伤害身体:以利累形 伤害生命:伤生 戕生 戕害身体性命:凿性斧身 女子爱情上的伤害和嫉妒:蜂欺蝶妒 蝶欺蜂妒 因仇恨而伤害:仇害 阴气戕害:阴贼 残害,伤害:毒贼 互相伤害:相伤 自己人内部互相伤害:自相践踏 争斗伤害:钻攻 (使身体组织或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伤害)
另见:损害1 破坏1 毁坏1 身体 陷害 思想 ☚ 伤害 言语伤害人 ☛
损伤1 损伤1锉 荡折 摧伤 戕杀 朘衂 折拉 齿昔啮 蹙迫(~和气) 损伤积极性、上进心等:挫伤 摧捽 折挫 挫伤锐气:挫锐夺气 攻克强敌,挫伤敌军士气:陷坚挫锐 挫伤强敌:挫敌 摧折挫伤:拉捭摧藏 摧折损伤:挫顿 折断,摧折,损伤:挫折 损害,损伤:伤损 用狡诈、狠毒的手段使人受损:坑害 欺骗坑害:坑骗 伤害,损伤:伤破 侵害损伤:侵沮 诬蔑毁伤:点灼 暗中损伤:暗蚀(~之说) (损害;伤害:损伤) ☚ 毁坏1 破坏1 ☛
损伤2 损伤2损折 破损 毁损 隳损 伤损消损 折损 亏丧 靡烂 麋烂 毁伤 破伤 凋剥 抑耗 身体损:亏形 面容毁伤:败面 面目受损伤:面伤 元气损伤:亏(体亏;血~) 伤气 因劳神而损伤:役损 内部损伤:暗伤 自然的损伤:天损 因虫咬而损伤:蛀(蛀蚀) 蠧(蠧蚀)虫齿鼠伤 虫龁鼠伤 虫镌鼠啮 因触电而损伤:电击 因摩擦而损伤:磨(磨灭;磨耗;磨损) 刓(刓敝;刓缺;刓泐) 攠 摩灭消损 擦损 足以造成死亡的损伤:致命伤 损伤严重:大伤(元气~) 伤剥 七损八伤 (损害;伤害;损失:损伤) ☚ 败坏2 毁坏2 ☛
创伤 创伤创(创痍;损伤) 伤(伤创;打~;杀~;跌~;砸~;碰~;自~;误~) 痍(痍痏;伤痍) 痏疮(疮痍) 夷(夷伤;瘢夷;伤夷) 伤疻 因跌倒、挤压等所致的软组织损伤:挫伤 创伤,破坏:痍毁 创伤的表面:创面 杖刑的创伤:背花 受棒刑或被棒击后引起的创伤:棒疮 (伤口:创伤) ☚ 外伤 受伤 ☛ 损伤机体组织遭受破坏或发生功能障碍。可分为外因性损伤和内因性损伤。外因性损伤包括物理性损伤(机械、电、高低温、光、声及放射线等),化学性损伤(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生物性损伤(植物、动物、微生物)。内因性损伤主要指疾病所致的损伤。 损伤病名。是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破坏,及其局部和全身反应的疾病之统称。 损伤injury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组织或器官的损害,叫损伤。是外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病因十分复杂,有化学性的,亦有物理性的,损伤部位可包括机体各部位,从皮肤到内脏。损伤程度轻重不一,损伤范围可大可小,损伤的种类极为繁多,对机体危害轻重不一。 损伤人体受各种致伤因子作用所发生的组织破坏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致伤因子有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机械性损伤按皮肤是否完整分为闭合性损伤(挫伤、扭伤、挤压伤)和开放性损伤(刺伤、切伤、火器伤、擦伤和撕裂伤) 治疗的原则是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和恢复生理功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损伤作出相应的处理。 损伤trauma,injury指人体受各种致伤因子的作用所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功能障碍。致伤因子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四类。最常见者为机械性损伤亦称创伤或外伤。按皮肤是否完整,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各类损伤的表现视其部位、脏器和轻重不同而异。治疗的目的是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和恢复其生理功能。 损伤sǔnshāng病名。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于人体, 引起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破坏, 及其局部和全身反应的疾病之统称。 损伤外力作用或环境因素接触人的机体所引起的物理损害、伤害。政府机构及有关组织往往根据需要给 “损伤” 下定义,例如有些国家的职工补偿法中给 “损伤”下的定义中包含有 “疾病” 的部分含义。 损伤 损伤人体受各种致伤因子作用,发生组织断裂、损害以及功能障碍,称为损伤,又可称外伤。 致伤因子 可分为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4类。 机械性致伤因子即各种力的作用,引起机械性损伤(又称创伤),如擦伤、挫伤、割伤、捩伤、骨折、脱位等。各种机械性损伤的共同点是组织连续性的破坏。组织破坏的情况决定于几方面条件: ❶打击力的大小,即致伤物的重量和加速度。致伤物重量愈大、加速度愈大,组织破坏愈加严重。 ❷受伤的部位、着力面积和致伤物运动方向。 ❸受伤组织的可塑性或弹性,能量在组织内的传导。例如:暴力作用于骨干可引起骨折,作用于关节可引起捩伤或脱位;受伤时,肌肉收缩协调可起保护作用,而肌肉收缩不协调则伤情较重。 物理性致伤因子是指高温、低温、电流、放射线、激光等,它们的致伤作用各不相同。高温可使组织的蛋白质变质、凝固或炭化,引起热烧伤的一系列改变。低温可使细胞外液、甚或细胞内液形成冰晶,引起局部或全身的冷伤。电流作用于人体,转化为热能而引起烧伤,并可引起神经损伤、血管内血栓形成、心肌改变等,称电击伤。放射线的致伤作用,除了直接损伤组织,还可引起体液离子化、染色体畸变、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组织代谢的改变等,导致放射性损伤或疾病。 化学性致伤因子是指强酸、强碱、磷、军用毒气等。高浓度的硫酸、硝酸、石炭酸等,对组织有脱水作用,并使蛋白质凝固而形成酸性蛋白盐、酸性高铁血红素等,导致化学性烧伤。石炭酸还可被吸收而引起中毒。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可使组织脱水,形成碱性蛋白化合物、脂肪皂化等,故也能引起化学性烧伤。黄磷在皮肤造成烧伤和腐蚀,吸收后可引起中毒。军用毒气有多种,例如:芥子气、路易士气等可使皮肤粘膜发生红斑、水肿、糜烂,并引起全身中毒;催泪毒气(氯苯乙酮等)和喷嚏毒气(二苯氯次胂等)刺激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窒息毒气 (二氢卟酚等)使呼吸道迅速发生水肿、渗出和出血等。 生物性致伤因子是指虫螫、蛇咬、兽咬等。这类致伤因子可引起一定的机械性损伤,有的还可带入毒素,如蛇毒、蜂毒等,有的还可带入病原微生物,如狂犬病毒、破伤风杆菌等。 以上是从致病因子性质进行分类。事实上,在平时和战时均有伤员同时受到二种或更多的致伤因子的侵袭。例如: 火灾中伤员可能有烧伤合并骨折。核武器爆炸中人们可受到闪光、冲击波、放射线以及机械作用的复合性损伤。 病理生理 致伤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损害,引起人体的反应。这种反应本质上是人体对不利刺激因子的适应,借以达到体内环境稳定和对损伤的修复。然而,这种反应也可损害人体。 局部反应主要是损伤性炎症。组织细胞受损引起炎症递质释出,如激肽原-激肽系统的缓激肽等、补体系统的碎裂物C3a等、肥大细胞释出的组胺、凝血-纤溶系统产生的纤维蛋白降解物(FDP)、组织细胞释出的前列腺素E等。这些炎症递质能引起血管反应。小动脉、小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相继扩张,局部充血和郁血。同时,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和白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渗出液和水肿,使组织张力增高,于是局部出现热、红、肿、痛等症状。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可因凝血级联激活,成为纤维蛋白,为损伤修复作准备。白细胞进入炎症区,有吞噬、杀菌等功能,对损伤愈合有利。但炎症反应过强时,可损害组织和引起不良的全身效应,如细胞变质坏死、局部循环障碍、血浆丢失等。 损伤还可引起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效应是人体受伤后调节内环境的主要环节。下丘脑-垂体系统受到疼痛、精神紧张、失血、失液等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生长激素(GH)等释放增多。伤后皮质甾分泌可比正常增加10倍以上,可促进葡萄糖异生、减轻组织炎症、支持某种细胞活动等。ADH释放有利于体液保留。GH释放可促进脂肪酸动用,以适应伤后机体需要。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因损伤而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释出增多,故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增强,皮肤、肾等的血管收缩,而心、脑等的血流量有所增多。肾上腺素能促进某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伤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释出增加,通过肾小管对钠离子的再吸收,有助于体液保留。总的看来,上列神经-内分泌效应是对损伤的适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类效应也可引起不良后果。如皮质甾分泌过多可能促使应激性溃疡形成; 醛固酮分泌过多可能加重组织水肿。 损伤后代谢变化包括体液和能量两方面。在体液方面,伤后胃肠功能降低,发热、出汗、呼吸加快等,可导致水和钠的不足; 而ADH和醛固酮的释放可保留水和钠。但ADH与醛固酮的分泌可能不平衡,例如: 某些脑外伤或胸外伤,使ADH分泌增多且较持久,可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故输液时须加注意。相反地,醛固酮释放增多者的尿钠排出明显减少,可出现钠的正平衡,故有心、肾、肝疾病的伤员可有钠潴留,输液时也须注意。钾在伤后从尿排出常见增多,体内总钾量可减少。但血钾不降低时不应输入大量钾盐。此外,低血压、休克或肾功能衰竭,都会干扰机体调节体液的能力,故输液须审慎,否则反而会加重体液的紊乱。 损伤后机体的能量需要增加,而进食、消化、吸收均受抑制,甚至不能进饮食,因此能量来源不足。GH、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的释放,可使血糖增高,但体内糖的贮存有限,为维持血糖和能源,要靠蛋白质和脂肪的葡萄糖异生。蛋白质的消耗使每日尿氮排出增多,人体出现负氮平衡。除了轻伤以外,损伤的初期,即使能经口进饮食或从静脉补充足够的糖,机体的负氮平衡和脂肪消耗仍是难免。这种损伤引起的分解代谢,与ACTH、GH等分泌亢进有关,具体表现为伤后体重减轻。上述代谢变化,还可使原有某些疾病者伤后继发另一些病症。例如:糖尿病或尿毒症等病人受伤后,可因高血糖或血氮质增多导致高渗透压血症。长期使用皮质甾或其他内分泌反应降低者,伤后易发生低血糖症。有高热、感染等可因脂肪代谢增高而易出现酮症。 人体其他系统在损伤后也可发生变化,严重时可成为损伤的并发症。伤后高级神经活动可能失调,表现为淡漠、嗜睡或不安、失眠、惊恐等,严重时有谵妄、幻觉、惊厥、甚至可发生精神病。循环系方面,血容量可因失血、失血浆或脱水而减少。血容量不足,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效应得到代偿;但若失去代偿,则引起休克。肺功能在伤后可降低,多因其顺应性降低所致。当损伤并有感染或休克时,肺功能可进一步降低,甚至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脏受到ADH和醛固酮的作用,尿量减少和保钠排钾;若血容量不足或休克发生,尿量就更加减少; 若有严重挤压伤或其他严重肾缺血,肾小管受损害,则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胃肠功能在伤后一般受抑制;烧伤、颅脑损伤等还可并发胃、十二指肠急性溃疡、出血或穿孔。肝功能在伤后也可降低,如磺溴酞钠(BSP)廓清、胆红质结合和转输等功能均可降低。伤后中性粒细胞往往增多,嗜酸粒细胞因皮质甾释放而减少。红细胞减少与丢失或溶血有关。血小板和其他某些凝血因子在伤后早期常见减少,可能与消耗多或生成一时受抑制有关;但数日后血小板常见回升,且可超过伤前的水平。纤维蛋白原一般在伤后即见增高,且能保持较高水平一周以上。此外,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受抑制,伤后可有停经和性欲减退。在平素健康的成人,上述损伤反应的程度,取决于损伤刺激强度。轻度损伤后,大多只有局部变化,全身性反应轻微不显;中度损伤后,不仅局部反应明显,而且会出现全身性反应,表现为脉搏和呼吸加快、低热、口渴、食欲不振、无力、尿少、便秘、消瘦等。 伤后并发症 在重度损伤和一部分中度损伤,可发生各种伤后并发症,重要者如: 损伤性(创伤性)休克 原因为失血或失液、损伤组织产物的效应(血管活性作用、微栓子形成、酸中毒等)、神经系受到强烈刺激等等。其病理生理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流量不足,细胞代谢障碍,各系统,包括生命器官的功能失常。 伤口(创面)脓毒症 任何伤口都有并发感染的可能,但重度损伤时,由于伤口存在大量坏死组织、血凝块或异物等,病原菌易于滋长;另一方面抗感染能力削弱,如中性粒细胞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改变等,故特别容易发生脓毒症。脓毒症又可引起败血症、休克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 原因有休克(又称休克肾)或低血容量等所致的肾缺血,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阻塞肾小管等等。多见于挤压伤(又称挤压伤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其病理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质,基底膜断裂或分层,管腔内可有血红蛋白等堵塞,间质水肿。由于少尿或无尿,发生氮质血症、高血钾、酸中毒、水中毒等。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部本无损伤和疾病,为其他部位损伤所引起,并发休克或脓毒症时易发生。其发病机理尚欠清楚,一般认为与肺顺应性降低、肺血管微栓、毛细血管透通性增高、间质水肿、肺泡表面物质减少等有关。损伤后脂肪栓塞症也可引起此症。其原因为伤后血中有巨脂肪球形成;巨脂肪球在肺血管内栓塞、水解为脂肪酸,导致化学性肺炎。其他诱因是水中毒、输入库血等。 诊断 诊断损伤的要求是确定其部位、性质、程度、全身性改变或并发症。要了解致伤因子、作用部位、人体姿势等受伤当时的情况,以及伤后症状及其演变经过。体格检查应比较全面,但要有重点。首先注意那些危急的伤情,如窒息、大出血、休克等的征象,以便立即抢救。仔细检查症状明显的部位,也要仔细寻找比较隐蔽的损伤部位,后者有时可能更为严重。例如: 下胸部受伤引起肋骨骨折和脾破裂,骨折疼痛明显,脾破裂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如有疏忽,后果严重。根据理学检查的结果,选择实验室、X线等检查以辅助诊断。不要单纯为了检查诊断而延误抢救时机。如果损伤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诊断清楚或不能确定是否需要手术处理,应在抢救室内密切观察,有条件时可利用监护系统。 治疗 目的是促进损伤修复和恢复生理功能。首要的原则是保全伤员的生命。例如: 工程塌方造成挤压伤合并上呼吸道阻塞时,首先必须排除呼吸道堵塞物,使伤员能够呼吸换气。对局部损伤和全身的生理紊乱,应按其轻重缓急有步骤地进行处理。例如: 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断裂和休克,处理的顺序应是优先抢救休克,其次处理尿道损伤和牵引固定骨盆。 损伤治疗应尽可能保存解剖上的完整性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局部的早期处理关系到损伤修复是否顺利、有无并发症(如感染等)以及后续治疗的难易,故极为重要。损伤部位需要制动或固定;外出血应予临时止血;包扎伤口以防再沾染和再损伤。对新鲜伤口一般要施行清创术,包括清洁、消毒、清除血凝块和失活组织、取出异物、彻底止血等步骤;然后缝合伤口或加以引流。对感染或污染较重的伤口,则以引流为主。对内脏器官的损伤,要进行手术探查、止血、修复、切除或造口等。在伤员全身情况不良时,或者环境、技术条件等受限的情况下,局部处理应当先采取简捷有效的方法,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 对开放性气胸暂先用敷料和绷带封闭胸壁伤口;然后再进一步治疗。 全身的治疗在早期最重要的是维持循环和呼吸。伤后血容量减少10%者,一般可用平衡电解质补充;更多失血则需要输血或血液成分。输入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总量和比例,决定于血容量减少的因素 (如失血、失血浆或脱水),以维持正常的血压、脉压、尿量以及血红蛋白在12g/dl左右为宜。如发生休克,心脏功能可降低,加快输液将使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升高,此时可用洋地黄类、氯化钾和皮质甾。呼吸功能在伤后降低,甚或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应用氧气或持续正压呼吸器等。受血容量、内分泌变化和渗透压改变等的影响,伤后尿量常减少。但除非血压偏高,一般不应使用利尿剂。伤后48~72小时,组织间液开始吸收,有时可导致高血容量,则应控制输液量。 伤后能量需要增加,尤其如大面积烧伤的能量消耗相当于特重的体力劳动,通常用高渗葡萄糖液补充,最好用果糖。但由于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对糖的利用率有限,加以损伤可引起胰岛素抗拒现象,故输入葡萄糖也远不能满足能量需要。伤后1~4日为分解代谢期,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加速,体重减低。进入合成代谢期,增加要素营养,可转为正氮平衡,伤员的体重即可恢复。 抗感染是保证损伤治愈的重要原则之一,故应及时正确进行局部处理、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和破伤风抗毒素(TAT)等。全身性抗生素应用要强调伤后早期开始。在人体免疫能力受抑制的情况下(严重烧伤),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要注意二重感染。 伤员情况稳定时,在不影响伤处制动的前提下,要进行功能练习。到恢复期尤应强调,促使伤员早日康复。 治疗效果与开始处理的时间有密切关系。为此,必须加强救治的组织工作。对于战伤须组织分级治疗。在战时,从火线到后方,组织若干级医务单位,各自负责指定范围的战伤救治工作,前后接应,共同完成成批伤员的治疗任务。在平时,组织各基层的急救小组,和损伤治疗中心密切配合,可提高抢救工作效率。此外,在外科急救站利用监护系统能帮助提高损伤救治的疗效。 更重要的是对损伤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教育,健全和执行安全操作的规程和制度,维持交通秩序防止车辆事故发生等等,对于降低损伤发生率均有重要意义。 ☚ 要素饮食 闭合性损伤 ☛ 损伤sǔn shānginjury; da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