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振Zhè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朔州,广东之吴川等地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引 《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宋代有振纪,任广州转运使。

1.zhèn ❶揮動。王粲《七釋》:“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軒跱。”
❷搖動,抖動。《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揵鰭掉尾,振鱗奮翼。”馬融《長笛賦》:“寒熊振頷,特麚𥄇髟。”
❸奮起,興起,振奮。枚乘《七發》:“侯波奮振,合戰於藉藉之口。”揚雄《甘泉賦》:“八神奔而警蹕兮,振殷轔而軍裝。”
❹通“賑”。救濟。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開內藏,振貧窮。”《文選》揚雄《長楊賦》:“乃展人之所詘,振人之所乏。”
❺整,整頓,整治。《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盤石振崖,嶔巖倚傾。”《史記》、《漢書》作“裖”。張衡《思玄賦》:“振余袂而就車兮,修劍揭以低昂。”
❻同“震”。震動,驚動。枚乘《七發》:“誠奮厥武,如振如怒。”馬融《圍棋賦》:“浸淫不振兮,敵人懼慄。”
2.zhēn 見“振鷺”。

振zhèn

❶振动。《说文》:“振,一曰奋也。”《豳风·七月》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毛《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陆德明《经典释文》: “讯,本又作迅。”
❷止,犹“治”。《小雅·采芑》三章: “伐鼓渊渊,振旅阗阗。”郑《笺》:“至战止将归,又振旅伐鼓阗阗然。振,犹止也。旅,众也。《春秋传》曰: ‘出曰治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 陈奂《传疏》:“《尔雅》释诗,兼及治兵,则‘振旅’为习战。周制,春秋二时教民,三年数军实,皆有治兵振旅习战之事。《谷梁传》: ‘出曰治兵,习战也。入曰振旅,习战也。’”
❸自。《周颂·载芟》一章:“匪且有且,匪今斯今,振古如兹。”毛《传》:“且,此也。振,自也。”郑《笺》: “匪,非也。心非云且而有且,谓将有嘉庆,祯祥先来见也,心非云今而有此今,谓嘉庆之事不闻而至也。”朱熹《集传》: “盖自极古以来已如此矣。”王引之《经义述闻》:“振,起也。凡事之所起,即事之所自,故‘振’ 又训为 ‘自’。振古如兹,犹《甫田》之言 ‘自古有年’ 也。”

☚ 烕   振振 ☛

读音zh·en(ˇ),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止忍切,上,轸韵。
❶单衣,通“袗”。朱骏声注:“振,假借为袗。”(袗:单衣。)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en(-),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侧邻切,平,真韵。
❶屋檐。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en(ˋ),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之刃切,去,震韵。
❶摇动;挥动。
❷奋起。
❸救济。
❹挽救。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en(-),为e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侧邻切,平,真韵。
❶[振振]群飞貌。
❷[振振]信实而仁厚貌。
❸[振振]理直气壮貌。

上一条: 下一条:
ㄓㄣˋzhèn4715除去渣滓而留下清净的。冀鲁官话。河北新城。1935年《新城县志》:「去滓留清谓之~。」西南官话。四川云阳。1935年《云阳县志》:「~,留清也。…今人谓去其渣滓而挹其清者曰~。」战慄。粤语。广东广州。木鱼书《西番碧玉带》:「王婆下跪从头说,话声无出就似见阎君,手又慌时脚又~。」

振zhen

抖动,挥动。成语:“振聋发聩”。《荀子·不苟》:“新浴者~其衣,新沐者弹其冠。”李陵《答苏武书》:“然~臂一呼,创病皆起。”(创:创伤。)贾谊《过秦论》:“~长策而御宇内。”(策:马鞭。御,驾驭车马,这里喻为“统治”。)

振zhèn

❶摇动;挥动
 △ ~翅高飞|~臂一呼。
❷奋起;奋发
 △ 精神为之一~|~兴。
❸振动
 △ 共~。
❹姓。

振zhèn


❶摇动;挥动:~翅︱~臂︱~动︱~臂一呼︱~聋发聩(kui)。
❷奋起:兴起:~拔︱~奋︱~刷︱~作︱~兴(xing)︱委靡(mi)不~︱一蹶(jue)不~。
❸同“赈”。救济。
○~~(理直气壮的样子)有辞。

振zhèn

❶ 摇动,挥动,抖动:振铃│振臂高呼│新浴者必振衣。
❷ 振动:共振│振幅│谐振。
❸ 奋起,奋发:振奋│萎靡不振│一蹶不振。
❹ 姓。

指臂和躯干做加速的弹性摆动。如:臂上举后振;上体前屈上下振等等。做准备活动时大量采用。

☚ 倾   踢 ☛

振zhen

振拔1 振臂 振荡 振动 振奋 振幅 振刷2 振兴 振作不振 共振 谐振 振臂高呼 振聋发聩(kui) 振翼高飞 振振有词萎靡不振 一蹶不振

振zhèn

❶摇动:~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七六·1890)
❷使兴盛:铜铸金镛~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五一·1181)

❶猶“止” 也。《詩經·小雅·采芑》:“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鄭玄箋: “振,猶止也。”
❷亦“古” 也。《詩經·周頌·載芟》: “匪且有且,匪今斯古,振古如兹。” 毛傳: “振,自也。”鄭玄箋: “振,亦古也。”
❸猶“抍”也,檢也。《周禮·天官·職幣》: “振掌事者之餘財。” 鄭玄注: “振,猶抍也,檢也。”
❹去塵也。《禮記·曲禮下》: “振書端書於君前,有誅。”鄭玄注: “振,去塵也。”
❺動也。《禮記·月令》: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 鄭玄注: “振,動也。”
❻猶“救” 也。《禮記·月令》: “賜貧窮,振乏絶。” 鄭玄注: “振,猶救也。” 《禮記·哀公問》: “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鄭玄注: “振,猶救也。”
❼讀爲 “袗”,襌也。《禮記·玉藻》: “振絺綌不入公門。” 鄭玄注: “振,讀爲袗,袗,襌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振,依注爲袗,之忍反。”
❽猶“收” 也。《禮記·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鄭玄注: “振,猶收也。”
❾摇落也。《易·恒》: “上六,振恒,凶。” 鄭玄注: “振,摇落也。” (《通德堂經解》) 《易·恒》:“上六,振恒。” 鄭玄注: “振,摇落也。”(《鄭氏佚書》)

委;振

○委wěi

(形)没有精神;不振作:~靡|~顿。

●振zhèn

(形)奋起;振作:~奋|~拔|~刷|~兴|委靡不~|一蹶不~|军心大~。

振zhèn

〖动词〗
一、用同“赈”。救济(1)。《赵威后问齐使》:振困穷。——救济困苦贫穷的人。
二、挥动,振动,摇动(3)。《贾谊过秦论上》: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长鞭驾御天下。《吊古战场文》:吾想北风振漠,胡兵伺便。——我想北风振动沙漠时,胡兵就会趁机进犯。《黄州快哉亭记》:振之以清风。——让清风来摇动它。
三、拂拭,抖擞(1)。《屈原列传》:新浴者必振衣。——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四、振作,起(3)。《酷吏列传序》:上下相遁,至于不振。——上下互相欺骗,逃避刑罚,以至于国家无法振作。《柳子厚墓志铭》:名声大振。——名声大起。《贾谊论》: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就会忧愁悲哀,日益衰败,不能再振作。
五、用同“震”。震动,震慑(2)。《贾谊过秦论上》:威振四海。——声威震动四海。《谏太宗十思疏》:振之以威怒。——用威严的权势震慑他们。

振zhèn

❶ 抖动,挥动。《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衣。”贾谊《过秦论》:“~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❷ 奋起,振作。《史记·高祖本纪》:“秦军复~,守濮阳。”苏轼《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眊mào:昏聩。)
❸ 显扬,显露。《韩非子·说林下》:“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是~我过者也。”《世说新语·识鉴》:“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耳。”
❹ 打开,开放。《左传·文公十六年》:“自庐以往,~廩同食。”(廩:粮仓。)《文心雕龙·情采》:“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
❺ 救济。后来写作“赈”。《吕氏春秋·季春》:“发仓窌,赐贫穷,~乏绝。”
❻ 挽救,援救。《荀子·尧问》:“天使夫子~寡人之过也。”《汉书·游侠传·郭解》:“既已~人之命,不矜其功。”(矜:自夸。)
❼ 整顿。《尚书·大禹谟》:“班师~旅。”
❽ 震惊,震动。《战国策·燕策三》:“燕王诚~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天下。”

*zhen

D5F1
❶挥动;摇动:~翅/~臂高呼/~笔直书。
❷兴起;奋起:~作/~兴/~奋/精神为之一~。
❸震;震动:~动/~荡/~幅/~聋发聩/威~四方。
❹〈文〉救助:~穷/~民育德。
❺〈文〉抖动;拂去(尘土):~衣。
❻姓。

摇动1

摇动1

晃(晃动) 摆(摆弄;~手) 摇(~手;~铃;~荡) 拂(~袖)振(振动;~讯) 掉(掉捎;~臂不顾) 鼓(~舌) 扤 感 撼(撼摇;摇撼) 搢(~铎)
摇动树枝:摇条
用手振动物体:抖动
 用通条插到火炉里,把灰抖掉:擞(~火)
摇动扇子使生风:扇(~风;扇动;~火)搧
 用风扇等扇风:鼓 鞴风
摆弄刀子发出响声:鼓刀
摇动筛扬去糠灰等:簸(簸扬;~米)
 扬去杂质:扬弃 播扬
摇动筛子过物:筛(~面;~糠)
 用罗筛筛下细物:罗(~面;过罗)
(摇东西使它动:摇动)

另见:拿着 物品 挥动 晃动

☚ 摇动1   搅拌 ☛

整顿

整顿

整(整搠;整肃;齐整) 顿(顿整) 龊 摄 振(振饬;振顿;振肃) 饬(申饬;端饬;禁饬) 敕正 收拾 修理 组织 拯治 蒐辑
整顿朝纲:顿纲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顿纲振纪
严明刑罚,整顿法度:明罚敕法 明罚饬法
整顿风俗:调风
整顿军队:整军 振兵 饬兵
 整顿部队,操练士兵:振旅
 整顿部队,然后将其解散:振兵释旅 振兵泽旅
调回军队进行整顿:班师振旅
整顿城垣守备:饰城
整顿思想与作风:整风
 整顿党组织与作风:整党
整肃其事:贞蛊
整顿法令并贯彻之:饬令
整顿使端正:肃正
整理,整顿:栉理
整治,整顿:缮理
自行整肃、儆戒:自饬
 谨慎自饬:谨勑 谨敕 谨饬 谨饰
清理整顿:疏整 澄叙
治理整顿:釐饬
训诫整肃:诫饬
监察整顿:董正
调弄整顿:调掇调摄
聚集整顿:裒整
招集整顿:收缉
督率整顿:督齐
顿然加以整肃:顿肃
重新整顿和恢复原来的产业或业务:重整旧业
彻底全面地整顿:动大手术
大规模地调整:大换血
从根本上加以清理整顿:端本正源 端本清源 端本澄源
用全部精力进行整顿:悉心整饬
(使紊乱、不健全的变为整齐、健全的:整顿)

另见:整理 调整 整治 改变1 整齐 有序

☚ 整顿   整饬 ☛

振作

振作

振(振刷;振顿;振厉) 鼓(鼓舞) 抖(抖搜;抖擞) 打(打拍;打板;打迸;打扑;打叠) 作 提掇 提撕
振作(焕发):炳发 溢发(英气~) 烂发 鲜令 打迸
焕发男子的亢阳之气:阳施
振作起来:奋起 发奋 提起 发勤 发忿
 自己振作起来:自振
振作精神:竦神 鼓励
 振作精神,改革创新,重新开始:励精更始
振作勇气:作气
奋发振作:奋气
鼓舞振作:鼓作
(精神旺盛,情绪高涨:振作)

另见:努力 振奋 勇气 有为

☚ 振作   鼓气 ☛

挥动

挥动

挥(挥弄;挥舞;~笔) 鼓(鼓舞) 麾(麾动) 振(振动;~衣;~笔;~铃) 抡(~枪) 拂(~袖;~衣;抛~) 揄(~刀) 挜摔 耍(~刀;耍弄;~棍;~枪;~把) 运(~动) 甩 幌矜动 调动 舞动 舞弄
挥动手臂:挥手 摆手 运手
 挥动手指弹琴:手挥
 挥动胳膊:振臂 鼓臂
 舞动手腕:鼓腕
挥动拳头:挥拳 抡拳 奋拳
挥动衣袖:揄袂 奋袂 奋袖 振袂
 舞动衣袖:挥袖 挥袂
挥动旗帜:扬旗
 挥动军旗:扬徽
挥动武器:挥戈(~上阵) 麾戈
 挥动刀:挥刀(~上阵) 舞刀 挑刀(~走戟) 扬刃 跳刀
 挥动剑:鼓剑 舞剑击剑 角剑
挥动鞭子:扬鞭扬节 鼓鞭 挥鞭
 挥动马鞭,回旋如绕:萦策
 挥鞭发出响声:鸣鞭
挥之使去:摽 撇
 挥手让去:挥(~之即去)
挥衣去灰尘:奋衣
用力挥动:奋(~臂;~笔) 甩开膀子
 握物用力挥动:抖(~灰)
飞速挥舞:飞舞
舞动的样子:跄扬 飒洒
(举起手臂连同拿着的东西摇动:挥动)

☚ 指着   身动 ☛

擦拭

擦拭

雪 扢 抆 捝 打磨 摩拭 揩擦 磨揩 磨拭 揩摩 划拉
掸去或擦去尘土:拂(拂拭;拂绰;拂擦;磨拂) 掸 振
 拂除尘埃:清尘
揩拭桃子:雪桃
整理拂拭:整拂
揉搓揩拭:擦磨
打扫拂拭:扫拂
洗涤拂拭:湔拂
洗涤擦拭:湔拭 浣拭
用布、巾等擦拭使干净:揩(揩拭;揩磨;~油;~汗) 拭(拭抹;拭拂;拭擦;抆拭;~目) 抹(~泣;~桌;打~) 揞 揾 擦(擦抹)
 搓摩,揩拭:揉擦
用手或巾擦鼻涕:
揩去眼泪:拭泪 揩泪 抆泪 抿泣 雪泣 雪涕 抹泪(抹泪揉眵;抹泪揉眼;擦眼抹泪)
 用衣袖拭泪:掩袂
 擦拭血泪:抆血

☚ 揉搓   抚摸 ☛

援救

援救

捄(~之) 拯(拯援) 振 持拔营救 营为 救应 救援
援救帝王:救驾
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勤王
援救困于火灾和落水的人:救焚拯溺 救饥拯溺 救火拯溺
前往救援:赴接 赴救 赴援
进军援救:进援
怜悯救援:矜救
互相救援:首尾相救 首尾相援 首尾相卫
急于救援:披发缨冠 披发樱冠 被发缨冠
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引手投足
在危难或困惑中突然遇人援救或指点:暗室逢灯
(帮助别人使脱离痛苦或危险:援救)

☚ 救难   拯救 ☛

救济

救济

振 赡(拯赡) 救拯 拯救 拯济 舟航 济拯 利济 存济 营济 润济 拯济 调济 周赈 拯恤 营恤
救济社会:拯物
救济贫困:济贫(劫富~) 匡困 救穷
 免除租税救济饥贫:蠲赈 蠲振
救济患难:救患 恤患
救济急难:周亟周济,救济;恤 周 赒
 赈济,救济:振济
互相救济:互济
哀怜救济:愍救
抚慰救济:劳恤
 安抚救济:安济
收容救济:收恤 收挽
开仓救济:发赈
紧急救济:急赈 急振
广泛救济:弘济 恢济 周济

另见:接济 抚恤︱勒索

☚ 救济   救济人 ☛

奋起

奋起

振(振起;振讯) 愤起 愤兴 抚翼 起来
奋起行动:发动
奋发,奋起:震发
英豪奋起:云蒸
 英豪遇时奋起:云蒸龙变
人得时奋起:虎跃
为正义的事情而奋起:鼓义
趁时奋起:云兴
共同奋起:齐奋
奋起的样子:攘袂 攘袪 攘袵 攘襟
(振作起来:奋起)

☚ 奋勉   作风 ☛

振zhèn;zhēn

(一) 章刃切,去震。
❶同“赈”。救济。《礼记·月令》:“赐贫穷,~乏绝。”
❷举荐,起用。《国语·晋语》:“逮鳏寡,~废淹。”
❸抖动,挥动。《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衣。”
❹奋起,振奋。《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
❺通“整(zhěng)”。整顿,整治。《史记·平津侯主父传》:“春~旅,秋治兵。”
❻通“震”。震动。《后汉书·张衡传》:“尊则~龙,~声激扬。”
(二) 侧邻切,平真。见“严振”。

〖振〗 粵 zan3〔震〕普 zhèn

❶ 奮起,振作。許慎《說文解字》:「〜 ……一曰奮也。」呂不韋《呂氏春秋.孟春紀.正月紀》:「東風解凍,蟄蟲始〜。」(蟄【粵 zat6〔窒〕普 zhé】:冬眠。)
❷ 振動,搖動。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漠,胡兵伺便。」
❸ 揮動,抖動。賈誼《過秦論》:「〜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策:馬鞭。宇內:天下。)
❹ 發抖,害怕。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秦舞陽色變〜恐,羣臣怪之。」

振Zhen

指臂和躯干做快速用力而又有弹性的摆动动作。如臂上举后振、上体前屈上下振等。

☚ 举   屈 ☛

振zhèn

❶摇动,挥动。如:振翅,振笔,振臂。
❷奋起。如:振奋,振作。

振zhèn

 ❶ (摇动; 挥动) shake; flap; wield: ~ 落 shake off; ~ 翅 flap the wings; flutter
❷ (奋起) brace up; rise with force and spirit: 一蹶不 ~ never to rise again; 食欲不 ~ lose one's appetite; have a jaded appetite; 精神为之一 ~ feel one's spirits buoyed up; 我军士气大 ~。 The morale of our troops was greatly boosted.
◆振拔 [书] extricate oneself from a predicament and brace oneself up to action; 振摆 runout; 振臂 raise one's arms; 振臂一呼 raise one's arm in a call for action; raise one's hand and issue a rousing call; raise one's arm and cry for action — to issue a call for action; sound the trumpet call of action; 振荡 generation; oscillating; oscillation; vibration; 振荡器 oscillator (OSC); generator; alternator; radiator; producer; Poulsen-arc converter; 振捣 vibrate; 振动 vibrate; vibration; vibrance; vibrancy; vibra; vibes; shaking; rumble; jitter; chatter; sway; jar; see-saw; tremor; oscillate; vibro-; 振动式 vibrating; vibrating type; vibratory; 振奋 rouse oneself; brace oneself up; rise with force and spirit; be inspired with enthusiasm; inspire; stimulate; spur on; 振奋人心 inspire people; cause excitement; encouraging; fill people with enthusiasm; heartstirring; heighten the people's morale; inspiring; inspire the people with hope; 振幅 {物} amplitude (of vibration); 振簧式 vibrating-reed type; 振铃 ring; call; ringing; 振聋发聩 open the ears of the deaf and the eyes of the blind — said of a great teacher; enlighten another's ignorance; 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振鸣 {电} singing; 振实 jolt ramming; 振刷 [书] bestir [exert] oneself; display vigour; 振速 vibration velocity; 振兴 develop vigorously; cause to prosper; promote; re-energize; 振振有词[辞] What one says is plausible.; assert eloquently; argumentatively; high-sounding; say sth. presumptuously; speak in a positive tone; speak plausibly and volubly (in self-justification); with eloquence; 振子 {电} {物} vibrator; dipole; radiator; oscillator; doublet; vibration generator; element; 振作 bestir oneself; exert oneself; display vigour; pull oneself together

振zhèn

臂一呼|笔疾书|奋人心|聋发聩|民育德|贫济乏|穷恤贫|衣濯足|有词|作有为

❷ 声寰宇|声林木|声四海|威三军|威天下

❸ 班师旅|摛翰藻|弹冠衣|发覆蒙|发聋聩|发矇聩|稽古今|援溺

❹ 金声玉|名声大|为之一|委靡不|萎靡不|一跌不|一蹶不

金文;篆zhèn

[扌(手,意符)+辰(聲意符)→振(《説文》:“振,舉救也。從手,辰聲。一曰奮也。”振:搬動,揮動〈振動〉。)]
《中庸》:“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大地收容了江湖河海而不洩漏,萬物放在上面都不跑掉。此時,古人尚不知物質的比重和萬有引力定律,只感到大地的偉大。)

振zhèn

(10画)

*振zhèn

10画 手部 
(1) 用力举起并摇动;挥动: ~臂|~翅|~笔疾书。
(2) (精神)奋发;兴起: ~作|~奋|一蹶不~|~兴。
(3) 振动,即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进行的往复运动(如钟摆的运动): ~幅|共~。

振()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24,西漢
振動者,欲入久持之也。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還師振旅。

振武將軍等字殘碑,東漢
振武將軍。

奚智墓誌,北魏
受任偏威,雄名遠振。

爾朱紹墓誌,北魏
故登臺蹇蹇,振夏日之威,昇車愕愕,布秋霜之厲。

元頊墓誌,北魏
昭毅五營,振舉六郡。

元瞻墓誌,北魏
令王子興振振之風,人懷驎角之詠。

元璨墓誌,北魏
麟愇妙選, 振古攸難, 渠閣銓才,魏誥彌重。

劉子墓誌,唐
東南振響。
《説文》: “振,舉救也。从手辰聲。一曰奮也。”
“振”字聲符“辰”,隸變後形體多變。
楚簡假“”、 “叡”爲“振”。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簡19: “金聖(聲)而玉(晨〔振〕)之。 又(有)悳(德)者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簡29: “上六: 叡(振)亙(恆),貞凶。”

☚ 舉   擁 ☛

振zhèn

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扌(手),辰声。声母送气变不送气。如辰震赈例。本赈济,救助义。是赈的本字。赈本富裕义。约六朝以后用赈为救济义,误。如:赐贫穷,振乏绝(见《礼记》)。引申为奋起,兴起。如:振兴|精神一振。组词如:振奋。又引申为摇动,挥动。如:振笔直书|振铃|振臂高呼。

振★常◎常


zhèn形声,从手,辰声,本义为救助,是“赈(賑)”的本字,假借为举起来抖动或挥动,由此引申为奋起、奋发、整顿、振动(物体通过中心位置不断往复运动)等。
【辨析】
振/震 见549页“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