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兵饷案
此案发生在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镇安协副将董家祥因“修理衙署,添置号衣等项,无从筹款支发,”挪用旷缺饷银一千三百余两,之后负罪私逃,闻拿后投首,并缴足挪用之兵饷。审理此案涉及清朝的三条法律:“挪用库银五千两以下者,照律拟案犯流总徒四年,限一年全完免罪”;“现任文武职官负罪潜逃,犯该军流以下,无论本罪轻重,一经脱逃被获,俱改为拟绞监侯”;“闻拿投首之犯,除律不准首外,其余一切罪犯,俱于本罪上减一等科罪”。根据这几条法律,广西巡抚判决:该犯挪用库银,一年内赔缴完,本应免罪;但又私逃,该判绞监侯,“例量减一等,拟杖一百、流三千里。”因其自首,罪再减一等,“拟杖一百、徒三年”。并据当时情况,“现当整顿营伍,该革员职任副将,擅行挪用兵饷一千余两负罪潜逃,拟从重发往军台效力,以赎其罪”。镇安协中军都司陆朝晋“有经营粮饷之责,当时不能阻止,事后又不禀报”,亦被革职。这是清朝处理挪用公款案的一则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