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按资分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按资分配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Capital Allocation亦称“按资本要素分配”。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资本要素进行分配的方式。按资分配有两种形式: 按资分配按照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进行的收入分配。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必须投入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按照马克思(Marx, Karl, 1818—1883)的劳动价值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不创造价值。但资本是生产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其所有者必然要求获得收入,否则他就不会把资本投入到生产中去。按资分配所得到的收入,即资本收入,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资本收入的存在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资本所有者的角度看,哪一个行业、企业能够提供较多的资本收入,他就会把自己拥有的资本提供给那个行业、企业,而这样的行业、企业往往是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其产品比较适合社会需要的行业、企业。在资本收入最大化的诱导下,资本会在行业、企业间不断流动,达到最佳配置状态。从企业角度看,由于使用资本必须支付资本收入,这就迫使它节约资本。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按资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资本收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银行利息、债券利息、股票利息、投资分红等。 按资分配 按资分配以资金 (或资本) 为尺度分配剩余劳动产品的方式。要求社会或企业按资金 (或资本)所有者直接或间接投入生产的资金 (资本) 的数量、依一定的比例进行剩余劳动产品的分配,等量资金获得等量报酬。主要包括因借贷、债券、股票等而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等。按资分配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在本质上维护资本参与分配劳动产品的方式。按资分配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商品货币交换关系的发展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出现了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按资分配仍然具有存在的必然性。(1) 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提供了按资分配存在的基础。(2) 由个人能力差别所决定的个人利益差别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按资分配的必要性。资金 (资本) 收入的水平是决定个人资金 (资本) 是否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键。社会主义下的按资分配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有根本的区别: 第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资分配只是一种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决定了其分配本质上是按资分配。第二,在社会主义中,公有制有力量阻止剥削阶层或阶级的产生,资金收入者本身多为劳动者,必须参加劳动,不把资金收入作为家庭或自身生活的主要甚至唯一源泉,获取资金收入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中按资分配既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也是资本家个人生活的源泉,结果导致剥削阶级与劳动者阶级的对立。第三,社会主义最终要消除资金 (资本) 对剩余劳动产品的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要维护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按资分配鼓励将资金(资本) 直接或间接投入社会生产,可补充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承认资金 (资本) 对剩余劳动产品的占有,必然对劳动者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又具有消极的作用。 ☚ 按需分配 个人收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