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指南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指南针》
宋·沈括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1,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2,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3,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4,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5,莫可原其理6。 1方家:术土,即后世的阴阳家。1指爪:指甲。碗唇:碗边。3新纩(kuang):新丝棉。独茧楼;单根茧丝。4芥子许:极言量少,如草籽般大小。5犹:如。柏之指西:古代有柏树指向西方的说法,现代科学并无此说。6原:推求本原。 【析点】 我们的祖先在何时发现磁石磨针,有指南的特性,已很难确说。但到沈括时代,对磁针之发生偏角现象及使用方法都有清楚认识;磁针置于水中、指上、碗边或是用丝缕悬挂,其优缺点亦有比较。沈括阐述磁石、指南针特性之时,距今近千年,比传说中的哥伦布于1492年的发现要早四百余年。由此观之,中华民族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可惜的是,在以后的某些年代里,我们未能将这项伟大的发明,很好地继承利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西方人用它来制造大炮和航海,中国人却运用它制造鞭炮和看风水。这是值得后人深深记取的教训。沈括还记述了指南针或有“指北者”,并如实地说出自己不能探求到或指南、或指北的缘由,这是作为科学家的科学态度,而“犹柏之指西”这一解释,虽不科学,却又显示出他作为文学家的想像力 指南针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是利用磁铁的指极性制成的指示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可以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平面内。早在战国末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天然磁石的指极性制成呈勺形的“司南”。宋代,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方法,制成指南针或指南鱼。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对于指南针的制法和用法均有详细记载。其用法为: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缕悬法等。北宋时,用于航海的“水罗盘”,系把磁针横穿几段灯草,浮在盛水的、四周刻有24个方位的圆盘上。朱彧在《萍州可谈》一书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南宋时,更出现把磁针安装在有精密刻度和方位的圆盘上的罗盘针。约在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和半个多世纪后的意大利人哥伦布首航美洲开辟新航路都借助于中国的指南针。 指南针zhǐnánzhēn❶ 〈名〉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把磁针支在一个直轴上作水平旋转,由于地磁引力,针的一头总是指向南方。 指南针zhǐ nán zhēn罗盘内所装置的针,用以指定南北方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四大发明之一。后用“指南针”比喻指导、或指导者;或辨别正确发展方向的依据。也省作“指南”。汉·张衡《东京赋》:“鄙哉予乎!习非而遂迷也,幸见指南于吾子。”也省作“指针”。也省作“南针”。 指南针zhǐnánzhēn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把磁针支在一个直轴上,由于受地磁吸引,针的一头总是指着南方。比喻指导发展方向的事物。张卫明《英雄圈》:“再例如我们的祖先造出了火药,造出了~,这两个东西是用于打仗的,但它的光荣不仅仅属于中国战争史,就像孙子兵法不仅仅属于军人。”|老舍《我这一辈子》:“决定扔下手艺可不就是我准知道应该干什么去。我得去乱碰,像一支空船浮在水面上,浪头是它的~。”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測算部 > 觀測用具 > 指南針 指南針 zhǐnánzhēn 利用磁性針指向南北兩極的原理而製成的指示方位的儀器。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四:“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水浮多蕩摇,指爪及盌脣上皆可爲之,運轉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爲最善。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于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宋·朱或《萍洲可談》卷二:“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畫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惟視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 指南针 051 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一种磁性指向仪器,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与以齿轮系为基础的指向机械指南车完全不同。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4:“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在近代电磁铁出现以前,指南针均用这种简易磁化法制造。其磁针装置方式,或放于指甲,或置之碗沿,或横草浮于水面,或以独股茧丝悬挂,以3、4两法较为进步。后代加以改进,遂有罗盘的发明。大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 ☚ 指南鱼 罗盘 ☛ 指南针 指南针zhinanzhen利用磁铁在地磁场中指南北极的性质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最早发明指南针的是中国,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南针有不同的形式和名称,如司南、指南鱼和指南针等。公元前4世纪的《鬼谷子·谋篇》就有关于司南的记载:“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东汉王充在《论衡·是应篇》中,对司南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述:“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杓”是勺的柄,“地”是占天地用的叫“地盘”的方形铜制盘子,“柢”是停止的意思。在河南出土的东汉石刻上有司南的图案(现在物理教科书上采用的司南构图一般均出于此)。据考证,司南杓是用一块天然磁石磨制而成的,其形状、大小与现在家用的汤匙相仿,但司南的底是球形的,能在平滑的面上自由转动。将它放在铜制的地盘上,拨动其柄使它旋转,静止后,柄指南方。司南的磁性较弱,且与地盘接触转动时摩擦阻力比较大,指南的效果受限制。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又发现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于是制造出效果更好的指南鱼。指南鱼最早出现在西晋时代的《古今注》上。北宋时期的著作《武经总要》上详细地记述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首先把铁片剪成鱼形,再加热至通红,这样温度就高于居里点,使铁片的磁畴瓦解,变成顺磁体。然后把鱼尾对准正北方,蘸水,使鱼冷却。鱼被放置在地磁场的南北方向,在地磁场的作用下,磁畴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鱼被磁化。鱼尾指北极,鱼首指南极。当将鱼浮在水面时,鱼首则指南。当时还提出“钤鱼首出火……没尾数分则止”,意即使鱼尾稍向下倾,这实际是使鱼体的方向更接近于地磁场的方向,铁片鱼磁化效果会更高。可见,早在公元11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在实践中发现了地磁倾角的存在,且懂得如何利用。采用指南鱼减少了摩擦阻力,从而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但是由制作指南鱼所用的磁化法得到的磁性还比较弱,因而实用价值也受到了限制。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已有关于指南针的记载。这时指南的磁性体发展为针形,使铁针经磁石摩擦后被磁化。在西方,直到公元1200年才有关于用天然磁石摩擦使铁针磁化,做成指南针的记载,比沈括晚了一个多世纪。另外,沈括经长期实验观察,发现了地磁偏角,指出磁针所指的方向“常偏东,不全南”的现象。并总结出四种放置指南针的方法,即: ☚ 永磁体 磁极 ☛ 指南针 指南针zhinanzhen一种可以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通常由一根用磁性体(如磁铁)制成的针固定在一个轴上面构成。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磁性针会指向地球磁场的两极,接近地理上的南北方向。在我国的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了解了磁铁能指示方向,并做成“司南”用来确定方向,以后逐步演变为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以指南针的原理制成的罗盘等,仍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 磁铁 航天 ☛ 指南针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产生于黄河流域。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利用磁铁的指极性而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韩非子·有度》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记载。司南的形状像一把勺子,用天然磁石磨制而成,勺底呈圆弧形,当把它置于光滑的刻有方位的地盘(即罗经盘)时,其勺柄就会指向南方。东汉王充《论衡·是应》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由于天然磁石加工后易失磁,本身又难以加工得小巧轻薄,因此指向不够准确,未能得以推广。但它应是最早的磁性定向仪器,是指南针的始祖。 指南针 指南针又称“南针” 、“指南浮针”、“针盘”、“水罗盘”。宋代用人工磁化方法(以天然磁石磨擦钢针)创制的磁性指向仪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有“水浮法” 、“碗唇旋定法”、“指甲旋定法”、“丝悬法”四种装置方法。磁针横贯灯芯浮于水面,与方向盘(已有二十四向)连成一体,即为“水罗盘”。较宋初曾公亮《武经总要》所载“指南鱼”更为适用。大量用于航海事业。奠定了现代磁变仪,磁力仪和航空、航海罗盘(均系水浮法)的基本结构原理。十三世纪后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冷锻 水运仪象台 ☛ 指南针 指南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末年,人们利用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天然磁石的吸铁和指南性,制成一种正方向、定南北的仪器,叫做“司南”。司南的样子象一把汤匙,有一根长柄和光滑的圆底,放在刻有方位的盘子中,只要把柄轻轻转动一下,静止时长柄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人们发现磁化现象,并利用磁化原理制成人工磁铁,用磁铁制成指南针。沈括在 《梦溪笔谈》 中记载北宋时有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4种不同装置的针型指南针,指出磁针所指方向正南稍偏东这一现象。这是关于地磁偏角(即磁针子午线与地球子午线相交的角度) 的最早记载,比欧洲人哥伦布1492年发现这一现象早400多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 (最迟在北宋) 将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至南宋时,出现将指南针安装在有度数和方位的圆盘上的罗盘针。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发达,除经济发展和造船技术进步而外,指南针的改进和广泛运用,亦是促进因素之一。中国的指南针及相关的知识在12世纪以后传到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 ☚ 水碓 火药 ☛ 指南针zhi nan zhen❶compass 指南针compass 指南针compass 指南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能,因而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北宋时,人们发明了指南鱼及指南针。前者是用地磁场磁化法制成,磁性较弱,实用价值较小。后者则用钢针摩擦磁石,使钢针磁化,简便实用,广为流传。南宋时,人们发明了指南针与方位盘相结合的罗经盘(简称罗盘),并应用于航海,由此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约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经此传入欧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