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古代金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古代金银 中国古代以贵金属为货币。其历史悠久。《尚书·禹贡》有:“厥贡惟金三品”;《史记·平准书》记:“虞夏之币,金有三等,或黄、或白、或赤”。是把金、银、铜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工具的。《汉书·食货志》载:“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黄金方寸,而重一斤”;《管子·国蓄》有:“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以后,货币定为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20两或24两),称为一金;汉承秦制,黄金改以“斤”(16两)为单位,一斤为一金;西晋以后,黄金以“两”为单位,所称“一金”仅一两金。秦汉的度量衡与今不同,一斤约重240克至310克。一斤金约值万钱。秦汉时盛行黄金,在朝廷与臣属间献赐周流。至魏晋以后,由于为劣币所逐,分散贮藏、改作器饰、殉葬入土及边贸外流,黄金减少,金价腾贵,一两金接近万钱。晋末白银已作为通用计价尺度,唐宋以后白银代替黄金广泛使用。宋代的每两金约值钱五千,每两银约值钱八百。明代白银铸成元宝锭,以不同秤量流通。清代前期白银与铜钱平行流通,而以白银为主币,除银两外,又有银元引入。曾规定制钱一串(千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一文为银一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