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拾Shí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安徽之霍山、山东之平邑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收载,未详其源。
晋代有拾虞; 唐代有拾得; 宋代有拾寅。

1.shí ❶拾取,撿起。馬融《圍棋賦》:“事留變生兮拾棋欲疾。”
❷射鞲,古代射箭時用的護袖,皮質,射者著之左臂。又稱“捍”、“遂”。張衡《東京賦》:“決拾既次,彫弓斯彀。”
2.jiè 更遞,輪流。班固《幽通賦》:“匪黨人之敢拾兮,庶斯言之不玷。”
3.shè 躡足而上。《史記》司馬相如《哀二世賦》:“精罔閬而飛揚兮,拾九天而永逝。”

读音sh·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是执切,入,缉韵。
❶捡起来;拾起来;从地下拿起来。
❷收;敛。
❸数字“十”的大写字。
❹收拾;拾掇

上一条: "> 下一条:

读音j·ie(ˋ),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极业切,入,业韵。
❶更替;轮流;更迭。郑玄注:“拾,更也。”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j·ie(ˊ),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极业切,入,业韵。
❶轮流;更迭。《礼·投壶》注:“拾,更也。”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h·e(ˋ),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实欇切,入,叶韵。
❶蹑足而升貌。
❷[拾级]逐级登阶。

上一条: 下一条:

拾shí

❶抓住;扑捉。例:将人抓~住了,~了个苶的。
❍ 将人(kái)~住嫑放开!
❷碰撞。例:把颡碰~了个疙瘩。
❍ 领导批评他,被他怼(duí)~了回去。
《儒林外史》十九:“这班光棍王奸得好,被快手拾着了来,报了官。”《汉语大字典》:“拾,碰撞。”

把馍馍盛在盘子里端到桌子上。《白玉楼挂画》(贤孝):“馍馍拾上茶倒上。” 《爱情花儿》:“七寸碟子里拾馍馍,桃花碗里的茶喝。” 《独弦操》(192):“早有人端来了茶,拾来了馍馍,递上了纸烟,殷勤地服侍着。”

拾ʂʅ24

❶捡取: 唐代天台寺僧人捡得一小孩,带回寺为僧,命名“~得”,与寒山僧诗交往来。《史记·孔子世家》: “涂不~遗。”
❷收拾: ~掇。
❸涉: “~级聚足,连步以上。” 引申为快步贴近: 几步~到他跟前,伸手掐住了脖子。

〔shi〕 1. tud: ~到一本书。tud daot ad bent bentndeud. 2.gul: ~斤盐。gulgangb njoud.
拾掇 〔shi·duo〕 sad qed : 把屋子里~好。geud nhangsbloud sad qed jid rut.
拾取 〔shi qu〕 tud : ~麦穗。tud ghob hnenb jangb mel.

拾kak23[k′αɂ]

捡起, 拾。

{}4013买。冀鲁官话。山东淄博、桓台〖〗。~药。生(孩子)。胶辽官话。山东烟台〖〗。她昨天~了个孩子。山东临胊〖〗。中原官话。江苏徐州〖〗。~一个大胖小子。扑;跌。北京官话。北京。《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把太太的腰胯抱住,果然一头~在怀里。」射。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他的眼窝是叫箭~瞎的。弹。晋语。山西忻州〖〗。地上~起个皮球。拿。徽语。安徽绩溪〖〗。去~支笔来,我写封信。切(菜)。闽语。福建福安〖〗。搜集。闽语。福建厦门〖〗。拾掇。闽语。福建厦门。整治;惩罚。闽语。福建厦门。使均匀。闽语。福建厦门〖〗。一种背篓。闽语。福建福清。正对面。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紫荆城~过河就是梁呀坡。

拾shè

〈文〉放轻脚步登上
 △ ~级而上。
【注意】 这里不读shí。
另见720页shí。


拾shí

❶拾取;捡取
 △ ~金不昧。
❷收拾整理
 △ ~掇。
❸数字“十”的大写。
另见703页shè。

❶从地上捡取;捡:~取︱~遗︱~荒︱~零︱摭(zhi)~︱掇(duo)~︱~金不昧(mei)︱~遗补阙(que)︱~人牙慧︱~人唾余︱俯~即是︱路不~遗。
❷收拾:~掇(duo)。
❸“十”的大写。

拾shí

❶ 从地上捡起东西:拾物│捡拾。
❷ 整理,收拾:拾掇。
❸ 数字“十”的大写。

拾she

另见shi。拾级


拾shi

另见she。拾得 拾掇(duo) 拾荒 拾零 拾取 拾趣 拾物拾遗 掇(duo)拾 捡拾 收拾 拾音器 拾金不昧 拾人涕唾 拾人牙慧 拾遗补阙 俯拾即是 收拾残局 道不拾遗 路不拾遗 不可收拾

拾(一)shí (二)shè

【辨形】 右上是人,不是入、八。9画。会意。
【辨义】拾(一)shí
❶把地上的东西拿起来;捡取:拾粪|拾荒|拾零|拾取|拾趣|拾物|拾遗|拾麦穗儿|拾音器|拾金不昧|拾人牙慧|拾遗补缺。
❷ 整理:拾掇。
❸“十”的大写:拾元|风力拾级。
(二)shè放轻脚步逐级登阶:拾级|拾级而上。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动作义。区别在于:
一、构词方式有所不同:拾(一)shí构成支配式、补充式、并列式合成词或单用,并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shè只构成支配式合成词。
二、词义着重点不同:拾(一)shí多表示手的动作;(二)shè表示脚的动作。
三、词义范围不同: 拾(一) shí多义项,除表示“捡取,整理”义外,还用于表示数目,词义范围较广;(二)shè只表示“逐步登阶”的意思,词义范围窄。

拾shi

❶捡起地上的东西:他们在海滩上~贝壳|弟弟~了一筐麦穗|他~到一个漂亮的雨花石。
❷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金不昧|这串钥匙是在公共汽车上~到的|他在电影院的一个座位上~到一个存折。

(同)捡
(反)丢

拾shí

❶从地上或低处把东西捡起来:(湘云)因弯腰~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七六·1885)这样的东西大天白日明摆在园里山石上,被老太太的丫头~着。(七四·1801)
❷收拾: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谁收。(七十·1712)人人都说我们那夜叉婆齐整,如今看来,给你~鞋也不要。(六五·1577)

❶所以引弦也。《周禮·夏官·繕人》: “繕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 鄭玄注: “鄭司農云: 拾者,所以引弦也。”
❷更也。《儀禮·鄉射禮》: “各與其耦讓取弓矢拾。” 鄭玄注: “拾,更也。”《儀禮·大射》: “拾發以將乘矢。”鄭玄注:“拾,更也。” 《儀禮·既夕禮》: “主婦入于室,踊出即位,及大夫拾踊三。”鄭玄注: “拾,更也。” 《儀禮·士虞禮》:“男女拾,踊三。” 鄭玄注: “拾,更也。”《禮記·奔喪》: “西面坐,哭盡哀,東髽,即位,與主人拾踊。” 鄭玄注: “拾,更也。” 《禮記·投壺》: “左右告矢具,請拾投。” 鄭玄注: “拾,更也。”
❸遂也。《儀禮·大射》: “釋弓説决拾,襲。” 鄭玄注:“拾,遂也。”
❹當爲 “涉”,聲之誤也。《禮記·曲禮上》: “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 鄭玄注: “拾當爲涉,聲之誤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拾, 依注音涉。”
❺射韝。 《禮記·曲禮下》: “野外軍中無摯,以纓拾矢可也。” 鄭玄注: “拾, 謂射韝。”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扞 > 拾
拾  shí

即扞。

拾shí

旧时江湖社会。❶被捕。
❷捕获。

丢、失;捡[拣]、拾

○丢diū

(动)丢失;遗失:~了拐杖受狗欺|~了银钱无处找。

○失shī

(动)丢失;遗失:~窃|~盗|~密|~物启事|~了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捡jiǎn

(动)拾取:~了十元钱|~了一块手表|~了东西要送到失物招领处去。也作【拣】。

●拾shí

(动)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拿起来:~金不昧|路不~遗。

丢←→拾diū ← → shí

丢:遗失。
拾:从地上捡取。
【例】 小学生们将丢在田里的稻穗都拾起来。

拾shí

〖名词〗
射𫗗,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袖(1)。 《诸稽郢行成于吴》: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一个人擅长射箭,有一百人拿着决拾跟他学,我们要打胜他是没有把握的。

拾shí

❶ 拾取,拾起。《庄子·盗跖》:“昼~橡栗,暮栖木上。”《促织》:“~视之,非字而画。”
❷ 收拾,收敛。《论衡·别通》:“萧何入秦,收~文书。”
❸ 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袖。《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胜未可成也。”
❹ “十”的大写。白居易《论行营状》:“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漆捌万贯。”(漆:通“柒”。)
另见269页jié、559页shè。


拾jié

更替。《礼记·投壶》:“左右告矢具,请~投。”
另见559页shè、578页shí。


拾shè

蹑足而上。《礼记·曲礼上》:“~级聚足,连步以上。”
另见269页jié、578页shí。

*

CAB0
㈠shi❶捡取,从地上拿起:~麦穗/~金不昧/俯~皆是/路不~遗/他在路边~到这支钢笔。
❷〈文〉整理:~掇/收~。
❸数目词“十”的大写。
㈡she〈文〉登台阶而上:~级而上。

整理1

整理1

整(整束;整叠;整治;整顿;整抖;打整;推整;修整;端整)拾(拾掇;拾弄;拾夺;摭拾;收拾) 治(饬治;缮治) 梳(梳爬)撩(撩理) 综(综理) 肃 厘 顺(~一~工具) 葺(葺治) 振俶 拢 缮(缮治;~甲厉兵) 娖饰 打点 打叠 打迭 打当 打揲 打并 并当 屏当 归着 归置 绰扫 拴束 掳掇 校饬 收检 理董 董理 斠理 缉理 办理 齐理 顺理 拨理
整肃仪容:整容
 整理头发:顿首
整理羽翼:整翮 饰翼
整理出事物的头绪:
 理出端绪:抽绎
整理丝线:治丝
整理乐律:调奏
搀和整理纸牌:洗(洗牌)
收拾烂摊子:擦屁股
整理使整齐:规整
 整理,使有条理:耙梳 理顺
彻底整理:清(清理;清釐;清算) 捡 料检
 清理仓库:清仓
 清理债务:理债
 清理查考户籍和人口:案比 案户比民
(使有条理、有秩序:整理)

另见:整饬 收拾 整顿

☚ 整理1   整理方法 ☛

上去

上去

上(~楼;~山;~床) 登(~山)
上去和下来:上下 登下 登降 登顿
上坡:陡上
上树:登木
上到岸上:上岸 起坡 起陆
 渡海上岸:登岸 上陆
上到车上:登车
 抱病登车:舆疾 舆病
轻步而上:
踩踏石级而上:蹑蹬(~踏云)
(由低处向高处去:上去)

另见:爬行 越过 ︱下去

☚ 上去、下去   登上 ☛

拾取

拾取

拾(拾掇;~物;俯~) 捡(捡拾;~纸;~柴) 掇(掇拾;挢掇) 捃(捃拾) 摭 拣 拓
拾取他人的遗失物:拾遗(路不~)
拾取别人扔掉的废物:拾荒 捡破烂
捡取别人漏收的种子、果实:拾荒 捡荒
(从地上捡起东西:拾取)

☚ 领取   送出 ☛

拾shí;shè

(一) 是执切,入缉。
❶拾取,收拾。《韩非子·内储说》:“妇人~蚕,渔者握鳣。”
❷数词。十。《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手垂过膝,~指纤长。”
(二) 实欇切,入叶。蹑足而上。《礼记·曲礼》:“~级聚足。”。

拾shí

臂衣,射箭时用的皮制护袖。《周礼·夏官·缮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汉郑玄注:“郑司农云:‘拾,谓鞴扞也。’玄谓鞴扞著左臂,里以韦为之。”《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汉毛亨传:“拾,遂也。”《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取弓于阶西。”汉郑玄注:“遂,射鞴也。以韦为之,所以遂弦者也。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六一:“凡拾、遂、鞴、扞四者同物。鞴为凡袒时蔽肤敛衣之通名……其射箸之,取其捍弦,故谓之捍,亦取其遂弦,故又谓之遂。非射时,则无取捍遂之义,故谓之拾。《大射》、《乡射》两篇于‘说抉拾’,则云拾;于‘袒决遂’,则云遂。一篇之中,立文有异,其明证也。”

拾shí

❶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如:拾金不昧,俯拾皆是,拾麦穗儿,拾到一枝钢笔。
❷“十”的大写。

拾jiè

[书] (轮流) by turns;in turn: ~ 投 cast in turns
另见 see also shí。


拾shí

Ⅰ  (把地上的东西拿起来; 捡) pick up (from the ground); collect: ~ 柴 collect firewood; ~ 散落在地里的麦穗 gather up the loose ears of wheat in the fields; 在街上 ~ 到一个钱包 pick up a purse on the street; 他小心地把钉子 ~ 了起来。 He cautiously picked up the nails. Ⅱ  (“十” 的大写) ten (used for the numeral 十 on cheques, banknotes, etc. to avoid mistakes or alterations)
另见 see also jié。
◆ 拾掇 tidy up; put in order; repair; fix; [口] settle with; punish;
拾荒 glean and collect scraps (to eke out an existence);
拾金不昧 not to pocket the money one has picked up; not pocket the money one picks up; return money found;
拾零 news in brief; titbits; sidelights;
拾取 pick up; collect;
拾人牙慧 take up and adopt others' thoughts instead of using one's own; offer another's ideas as one's own; pick up phrases from sb. and pass them off as one's own; pick up what others say [write]; steal others' ideas [sayings];拾遗 appropriate lost property; make good omissions;
拾遗补阙[缺] make good omissions and deficiencies;
拾音器 pickup; adapter; acoustical pick-up

拾shí

金不昧|人牙慧|遗补过|遗补缺

❷ 掇章句|俯即是|俯青紫|如地芥

❸ 道不遗|掇青紫|琥珀芥|路不遗|路无遗|青紫

❹ 不可收|莫可收

金文;篆shí

[扌(扌意符)+合(聲意符)→拾(《説文》:“拾,掇也。從手,合聲。”拾,撿,從地上拿起〈拾草〉;整理〈收拾〉;“十”的大寫。)]
[唐] 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彎下腰來就能拾到,不須央求别人幫忙。)
[宋] 張先《木蘭花》:“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注:拾翠,古時婦女春遊時采集百草;來不定,春遊的人來往不絶。)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又將園中一應陳設動用之物收拾了兩三天方完。”

拾shí

(9画)

*拾shè

9画 手部 〈书〉 轻步登上: ~级而上。
 另见shí(367页)。


*拾shí

9画 手部 
(1) 捡起;从地上把东西拿起来: ~取|~麦穗|路不~遗。
(2) 整理: ~掇(—·duo)|收~。
(3) 数字“十”的大写。
 另见shè(361页)。

拾()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將欲拾(翕)之,必古(固)張之。
按: 拾,用作“翕”。

石門頌,東漢
刺過拾遺,厲清八荒。

元暐墓誌,北魏
夕拜有聞,拾遺靡尚。

李清造報德像碑,北齊
指掌拾芥,跨古騰今。
《説文》: “拾,掇也。从手合聲。”

☚ 拓   掇 ☛

拾shí

小篆以来的形声字。从扌(手),合声。拾古音dá,如合答例。古声母舌尖音中古以后有变翘舌音的,如待侍恃、台(又yí)始、地施等。韵变如帀(匝异体字)䴓(shī)例。 是捡,从地下拿起来。如:路不拾遗。现代例如:拾麦子。用于拾掇(duo),引申为整理。如:把屋子拾掇一下。又为修理。如:拾掇机器。近代用为“十”字的大写。

拾★常◎常


形声,从手,合声,本义读shí,捡取,捡起来,引申为整理、整顿,假借为数目“十”的大写;又读shè,假借为轻步而上。拾级,一步一步登上台阶。
【辨析】
拾/捡 这两个字都表示把遗落的东西拿起来,可以互换,但用于选择、挑取义时只能用“捡”,不能用“拾”。

〈动〉(1)捡。特指捡孩子,领养孩子。
《聊·慈》一: 你说是咱的儿,他拿着当~来的货。又六: 张老爷因着自己没儿,见张诚是个齐整人才,有心~了他去做个义子。
(2) 拾取;拿取(食品)。
《金》四四: 银姐不吃饭,你拿个盒盖儿,我拣妆里有果馅饼儿,~四个儿来与银姐吃罢。
《醒》四三: 我流水的叫张老婆子暖了壶酒,就把那菜……~了两碗,还~的点心,打发的他吃了。
《聊·慈》四: 一个饭碗也不敢去~,清瞪着俩眼看人的高低。
<方>今山东菏泽、阳谷、莱阳话有此义。
(3) 买;选购(食品)。
《醒》三七: 自己跑到江家池上,下了两碗凉粉,~了十个烧饼……与程乐宇做了晌饭。又七五: [童奶奶]~的火烧,做的绿豆老米水饭,留狄希陈们吃。
<方>今山东桓台话有此义。
(4) 拾掇;整理。
《金》二十: 李瓶儿下来,四个唱的见他手里有钱,都乱趋捧着他,娘长娘短,替他~花翠、叠衣服,无所不至。
(5) (用头)碰,撞;扑。字或作“射”。
《金》七九: 忽然见一个黑影子从桥底下钻出来,向西门庆一~。(万本。戴本改为“扑”)
《醒》二十: 李春江出其不意,望着晁思才心坎上一头~·将去,把个晁思才~了个仰百叉,地下蹬歪。
<方>今山东菏泽、济宁、曲阜、阳谷和江苏徐州话有此义。
(6) 扎;钻。
《金》二六: 这宋惠莲吃了饭儿,从早辰在后边打了个儿,一头~到屋里,直睡到日沉西。
<方>今山东菏泽、济宁和江苏徐州话有此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