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韵标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

清江永撰。四卷。以《三百篇》为主,名曰“诗韵”;以周、秦以下音之近古者附之,名曰“补韵”。其韵分平上去各十三部,入声八部,条例谨严,创见甚多,大抵于明取陈第,于清取顾炎武,而复补正其讹缺,对于吴棫、杨慎、毛奇龄之书,间有驳难,是研究古韵之最有条理者。

☚ 古韵通   古文四声韵 ☛

《古韵标准》

清江永撰,共4卷。江氏在顾炎武10部的基础上,将真文魂与元寒仙分为两部(先韵分属二部),将萧宵豪与尤侯幽分为两部,侵为一部,添咸衔严凡为一部(覃谈盐各韵分属二部),共得13部。卷首之《诗韵举例》概括了《诗经》的用韵规律。韵部按《广韵》四声及韵部排列,字下列《诗经》韵例。每韵后之《总论》讨论该韵之分合。本书进一步从谐声考求声音流转,指出“谐声有旁纽、有转纽”,已开阴阳对转的先河。江氏认为古有四声,但也指出“入声与去声最近,《诗》多通为韵”,为后人古无去声之说开辟了道路。本书使古音研究更加精密,虽仍有缺点,但不失为古音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

音韵学书名。清江永撰,戴震参定。四卷。此书考证古韵分部的标准,以《诗经》用韵为主要依据,以经传骚子为佐证,在顾炎武所分古韵十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为十三部。和顾氏不同的是:
❶分真文魂与元寒为两部,先韵分属两部。
❷分萧宵肴豪与尤侯幽为两部。
❸分侵覃等九韵为两部,侵为一部,添咸衔严凡为一部,覃谈盐分属两部。按《广韵》四声排列韵部,每部先列《诗经》入韵的字,注明反切,叫做“诗韵”;《诗经》不入韵的字另列“补考”,举周秦汉的韵文为证;每部之末有“总论”,总述本部有关问题。条例分明。书首有“诗韵举例”,分别举出《诗经》中十八种韵例。《古韵标准》在清代古音学著作中有一定的位置,它指明了辨韵分部的标准,把古韵研究引向科学的道路。1982年,此书由中华书局据清咸丰辛亥元年(1851年)沔阳陆建瀛复刻本影印出版。

☚ 韵补   毛诗古音考 ☛

古韵标准

音韵学书。四卷。清·江永著。把考古与审音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对顾炎武分定古韵的三、四、五、十部重新进行分析,得出了古韵十三部的结论。取证以《诗经》用韵为主,而辅以周秦以下的韵语,界限分明,条例严谨。此书既能采择前人的长处,又有个人独到的见解,成一家之言,为研究古音者所重视,是清代古音学的重要著作。今有1982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古韵标准

214 古韵标准

见24160江永。

☚ 音学五书   四声切韵表 ☛
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

音韵学著作。清江永撰。江永(1681—1762),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居于乡里,设馆授徒,布衣终身。平生好学深思,精于三礼、钟律及音韵等。著述甚多,阐释经学的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等。音韵学方面,有《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和《古韵标准》。江永的学问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之风。
《古韵标准》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前,是一部考证古韵分部的专著。主要以《诗经》用韵情况作为研究古韵的主要依据,再以经传骚子等为佐证。江永认为:“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试用治丝之法,分析其绪,比合其类,综以部居,纬以今韵,古音犁然……以《诗》为主,经传骚子为证。《诗》未用而古今韵异者,采它书附益之。标准既定,由是可考古人韵语,别其同异。又可考屈宋辞赋、汉魏六朝唐宋诸家有韵之文,审其流变,断其是非,视夫泛滥群言,茫无折衷,既以后世淆讹之韵为古韵者,不有间乎!”(《古韵标准·例言》)由此可见作者写作这书的主旨。
书前有“例言”十二段。除了阐述著作的主旨外,着重论述宋代吴棫以来古音研究诸家之短长。然后是“诗韵举例”。在这部分,作者归纳《诗经》用韵格式为“常例”四种(即:连句韵、间句韵、一章一韵及一章易韵),“变例”十四种(即:隔韵、三句隔韵、四声通韵、三句见韵、四句见韵、五句见韵、隔数句遥韵、隔韵遥韵、隔章尾句遥韵、隔章章首遥韵、分应韵、交错韵、句中韵、叠句韵)以及“无韵例”四种(即:雅无韵之句,颂无韵之句,雅无韵之章,颂无韵之章)。全书正文共分四卷。按平、上、去、入四声划分。平、上、去三声各为十三部,入声为八部。(关于古音中入声,作者认为是独立分部。他在第四卷入声第一部“总论”中说:“入声与去声最近,《诗》多通为韵;与上声韵者间有之,与平声韵者少,以其远而不谐也。韵虽通而入声自如其本音。顾氏(即顾炎武)于入声皆转为平、为上、为去,大谬!”)每部先列《广韵》韵部。假如《广韵》某韵部只有一部分字属此部,则标明“分”某韵部,个别字属此部,则标明“别收”某声某韵部,然后按《广韵》韵部排列出《诗经》中所收的字。(并标上该字反切。)后附“补考”,收《诗经》中未收的属于该部的字。最后是“总论”。关于该部的语音情况及个别字的专门讨论等。
《古韵标准》是在顾炎武等古音研究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他将顾氏的古韵十部,分为十三部。江氏批评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于是他借助审音之功,对顾氏书加以修正。顾氏“真”以下十四韵不分,“侵”以下九韵不分,“萧宵肴豪幽侯尤”合为一部。江氏则认为:“真谆臻文殷与魂痕为一类,口敛而声细;元寒桓删山与仙为一类,口侈而声大,而先韵者,界于两类之间。”又说,“愚谓此九韵(指“侵”以下九韵)与真至仙十四韵相似,当以音之侈弇分为两部”,即“侵”为一部,“添咸衔严凡”为一部,“覃谈盐”三韵则分属两部。江氏还说,“此部(指萧宵肴豪部)之音口开而声大,十一部(指尤侯幽部)之音口弇而声细”。这些是江氏密于顾氏之处。江氏还在顾氏以谐声偏旁求古音之基础上加以深入,从谐声考求声音流转,这实际上是开了阴阳对转说之先河。江氏此书还十分注意方音现象,将方音与正音互审,并注意方音之异能反映古今音变等。此书反映江氏对古音研究标准较为严格,对古音学家之评论也较允当,使古音学趋于精密、科学,对后世影响极大。
版本甚多,中华书局1982年2月曾据清咸丰辛亥(1851)沔阳陆建瀛覆刻本影印。

☚ 音韵阐微   音学辨微 ☛

古韵标准

音韵学书。清江永著。四卷。为研究上古音的专著。继承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其中对顾氏学说加以修正。在顾氏10部基础上分古韵为13部,较顾氏分部更为严密。

古韵标准

四卷。清江永撰著、戴震参订。江永 (1681—1762)字慎修,婺源 (今江西婺源县) 人。江氏于仕途不得志,六十二岁始成贡生。一生专究学问,潜心著述。通《三礼》,晓乐律,治经以考据见长,开皖派之风气。著《周礼释义举要》、《礼书纲目》、《礼记训义择言》、《四声切韵表》、《音学辨微》、《春秋地理考实》、《群经补义》、《乡党图考》、《推步法解》、《律吕阐微》等多种。休宁戴震尽传其学,世称“江戴”。江永以前研究古音的人多不区分时代,把 《诗经》、《楚辞》跟汉魏六朝唐宋等不同时代的韵文相提并论,江永则以《诗经》用韵为研究古韵的主要根据,以经传骚子为佐证。标准确定之后,方便于与后代声韵相比较,因之本书命名为《古韵标准》。江氏《古韵标准例言》云:“《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试用治丝之法,分析其绪,比合其类,综以部居,纬以今韵,古音犂然。其间不无方语差池、临文假借,案之部分,间有出入之篇章,然亦可指数矣。以《诗》为主,经传骚子为证,《诗》未用而古今韵异者,采他书附益之。标准既定,由是可考古人韵语,别其同异;又可考屈宋辞赋、汉魏六朝唐宋诸家有韵之文,审其流变,断其是非。”江氏研究古音与顾氏不尽同,顾氏只凭考据,江氏则兼及审音,他批评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又谓顾氏“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之论是错误的。盖“古人之音虽或存方音之中,然今音通行既久,岂能以一隅者概之天下?”因此“顾氏《音学五书》与愚之《古韵标准》皆考古存古之书,非能使之复古也。”江氏所论极是,古音学的性质从此方明确清晰起来。江氏分古韵为十三部,他分部的特点有四:❶真元分部;
❷侵谈分部;
❸宵幽分部;
❹侯鱼分部。顾氏三部分成六部的理论根据是弇侈分立。所谓弇,就是比较闭口;所谓侈,就是比较开口。江氏分入声为八部,即❶屋部、
❷质部、
❸月部、
❹铎部、
❺锡部、
❻职部、
❼缉部、
❽叶部。对于声调,江氏主张“平自韵平,上去入自韵上去入者恒也。亦有一章两声或三四声者,随其声讽诵“咏歌,亦自谐适,不必皆出一声。如后人诗余歌曲,正杂用四声,《诗》韵何独不然?”认为古有四声,但四声可以杂用。《古韵标准》卷首有《诗韵举例》一篇。江氏云:“韵本无例,《诗》用韵变动不居,众体不同则例生焉。不明体例将有误读韵者,故先举此以发其凡,自是而古韵可求,其非韵者亦不致强叶误读矣。”江氏所归纳的《诗经》韵例有:❶连句韵、
❷间句韵、
❸一章一韵、
❹一章易韵、
❺隔韵、
❻三句隔韵、
❼四声通韵、
❽三句见韵、
❾四句见韵、
❿五句见韵、(11)隔数句遥韵、(12)隔韵遥韵、(13)隔章尾句遥韵、(14)隔章章首遥韵、(15)分应韵、(16)交错韵、(17)句中韵、(18)叠句韵。顾氏于字的归类所以不尽妥当,原因即在于对《诗经》韵例未加详辨,以致把非韵字误为韵字,把换韵的看作是一韵到底的,把韵字误为非韵字等。江永对《诗经》韵例详加辨析归纳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江氏识见高出顾氏之处。另外,江氏注音概用反切不用直音,较前人以己意推测古读、用直音注音高明多矣。《古韵标准》一书既能采择前人的长处,又有个人独到见解,遂成一家之言,为学者所重视。本书最早的刻本是乾隆辛卯 (1771年)李文藻在潮阳所刻《贷园丛书》本,此本颇有讹误。另有《墨海金壶丛书》本、《守山阁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等多种。1982年中华书局据咸丰辛亥 (1851年)沔阳陆建瀛覆刻本影印.此本有周祖谟所作“前言”,对江氏古音学说有精当的评价。

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

(清)江永撰。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系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刻本影印。4卷。以《诗经》为主要依据,佐以经传、楚辞,考核古韵的分部,逐字分析《诗经》用字,将古韵分为13部,部次依《广韵》。每部首列所含《广韵》韵部的目名,再分诗韵、补考、总论3部分。“诗韵”中列《诗经》入韵字,注《广韵》反切,校注音形义,标明属《广韵》某部;“补考”收录《诗经》以外的周秦汉其他韵文中的入韵字;“总论”申说归部的理论根据,列举实例。

☚ 上古音手册   《诗经》古今音手册 ☛
000002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