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拜寺口双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迹寳塔部 > 名塔 > 拜寺口雙塔 拜寺口雙塔 bàisìkǒushuāngtǎ 座落於寧夏銀川西北賀蘭山拜寺口内。始建年代不詳。雙塔東西對峙,相距三十丈,東塔形體瘦削,八角,十三級,高十三丈餘;西塔外形與東塔相似,略豐腴,十四級,均屬密檐式磚塔。除第一層外,各層塔身每面正中砌有一淺壁龕,内供立佛一尊。龕左右兩側飾有磚雕獸頭。塔身每面轉折處,另雕佛像,雙塔之間原有佛寺,現已圮廢。 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佛教砖塔。位于今宁夏银川市西北45公里贺兰山拜寺口内。两塔东西向排列,间距约100米。塔体八角。东塔13层,密檐式,通高约45米。除第一层较高外,第二层以上各层檐之间高度骤减; 第十三层之上置仰莲瓣形刹座,上承托相轮。檐下每面装有两个砖雕兽面。塔室为圆形,向南一面辟有券门。塔内原有木梯通顶。西塔14层,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塔檐下每面正中有一浅龛,内塑一佛像,或坐或立,千姿百态。每层塔棱转折处,又塑佛像一尊。 ☚ 拜寺 拜寺口方塔 ☛ 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佛教砖塔。位于今宁夏银川市西北45公里贺兰山拜寺口内。两塔东西向排列,间距约100米。塔体八角。东塔13层,密檐式,通高约45米。除第一层较高外,第二层以上各层檐之间高度骤减; 第十三层之上置仰莲瓣形刹座,上承托相轮。檐下每面装有两个砖雕兽面。塔室为圆形,向南一面辟有券门。塔内原有木梯通顶。西塔14层,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塔檐下每面正中有一浅龛,内塑一佛像,或坐或立,千姿百态。每层塔棱转折处,又塑佛像一尊。 ☚ 拜寺 拜寺口方塔 ☛ 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北45公里的贺兰山拜寺口内。两塔东西相距百余米,是宁夏仅有的密檐式塔。东面一塔高约45米,砖筑八角13层,第一层塔身较高,二层以上檐与檐之间塔身逐渐缩短,每层塔檐下各面均有两个砖雕兽头,怒目圆睁,形象凶猛威严。塔身南侧开一门,塔室为圆形,原有木梯可攀登。西面一塔形制与东塔类似,共14层,二层以上的每层塔檐下每面正中砌一个浅壁龛,内有一尊泥塑佛像,各具情态。龛左右的砖雕兽头口含串珠。塔身每面转折处又雕佛像一尊。拜寺口双塔的始建年代未见记载,专家推测可能建于西夏。双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同心清真寺 一百零八塔 ☛ 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拜寺口是贺兰山山口之一,位于银川市西北45公里,在贺兰山县金山乡境内。两座古塔屹立在山口北边台地上。 ☚ 同心清真大寺 一百零八塔 ☛ 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西北45公里,贺兰山拜寺口北岗上,为宁夏境内仅存的密檐式砖塔。双塔是古代佛教建筑,始建于西夏后期,西塔早于东塔。元代曾重加修饰彩绘。两塔东西相对,相距近百米。东塔,砖筑八角十三层,外观秀拔,残高39.15米,底层每边长2.93米,无基座,底层塔身素面,正南辟有券拱门,可通塔室。除第一层较高外,第2层以上檐与檐之间的高度逐层加密,每层各面影塑2个彩绘兽面,兽面间影塑日、月、云、火焰宝珠图案,第13层之上,置上仰莲瓣形刹座,承托相轮。塔室圆形,系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原有木梯可供攀登。西塔也是13层,较东塔粗壮,外形呈抛物线状,残高41米,底层边长3.1米。自二层以上,塔身每面正中有一浅龛,龛内塑佛像一尊。龛的左右上角塔身转折处,又各雕佛像一尊。西塔刹座穹室内发现梵文题记11条,西夏文题记6条,以及彩胶漆绢佛画、元代中统交钞、银币、喜吉金刚像等。1986年对双塔进行了加固修复。两塔间原有佛寺,已圮,遗址上发现与西夏陵园相似的绿色琉璃瓦,寺始建年代当与此相近。 ☚ 贺兰山 滚钟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