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拔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拔蒲

拔蒲

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清商曲辞·西曲歌》,见《乐府诗集》卷四九。《古今乐录》:“《拔蒲》,倚歌也。”倚歌无舞,是一种在乐器伴奏方面“悉用铃鼓,无弦有吹”的歌曲。《乐府诗集》收《拔蒲》二首。“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朝发桂兰渚,尽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蒲”,水生植物名,嫩蒲可食,又名香蒲。《诗·大雅·韩奕》中就曾提及:“其蔌维何? 维笋及蒲。”《拔蒲》二首反映在湖中采拔香蒲的劳动生活场景。与《采桑度》一样表现出江南水乡的明媚风光以及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与爱慕感情的交织。“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写得含蓄而风趣,给读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馀地。

☚ 那呵滩   杨叛儿 ☛

拔蒲

 

[南朝]民歌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拔蒲》属乐府诗《清商曲辞·西曲歌》。 “蒲”,是一种水生植物,其质的坚韧滑腻适于编织蒲席。因此,每当蒲草长成之时,“拔蒲”就成了水乡男女青年喜爱的一种农活。这首乐府诗,就是将拔蒲劳动与男女爱情交织抒写的一首民歌。
 第一首写劳动的开始。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片蒲草茂盛的特写镜头:青青的蒲草衔着紫色的茸花,长长的叶子随风摇摆不止。淡淡两笔,勾画出一幅色彩明朗富有动感的风景画面,透露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而后以此为背景,由景及人,画面上走出一位女子,与她的情人同驾轻舟,向蒲草青青的湖中驶去。他们眼前看到的是蒲草丰收的喜人景象,心里躁动着相亲相爱的柔情蜜意。写景如此简约,而喜悦欢快之情已洋溢于字里行间,有着以景传情、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写劳动的结果。“朝发”,“昼息”,两两对仗,概述了这对青年男女一日的行程。“桂兰渚”,是生长着桂树兰草的水边之地;“桑榆下”,是桑树榆树的树荫之下。桂兰芬香,桑榆荫浓,烘托出谈情说爱的温馨气氛,暗示出时光的缓缓流动。至于他们这一天拔蒲的过程,谈笑的内容,这里统统略而不写,只是通过女子之口,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结果: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竟日”一词,紧承“朝发”、“昼息”两句;“同拔蒲”与“不盈把”,则又构成一个鲜明的对照。二人、一天、一把,如此夸张,又如此可笑。明写劳动收获之微,暗示喁喁情话之多;明暗映衬,于短短十字之中浓缩着难以言传的丰富内容:总之是拔蒲收获有限,而爱情收获良多罢了。
 前面已经说过,这首诗是将劳动与爱情交织抒写的一首民歌。然而细读之后,就会发现此诗着笔有明暗之分,立意有主宾之别。除“与君”二字点出一对青年男女而外,通篇竟是全写拔蒲劳动,而无一字一句提及爱情。但留给我们印象最深者,恰恰是它不着一字的男女爱情,这不是极为高妙的艺术技巧吗?唐宋两代,诗歌美学达到顶峰,论诗者曾标举“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美之极致。在南朝乐府民歌中,这首“拔蒲”可算是开其风气之先的佳作了。
 读过《诗经》的人,大概都会联想到与《拔蒲》相似的那首《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不错,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确与“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千载同调,手法略似。但二者一忧一乐,情调自然迥异;就从手法看, 《卷耳》继之以“嗟我怀人”二句,终不及《拔蒲》之不着一字,更具含蓄蕴藉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说, 《拔蒲》对《卷耳》是有所继承又有了提高,在艺术上显得更成熟也更高明一些。

《拔蒲》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拔蒲》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西曲歌》

南朝民歌写男女情爱内容的很多。这些诗歌或写相恋的喜悦,或写失恋的悲伤,或写惜别的依恋,或写相思的苦痛。这首民歌,虽然也是写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悦,但它与一般的爱情诗不同,它把爱情和劳动生活结合起来,描写了青年男女在拔蒲的劳动过程中谈情说爱的情景。 “蒲”,水生植物,可以制席。

“朝发桂兰渚”一句,写早晨一对青年男女一起出发去拔蒲。“桂兰渚”,是指长着桂树和兰草的小洲。这里是这对青年共同居住的地方,还是他们常常幽会的场所?歌中没有交代。但由歌中可以看出,这是他们清晨相会并乘一叶小舟同去拔蒲的地点,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小洲被绿水环绕,桂树和兰草为小洲披上了美丽的盛妆,带来了馥郁的芳香。 “昼息桑榆下”一句,意思是说,他们于桑榆的绿荫下休息。这里虽没有环境的描写,但人们可以想见,他们把小船停泊在岸边,同坐在绿荫下卿卿我我,相恋相悦的情景。以上两句,由“朝发”写到“昼息”,本应写拔蒲的情况,却偏偏对拔蒲不着一字。后面两句,要接着写拔蒲了,可拔蒲的情形却又写得出人意料。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意思是说,只顾与情人谈情说爱,却忘记了拔蒲,结果一整天也没有拔满一把。显然,此歌的重点并非写拔蒲的经过,而是写青年男女的相恋相悦、并使爱情与劳动结合在一起。因而这首爱情诗歌中充满了劳动的气息,在南朝民歌中具有一种清新的格调。

《诗经·毛诗·卷耳》曾描写过与《拔蒲》相似的情形:“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这里的“不盈倾筐”与“竟日不成把”的情形十分相象,但其原因却不同:前者是因为思念远方的丈夫,盼他早日归来;后者却是因为与身边的情人相爱相嘻。因而,这两首诗歌的情调也就截然不同:前者低沉忧伤,后者轻松欢快。

这首民歌在艺术上采用了避实就虚的写法。它虽然题为《拔蒲》,却没有写拔蒲的场面;虽是写青年男女的相恋相悦,却偏偏不从正面着笔。它从“朝发”跳跃而写到“昼息”,尽管也提到“同拔蒲”,但紧接着便以“不成把”作结。所写的,皆是“虚处”,把“实处”留给了读者,给人们提供了驰骋丰富想象的余地,收到了“笔愈藏而境愈大”的艺术效果。这首民歌的语言质朴清新,风趣诙谐,可谓“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趣而趣横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