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1961年,拉尼斯和费景汉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建立了一个更加精细的劳动力转移模型。这个模型把经济发展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伪装失业者被工业吸收的阶段,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阶段(见图7)。 图7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图中,D1、D2、D3分别表示不同资本量下的劳动需求曲线,S表示劳动供给曲线。第(1)部分对应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第(2)部分对应伪装失业者被工业吸收的阶段;第(3)部分对应农业现代化的阶段。 在第一阶段,农业部门中存在剩余劳动力,即相当一部分劳动的边际产出为0。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时,农业的总产量不受任何影响。如果农业工资不变,则农业总产量在支付农业成本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提供给工业部门,使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人均仍能得到和原来同样多的农产品。因此,这一阶段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没有改变,工业部门的工资也保持不变。即,工业部门毋需提高工资,就可以从农业部门源源不断地吸引劳动力,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状态。工业规模的扩张不受劳动力成本的限制。这就为工业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更多的资本。 在第二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已被工业吸收完毕,但还存在边际产出低于农业工资的伪装失业者。由于这部分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大于0,所以当他们转移出去以后,农业总产量会有所下降,而农业工资不变,剩下的农业劳动力仍然得到和以前相同的收入。这样一来平均农业剩余就会下降,即提供给工业部门的农产品不足以按原有水平来供应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于是经济中开始出现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短缺,粮食价格上涨。为了维持工业工资的购买力不变,必须使工业工资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即,工业不再处于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中。而工人工资的提高会使企业主的利润减少,工业扩张减缓。 在这一阶段,由于转移出去的农业劳动力边际产出大于0,所以即使粮价上涨,农业剩余也不能满足工业劳动力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补偿工人不能由农产品满足的需求呢?惟一的解决办法是用工业品来替代。问题在于,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是有一个最低界限的。如果农业工资本来就十分接近刚能维持生存的水平,那么用工业品来替代粮食的不足将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农业的发展水平会对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发生影响。 当农业中的全部伪装失业者都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后,经济发展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此时农业劳动力是按其边际产出取得报酬,在这一点上与工业劳动力已经没有区别。农业工资水平不再由平均产出决定,而是和工业工资一样由市场决定。于是,农业部门告别传统经济,进入商品化或曰现代化阶段。当农业劳动力数量进一步减少,以至于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与工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相等时,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就停止了。以后,劳动力的配置将不再受部门的限制,而是在整个经济中按照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配置。这样,二元结构转化成了现代化的一元结构,以后的经济发展就遵从新古典增长理论了。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强调了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在于提供工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扩张后新增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需求,经济增长和劳动力转移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在鼓励工业部门扩张、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农业。 ☚ 刘易斯模型 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