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拉丁美洲近代农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拉丁美洲近代农业modern farming ofLatin America

拉丁美洲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农业生产情况,可分为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时期(前期)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的半殖民地化时期(后期)两个阶段。
前期(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 整个拉丁美洲在地理大发现之后,相继被西班牙及葡萄牙两国侵占,成为其属下的殖民地。1494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 Ⅵ,1431~1503,1492~1503在位)的仲裁下于1494年签订托尔德西拉斯条约(Treatyof Tordesillas),划分西、葡两国的属地范围。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残酷掠夺和征服战争,16世纪末,西班牙人占领了除巴西和圭亚那之外的全部拉丁美洲领土; 葡萄牙人占领了约占拉丁美洲土地3/7的巴西。在征服战争中西、葡两国殖民者用暴力结束了土著印第安人的社会经济制度。把夺得的土地作为授地(repartimiento)分给殖民者。西班牙女王伊莎伯拉(Isabella,1451~1504,1474~1504在位)同意在其管辖下的拉丁美洲广阔土地上,推行被称为“恩康米恩达”(Encomienda)的以基督教感化当地土著为宗旨的“委托监护制”。1512年通过的“布尔戈斯法令”(Leyes de Burgos)从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认可。在这一制度下,西班牙属地的土地所有权归王室,印第安人的公社仍可占有土地,但须划入一定托管区内永久居住,接受白人“监护人”的监视,为白人殖民者耕种领地并缴纳代役租。实际上托管区是变相的封建领地,监护人是领主,印第安人是农奴。1720年监护制废除,监护人以各种借口侵吞了公社土地,把印第安人变成佃农,从而产生大庄园制(Hacienda)。佃户使用土地必须付出无偿劳动并缴纳地租。在墨西哥等地还出现了主要由印第安人和一部分印欧混血种人构成的债务奴隶(peonaje endeudado)。这些被迫利用庄园主土地的佃农,在以高昂的租金租用农具,并把收成的一半上缴后,常靠举债来维持生活,无力偿还时就成了债务奴隶,处于无权的依附地位,在庄园中作雇工。由于不断借债,要累及子孙被迫偿还,世代为奴。葡萄牙殖民者1526年在巴西东北部推行“奴隶制种植园”(Slavery Plantation),驱使印第安人和从非洲输入的黑人作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种植园种植甘蔗、烟草、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采用仅种植一两种作物的“单一作物制”,产品向世界市场出口赚取厚利。生产方法极为原始,土地是用最原始的工具耕种,甚至连耙都罕见;实行原始的休耕制,地力一经耗竭就转移到新的地段;劳动生产率极低。在征服印第安的过程中,教会由于积极参与征服和掠夺活动,也分得大量土地。除了强征“什一税”及各种捐款,还征收地租。全部拉丁美洲的耕地中有1/3是属于教会的财产。
后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 葡萄牙殖民地于1822年独立,成立巴西王国,1889年废除帝制建立联邦共和国。西班牙的属地在1810~1826年间相继取得独立,先后建立了18个独立的共和国。这些新建的国家采取措施来废除殖民制度及一些封建特权,使农民解除了徭役,对教会权利也加以限制。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制度,大种植园和大庄园的经营方式基本保留。大庄园虽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趋向,但基本上还保留着前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绝大多数土地归于大庄园主和大牧场主。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佃农、雇农和债农。19世纪后半叶地租常常超过收入的一半以上。为适应世界市场对拉丁美洲产品的大量需求,出口农产品成为经营的热点。一部分大地产遂卷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如: ❶巴西和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及中美各国成为热带作物出口国,向欧洲等地出口蔗糖、咖啡、可可及橡胶等。巴西的咖啡最初在北部种植,以后逐步南移,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和巴拉那等州相继成为主产区。咖啡在1831~1835年占出口总额的40.7%,超过蔗糖的23.5%,1871~1875年平均年产21.6万吨,占出口总额的52%,1896~1900年平均年产53. 3万吨,占出口总额的60.2%。这时产量已超过世界50%,出口的份额占世界市场总需求量的4/5。20世纪初巴西还出现了可可和橡胶出口的繁荣时期。古巴的蔗糖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0%,产量占世界总产的14%,甘蔗种植在整个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巴西及中美各国还生产香蕉等热带水果供应世界。
❷阿根廷和乌拉圭成为温带作物的生产及出口国,向欧洲市场提供大量粮食、肉类和皮毛。1910年阿根廷一度成为世界粮食出口的第一大国,19世纪末羊毛产量占世界第四,拥有羊的头数占世界第三。
进入20世纪,拉丁美洲各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变革由于历史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在其向资本主义转化时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❶墨西哥、智利中部及一些安第斯国家,是主要生产谷物及放牧牲畜地区。适应市场需求扩大经营,多采用农牧机械取代佃农劳动力,向佃农出租的土地也随之减少。其主要特征是从传统的庄园向资本主义大农场过渡。
❷秘鲁、厄瓜多尔及中美一些国家,在收获季节农忙时,使用从内地及高原招收的过剩劳动力,用季节性雇工来发展资本主义农业。
❸巴西中部及南部和阿根廷的潘帕斯地区,主要利用欧洲移民来开发。阿根廷从1857~1913年欧洲移民有330万人,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占80%,从事农业的移民中大多为农业雇佣劳动者,也有少数是农场主。
❹加勒比地区和巴西东北部、哥伦比亚等地,从奴隶制种植园向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转变。这些一向以出口热带作物为主的地区,19世纪中期以后奴隶制衰落,种植园主转而向开垦荒地自耕但未取得地权的“占耕农”(precarista)谋求解决急需的劳动力。随同加工技术的发展,也有的种植园把土地出售给相关的工厂企业主,形成农工复合体(engenho),企业主取代了种植园主,原来的奴隶成为雇工或转入其他行业。拉丁美洲农村地区的前资本主义自19世纪开始瓦解,但传统的土地占有关系的转变过程却相当缓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各国相继实行土改才发生彻底的改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