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抱薪救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抱薪救火;火上浇油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抱着柴草救火。比喻因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助长灾害扩大。(薪:柴草。)〈例〉对腐败分子异地提干,无异于抱薪救火,只能助长其更大的贪欲和野心。
【火上浇油】huǒ shànɡ jiāo yóu 比喻使事态更加严重。〈例〉你这么做反而是火上浇油,会使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辨析 都是比喻性成语;都有助长事态发展的意思;都用作贬义;都常作谓语、宾语、定语。
“抱薪救火”的当事者出发点是好的,只是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才使祸患扩大;一般不用于思想活动等抽象的事物;多用于书面语。“火上浇油”的当事者一开始便没安好心,采取扩大事态的方法,以致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可用于思想活动等抽象的事物;多用于口语。此外,“火上浇油”还可比喻使人更加愤怒。例如:对这件事的处理,他本来心里就很不高兴,你这么一说,更是火上浇油,激起了他的更大不满。此意义不与“抱薪救火”构成同义。
提示 “薪”不能写作“新”。
  • 上一篇:抱头鼠窜;狼奔豕突
  • 下一篇:暴风骤雨;狂风暴雨

抱薪救火的意思|出处,抱薪救火的近义词|反义词|辨析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抱薪救火

薪:柴草。抱着柴草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苏雪林《巴金作品》:“想用暴力革命来改变,只是~,扬汤止沸,不仅于事无济,反而会引起更恶劣十倍百倍的结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三》:“且夫奸臣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
〔变式〕负薪救火
〔近义〕扬汤止沸 火上浇油
〔反义〕抽薪止沸 曲突徙薪
  • 上一篇:抱头鼠窜
  • 下一篇:暴风骤雨

“抱薪救火”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抱薪救火

 【出处】:《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
【故事】:战国时代,魏安釐王即位以后,魏国连续几次遭到秦国的侵略。魏军屡战屡败,失去了许多城池,先后伤亡的士兵就有二十多万。魏国一个名叫段干子的将领,建议安釐王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言和。懦怯无能的安釐王,不敢反抗,便照着段干子的意见办了。这事被苏代知道了,他是坚决主张联合六国以抗秦的苏秦的弟弟。那时苏秦已死,苏代继承他哥哥的遗志,主张“合纵抗秦”。苏代极力反对魏国的这种妥协政策,他对安釐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用割地求和的办法来换取和平,是不明智的。只要你的领土没完,它的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这好象抱着柴草去救火,你的柴草不完,火也就永远不会熄灭!”
【意思】:抱着柴草去灭火。薪:柴草。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结果不但没有消除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亦作“负薪救火”。
【古例】:《汉书·董仲舒传》:“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无益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 上一篇:抱瓮灌畦
  • 下一篇:豹死留皮

“抱薪救火”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抱薪救火

薪: 柴草。抱着柴草救火。语出《史记·魏世家》:“苏代谓魏王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战国时代,魏国在安釐(xī)王时期,连续遭到秦国的侵略。安釐王元年,秦军占领了魏国的两个城。第二年又夺取了两个城,并且进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韩国派兵去救,也被秦军打败,魏国又割让了一部分领土给秦国,才算结束了这次战争。可是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四个城市,杀魏军四万人;第四年,更把魏国和韩、赵两国的军队,打得大败,消灭其约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战败而逃。魏国的另一将领段干子建议再把南阳割给秦国,以便换取暂时的和平。

当时,有个名叫苏代的人,不赞成魏国的这种妥协政策。他是“合纵抗秦”的创立者和主持者苏秦的弟弟。那时苏秦已死,苏代继承他哥哥的遗志,主张联合六国,一致抵抗秦国。他对安釐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牺牲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的领土还在,它的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这好比救火而用柴草,将柴草一把又一把地投入大火,想这样去扑灭火焰,怎么办得到?你的柴草烧不完,火也就永远不会熄灭!”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被秦国侵占,魏国终被秦国所灭。

后人引用“抱薪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消除祸害,反而使祸害扩大。

又作“负薪救火”,“泼油救火”义同。

抱薪救火bàoxīn-jiùhuǒ

薪: 柴草。抱着柴草救火。语出《史记·魏世家》:“苏代谓魏王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战国时代,魏国在安釐(xī)王时期,连续遭到秦国的侵略。安釐王元年,秦军占领了魏国的两个城。第二年又夺取了两个城,并且进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韩国派兵去救,也被秦军打败,魏国又割让了一部分领土给秦国,才算结束了这次战争。可是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四个城市,杀魏军四万人;第四年,更把魏国和韩、赵两国的军队,打得大败,消灭其约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战败而逃。魏国的另一将领段干子建议再把南阳割给秦国,以便换取暂时的和平。
当时,有个名叫苏代的人,不赞成魏国的这种妥协政策。他是“合纵抗秦”的创立者和主持者苏秦的弟弟。那时苏秦已死,苏代继承他哥哥的遗志,主张联合六国,一致抵抗秦国。他对安釐王说:“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牺牲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的领土还在,它的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这好比救火而用柴草,将柴草一把又一把地投入大火,想这样去扑灭火焰,怎么办得到?你的柴草烧不完,火也就永远不会熄灭!”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被秦国侵占,魏国终被秦国所灭。
后人引用“抱薪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消除祸害,反而使祸害扩大。
又作“负薪救火”,“泼油救火”义同。

抱薪救火bàoxīn-jiùhuǒ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只能使祸患更加严重。

抱薪救火

(同)扬汤止沸 火上浇油

抱薪救火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助长灾祸的方法去消除灾祸,反而使灾祸更加严重。也作“负薪救火”。战国时,秦国把魏国打得大败,魏将段干子建议魏王割地求和。纵横家苏代劝阻说:“割地求和只能使秦国变得强大,对魏国更加不利。这就好比抱薪救火,不但扑不灭火,反而使火越烧越大。”魏王听从了劝告,没有向秦国屈服。(见《史记·魏世家》)

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抽薪止沸、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比喻因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进一步扩大:以地事秦,譬犹~,薪不尽,火不灭|如今积弊甚多,治标不治本,其与~何异|今方知拒虎进狼,莫挽~之误。

○扬汤止沸yáng tāng zhǐ fèi

用搅动的办法使开水不再沸腾,比喻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臣闻~不如灭火去薪|~,无济于事|~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抽薪止沸chōu xīn zhǐ fèi

抽去正在燃烧的柴薪以止所烧锅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剪草除根|~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釜底抽薪fǔ dǐ chōu xīn

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使之不再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今有个“~”之法,只消把告状的安抚住,事便歇了|只能~,不能火上加油。

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抱着柴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反而使灾难更为扩大。薪:柴。

☚ 百无一是   不失毫厘 ☛
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

适居其反
举措失当,适得其反:投膏止火
做法错误,结果适得其反:纵风止燎 以狸饵鼠 以狸致鼠
解决问题方法错误,结果适得其反:以酒解酲 以酒解醒
做事的方法错误,结果适得其反:炙冰使燥
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抱薪救火 抱薪赴火 抱薪趋火 抱薪救焚 抱柴救火 把薪助火 拥彗救火 拥彗救火 以肉驱蝇 以鱼驱蝇 引足救经 以水救水 以火救火 以火济火 泼油救火 救焚益薪 救燎助薪 救火投薪 负薪救火
(结果与愿望相反:适得其反)

☚ 方法不当   无法 ☛
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意指抱着柴禾去灭火,无济于事。喻指。语出《国策》。

☚ 覆水难收   杯水车薪 ☛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亦作“抱薪救焚”。抱着柴草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消除患害,结果反而使患害扩大。薪,柴草。《医醇賸义》:“若拘执太阳篇中之痉病,动辄麻黄、桂枝,何异抱薪救火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林羲桐》:“虽肾虚挟火,然导赤、分清,如方凿圆枘;五苓、八正,亦抱薪救焚。”

抱薪救火负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抱了柴禾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add fuel to the fire, do sth. counter productive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解义】薪:柴火。抱着柴火救火。比喻做事不得其法,效果与愿望相反。
【用法】非但不能阻止,反而助长了恶劣的情势,可用此语。
【例句】你调解不当,有如~,才使他们斗得这么激烈。
【近义】扬汤止沸、火上浇油
【反义】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抱柴救火。比喻欲除害,因方法不当,反而扩大祸害。“薪”,柴。《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而火不止。”汉·董仲舒《贤良对策》:“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其亡益也。”《淮南子·主术训》:“不直之于本,而之于末,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

抱薪救火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的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就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
“侵略者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但是,安釐王不肯听从苏代的话,仍然一味屈膝求和,这样过了没多少年,魏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后来,“抱薪救火”用来比喻想消灭灾害,但使用方法不当,反而使灾害扩大,变得更严重了。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反而使灾祸扩大。《文子·精诚》:“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也。”
【例】对于遭受侵略的国家来说,割地赔款是一种~的错误策略。
〔近〕负薪救火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u? huo?

【释义】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害,结果反而使灾害扩大。
???? ?? ?? ??.
?? ???? ??? ????? ? ?? ??.
【例句】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无异于抱薪救火,适得其反。
??? ??? ???? ??????? ???? ? ? ??.
?适得其返??? ??? ?????? ??.
【近义词】负薪救火 扬汤止沸
【反义词】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薪:柴草。抱着柴草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苏雪林《巴金作品》:“想用暴力革命来改变,只是~,扬汤止沸,不仅于事无济,反而会引起更恶劣十倍百倍的结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三》:“且夫奸臣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
〔变式〕负薪救火
〔近义〕扬汤止沸 火上浇油
〔反义〕抽薪止沸 曲突徙薪

用错误的方法清除灾祸,反而使祸害扩大抱薪救火;负薪救火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薪:柴。抱着柴草去救火。
出处 《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薪不尽而火不止。”
举例 这孩子本来就任性,你这么迁就他,岂不是~吗?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反而使灾祸扩大。
〔例〕如果病根不除,而一味地滥用补药,那就等于~,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辨析】“抱薪救火”与“火上浇油”都有“使火势更加扩大”的意思。“抱薪救火”多为无意,“火上浇油”多为有意。
【提示】也作“负薪救火”(负:背着)。含贬义。

抱薪救火bàoxīn-jiùhuǒ

《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抱着柴草救火,火势会更猛。比喻以错误的做法消除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进一步扩大。与“负薪救火”出处不同,意思一样。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解释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去消灭祸患,反而使祸患扩大。
出处 《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公元前276年,魏昭王去世,他的儿子安釐王即位。三年之内,秦国攻占了魏国八座城池。第四年,秦国又打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杀死十五万人。魏国将领段干请求再割让南阳,和秦讲和。安釐王自即位开始就一味妥协退让、割地求和,面对段干的请求,又准备同意。这时苏秦的弟弟苏代对安釐王说:“想得到印玺(升官)的是段干,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现今您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官印,让想得到官印的人掌管土地。这样,魏国的土地不丧失干净就不会完结。再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近义 火上浇油
反义 釜底抽薪
例句
民间的疾苦,和老爷们半点不相干,这方面他们不仅麻木不仁,反而抱薪救火,这种官僚统治的危害简直太深刻了。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反而扩大了祸患。救: 止,灭。也作“抱薪救焚”。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解义】 薪:柴火。抱着柴火救火。比喻做事不得其法,效果与愿望相反。
【用法】 非但不能阻止,反而助长了恶劣的情势,可用此语。
【例句】 你调解不当,有如~,才使他们斗得这么激烈。
【近义】 扬汤止沸、火上浇油
【反义】 釜底抽薪、对症下药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薪: 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只会助火燃烧。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解除灾祸,反而使灾祸扩大。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以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找借口解脱),其与~何异?”
◆ 也作负薪救火。负: 背负。

抱薪救火bao xin jiu huo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灭火。比喻本想消除祸害,但由于方法错误,反使灾祸更大。
【也作】负薪救火
【近】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反】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bàoxīn-jiùhuǒ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办法去消除祸患,反而使祸患更加扩大。《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
【例】欲救亡而思扶满,真是扬汤止沸,抱薪救火!(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

TC1H【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反使灾祸扩大。薪:柴草。

抱薪救火bàoxīn-jiùhuǒ

见“负薪救火”。宋·王安石《上运使孙司谏书》:“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挑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何异?”

抱薪救火bào xīn jiù huǒ

薪:柴。即抱着柴禾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灭灾,反而使灾祸扩大。《史记·魏世家》:“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淮南子·主术训》:“不直之于本,而直事于末,譬犹扬堁而弭尘, 抱薪以救火也。”也作“负薪救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14:03